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土地的誓言》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8 14:57: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强行进攻沈阳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美丽的关东原野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一位流浪关内的东北作家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8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字词清单
04
课文分析
05
课堂小结
06
课后习题
07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重点)
2.学习作者采用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难点)
3.在熏陶感染中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端木蕻良(1912—1996),作家。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山西、重庆执教,在香港、上海主编过《时代文学》《大刚报》副刊。著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憎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作品有长篇小说《曹雪芹》,以及散文集、剧本等。
背景资料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自己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使祖国得到解放的决心。
读读写写
碾( ) 誓言 胸膛
嗥鸣( ) 山涧 高粱
斑斓( ) 缠绕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埋葬
镐头( ) 土壤 禾稻 丰饶
污秽( ) 耻辱
niǎn
háo
lán
ɡèn

lǒnɡ
ɡǎo
hu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注意右上角是“ ”,下面是“米”,(与粮食相关)。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字词清单
多音字
( )血缘
( )血淋淋

xuè
xiě
( )参天
( )参差
( )人参

cān
cēn
shēn
( )场院
( )操场

chánɡ
chǎnɡ
【串句记忆法】 他从不埋( )怨学习条件不好,只是埋( )头学习。
mán
mái
形近字
绕( )缠绕
饶( )丰饶
rào
碾( )碾子
辗( )辗转
ráo
niǎn
zhǎn
粱( )黄粱一梦
梁( )栋梁
liánɡ
liánɡ
【形旁辨字法】新鲜水(氵)果惹人垂涎( ),怪诞( )言(讠)语时时听见。
xián
dàn
镐( )镐头
稿( )草稿
槁( )枯槁
ɡǎo
ɡǎo
ɡǎo
契( )默契
挈( )提纲挈领
锲( )锲而不舍

qiè
qiè
词语集注
连一连
泛滥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斑斓
灿烂多彩。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谰,抵赖、诬陷。
污秽
肮脏的东西。
也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近义词:斑驳
意义比“肮脏”程度重,多用于书面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勾画文中描写故乡土地的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
写“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内心为之汹涌澎湃。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绕,“我”发誓要为解放故乡而战斗。
第一部分(1):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东北物产丰富、美丽、丰饶
1.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东北给你怎样的印象?(提示:划出各段中有关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然后概括)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2.“土地的誓言”是作者面对家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松香气味的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
1.第一段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物?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选取极富地域特征的物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关东原野的丰饶美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
作者精心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3.作者为什么要将上述这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呢?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
4.找出第二段描写故乡美景的句子,体会与第一段描写故乡美景的句子的不同。
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再一次集中描写故乡美景。运用优美的语言,选取典型的画面,从嗅觉、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展现了关东原野的春华秋实,突出了它的优美、柔和、温馨、富饶,令人陶醉神往,表达了对故乡深挚的爱与高度的赞美之情。
选取的景物不同。第一段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运用排比,加强了对读者情感的冲击力;第二段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但没有采用排比的手法。
5.为什么文章开头写关东原野用“她”来称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句却改用第二人称“你”?
文章开头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逐渐增强,在后文中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后者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6.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打动你,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请找出来并分析。
(1)“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二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我无时无刻……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 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这里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从而用“泛滥”一词来形容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4)“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沦陷的悲愤,也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憎恨。
(5)“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这里对土地以“你”相称,用了呼告的手法,把对土地重新获得自由解放的迫切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愿为解放家乡付出一切的决心。
表达了作者失去家乡的悲愤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以及愿为家乡的解放牺牲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7.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1.第1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
作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题目。
2.第2、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作用?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了战士们的高贵品质,抒发了对战士们强烈的赞美之情。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
3.末尾段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叙述?
议论和抒情。总结三个事例,赞扬战士可爱,引起读者共鸣。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
4.末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5.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抒情议论,在记叙每个事例后,也用了抒情议论。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第8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第12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第14段: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用: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诉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衔接与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作用。
6.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请同学们写一段文字,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可我看到你们义无反顾地逆风而行。
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阳光和生命,
你们毅然走进魔鬼藏匿的重灾区。
你们也有家,也有爱的温暖和牵挂。
救死扶伤,永远是不倒的旗帜。
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你们是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致敬最美逆行者
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可我知道你们一次次地向死神靠近。
火神山急救室你们在和病魔抢时间,
雷神山病房里有你们疲惫的身影。
口罩、隔离衣、脸上勒出深深的痕迹。
病人康复,你们眼里噙满泪水。
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你们是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可我坚信你们抗击疫情一定能胜利。
当看到儿子喊着妈妈,女儿抱着爸爸。人们奔走相告,举国欢庆,万家团聚。巍巍中华在这磨难中顶天立地,
把崇高壮丽和感激做成朵朵鲜花,
致敬最美的逆行者,
献给最可爱的白衣天使。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描绘了昔日故乡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多年的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运用呼告倾诉感情。
写作特色
文章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之情,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如“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用“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这满怀激情的誓言,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及要为家乡的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选择特有景物叠印。
本文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出东北大地的丰饶与美丽。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黄豆粒、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力。
眷念深爱
土地的誓言
挚痛的热爱
热情的赞美
深切的怀念
思忆故乡
愤慨坚定
与土地关系密切
回忆成长的足迹
面对土地发誓
发出誓言
眷恋故土
爱国情深
结构梳理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拓展探究
积累拓展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