七年级语文上册 30 陌上桑学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30 陌上桑学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6 15: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 陌上桑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罗敷的形象特点。
3.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法指导:
这是一首民间叙事诗,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宜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味民歌的特点。可通过自学了解故事情节,通过讨论,总结罗敷的形象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可通过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
★学习步骤:
一、积累下列知识:
1.回顾关于《乐府诗集》的知识,及查找有关《陌上桑》的资料:
2.记住下列生字: 陌(mò)隅(yú)敷(fū)系(jì)倭(wō)堕(duò)髻(jì)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著(zhuó)帩(qiào)踟(chí)蹰(chú)姝(shū)宁(nìng)载(zài)不(fǒu)骑(jì)婿(xù)骊(lí)系(jì)马尾络(luò)皙(xī)鬑(lián)盈(yíng)冉(rǎn)趋(qū)
二、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2)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但坐观罗敷 五马立踟蹰 十五颇有余
冉冉府中趋 皆言夫婿殊 使君一何愚 使君谢罗敷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2)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对文章根据刚才的理解,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的句式说话。

2.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塑造了美丽动人的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速读课文一遍,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的句式说话。
3.根据以上的理解,复述课文。
四、品读诗歌,理解形象:(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3.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           

4.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

5.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

6.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7.归结罗敷的形象特征。
五、赏析重点、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诗歌要歌颂的重点人物是罗敷,那描写使君这一形象对表现罗敷有何作用?这种写法叫什么写法?
2.除了描写使君运用了这种写法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这种写法?找出来加以分析。这种写法有何效果?
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找出来并分析作用。
六、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积累整合。
1.<<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____________。乐府原是__________设的_____机关,职责是_________,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2.本文描写的是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3. 按要求填上原句。
① 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
② 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是:
③ 从侧面烘托罗敷美的句子是:
4.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
A、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
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5.填空:
⑴诗的前半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采用的是 的手法,目的是 。
⑵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的好处,一是 ,二是 。
(二)阅读分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 。少年见罗敷, 。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6.这篇课文选自《 》,是 代 编写的。
7.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
8.翻译下面句子:
①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②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9.文中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10.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请你简要说明文中是怎样刻画罗敷的美。
11.假如罗敷长得很丑,那么对情节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乞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了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却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2.解释下列句词语的意义。
①中山人予之猫(予: ) ②善捕鼠及鸡(善: )
③盍去诸(盍: ) ④去饥寒犹远(犹: )
13.辨析下列各组词的意义。
①去
A、盍去诸( ) B、去饥寒犹远( ) C、睨之,久而不去( )
②患
A、赵人患鼠( )B、其子患之( )C、吾之患在鼠( )
14.翻译“是非若所知也”。
15.赵父认为“吾之患在鼠”的理由是: 。(用原文填空)
16.你认为赵氏父子在对待猫的去留问题上谁对谁错?为什么?
★、建议你这样质疑:
对于文章你还有哪些问题,把它整理下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学完本课后你有何收获,写下来与老师分享。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