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8 20:2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新知导入
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改革开放后,“四大件”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目前“四大件”指的是电脑、手机、住房、汽车。
从“四大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日常生活发生变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学习目标
日常生活的变化
1.概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用、行的变化表现
姓 名:王大叔
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60年6月
出 生 地:中国
王大叔回忆录——《我的大半生》
56岁的王大叔常常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说中学时代是他最快乐也是最痛苦的时代……
他说,他是家里的老五,打能记事以来就没穿过新衣服,总是穿着对哥哥们来说又小又旧的衣服,不过上学期间他从没有感到窘迫,因为在学校的同学几乎跟他一样,所以,谁也不会笑话谁……1979年,二哥准备结婚,为了给二哥做一套结婚穿的衣服,全家人攒了一年的布票……
(1)中山装的回忆
20世纪50年代初发行的布票称为“棉布购买证”“购布票”“购布证”等,60年代初称为“布券”或“布票”,其后统称“布票”。

20世纪50、60、70年代一片灰色、蓝色的海洋
夏天的确良
绿色的军装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服装
改革开放前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
20世纪80年代最时髦的喇叭裤
改革开放后
(2)红薯的回忆
现在满大街的香喷喷的烤红薯,闻见了就想来一个,可是王大叔说什么都不吃,问及原因:中学时期住校又是长身体的年龄,家人往往饿着肚子把剩下的粮食让他带到学校去,所谓的粮食就是——红薯,他每个星期都是背一麻袋的红薯去空着袋子回来,在学校期间很少能吃到用面粉做的馒头哪怕是黑馒头都没有,红薯吃的他胃里经常反酸……所以,现在不管多香的红薯他连一眼都不带看的。

改革开放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人们在“吃”的方面有哪些变化?
过去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能“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现代楼房
改革开放前住房拥挤,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3)土屋的回忆
王大叔说,他家有三间土坯房,从小他们就五个兄妹挤在一个土炕上睡觉,家里几乎没有什么摆设……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4)用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数量有限,凭布票购买,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日益丰富多彩,服饰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许多人温饱不能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居住条件差,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根据展示图片和教材内容,小组讨论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用方面的变化,并完成下列表格。
收入低、消费低
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优化
合作探究
(5)“飞鸽”的回忆
王大叔说,上中学时需要背着红薯走50里地,到二哥结婚的时候,因为女方陪嫁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全家那个激动啊,每晚得把自行车锁到人睡的屋子里,有人看着才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的发展
(1)表现
(2)影响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铁路: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
公路: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高速公路里 程居世界前列。
民航:国内、国际航线众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客机
地铁
青藏铁路
中国民航航线图
中国高铁“四横四纵”网络
2.通信的发展
(1)成就:
(2)影响: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互联网普及率高。
使信息的传递编的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统计
视频欣赏
中国“新四大发明”之歌(视频)
1.探讨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了解了我国几十年来的社会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3)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4)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1)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
科技改变生活!
国强才能民富!
有和平才有发展!
【合作探究】
缓解城市交通堵塞,你有何高招?
拓展提高
公交优先政策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乌鲁木齐BRT)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实行限行政策
提升市民素质
课堂总结
改革前后两个样, 以前衣着蓝灰黄,
购物凭票限数量, 三转一听是奢望,
食物匮乏缺营养, 居住多为土墙房。
如今生活变了样, 衣着多彩穿名装,
四电两机带冰箱, 饮食搭配讲营养,
住进楼房讲宽敞, 摩托 汽车跑四方,
提高生活讲质量, 齐心跟党奔小康。
探究点 史料实证 衣食住行话变迁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从三则材料中找出衣、食、住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说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变化:衣:从衣着蓝灰黄到衣着多彩又多样;食:从食物匮乏缺营养到饮食搭配讲营养;住:从居住多为土坯房到住进楼房讲宽敞。原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
(2)改革开放前为什么“购物凭票限数量”?
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所以“购物凭票限数量”。
(3)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也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别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探究点 历史解释 交通通信见蝶变
材料四 从“自行车王国”到多种交通方式任意选择
(4)结合材料四中的图一,说出人们出行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5)结合材料四中的图二,说出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电信网络和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更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探究点 时空观念 发展成就究原因
材料五
(6)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的实行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探究点 家国情怀 穿越时空谈感悟
(7)科技进步对你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舒适,促进了人们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
1.遥遥奶奶说现在的人真幸福,连穿衣服都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像她们那个年代,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单一。你知道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
C
2.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B
3.(河南中考)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C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5.(株洲中考)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B
D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手表看时间
B
7.新中国成立后,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B.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C.长途旅行,火车、汽车、飞机、 轮船任人选择
D.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固定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D
8.(黄石中考)1978年,我国很少有家庭拥有家用汽车和摩托车,2007年,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达到6.06辆,农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达到48.52辆。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台增长到2007年的10.2台。这主要反映出我国( )
A.城市建设发展 B.思维方式改变
C.传统观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大妈:“(20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买东西还凭票,过年的时候买点猪肉、豆制品,还有大白菜。到了90年代以后,情况就不同了,票证不用了,鱼肉蛋禽也越来越丰富。现在,家里更是连年夜饭都不做了,直接在饭店订一桌,我这个老太太也不用跟着忙活了。”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有哪些。
改革开放后,经济水平提高了,物品丰富起来,不需要凭票购买了。
(2)材料一中张大妈的话体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人民在“吃”这一方面有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我国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由原来的食物匮乏、单调,讲求“吃饱”,变得讲求营养丰富、吃出健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 胡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回家特别麻烦,先坐火车到山东兖州,换乘公共汽车去临沂,再乘车到县城,从县城乘车到离家最近的车站下车,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到90年代就好了,北京到我们县的直达列车开通了,不用再费那么多周折。”
(3)通过材料二中胡先生的话,你了解到改革开放后哪一方面的巨大变化?你还可以建议他采用什么快捷的方式回家呢?(一种即可)
交通运输业。即“行”这一方面。可推荐他坐飞机或开私家车走高速公路等。
(4)有人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可以丢掉勤劳节约等老传统了,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勤劳节约、拼搏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