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06 20: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GRANDPage ? 2孟子的思想学说01荀子的思想学说02庄子与道家04韩非与法家05孙膑与兵家06墨子与墨家03Page ? 3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亚圣”。
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四书之一。
Page ? 4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Page ? 5《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仁政”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性善论
——人性本善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重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家的三件宝物:
土地、政事、人民——孟子的学说Page ? 6荀子
——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主张礼教治国。
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Page ? 7荀子的思想双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双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 性恶论朴素的唯物思想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凭借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自然界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Page ? 8荀子的学说教育性善性恶礼法礼教个人社会统一Page ? 9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Page ? 10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发展脉络11墨子
名翟(dí),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出身于“贱人”,相传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学说在当时颇有影响,战国之后逐渐式微。Page ? 12《墨子》
没有等级差别的爱
“兼爱”非攻
尚力
与孔子“仁”的区别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代表下层手工业者的声音
节用
节葬
Page ? 13庄子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隐士。
鄙视利禄富贵,痛恨社会不公。
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一书中。Page ? 14《庄子》Page ? 15庄子和他的时代.rmvbPage ? 16庄子与道家齐物:万物齐一,任何事物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逍遥:对事物变化旁观、超然的态度——无所恃,不受各种条件的作用。
天人“不相胜”:顺其自然。Page ? 17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这是她刚刚死了,我难道能不为此而感叹吗!推究起来,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不仅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元气。她混杂在无可捉摸之间,变得有元气,有元气又变得有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今又变而为死,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她将要安然歇息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我认为不合乎常理的(不通达天命的),所以(我)没有哭哭啼啼。”Page ? 18老庄之辨老子思考的中心是通过对宇宙之道的体验,追寻对天道、世道、人道的全面而终极的理解;庄子更偏向与对人内在精神超越和自由境界的探寻。
Page ? 19韩非与法家
韩非,战国后期重要思想家,法家集大成者。
思想受到嬴政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反对儒家 “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Page ? 20《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Page ? 21战国时代的法家以法制代替礼制法、术、势相结合,建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统治者以权术控制臣下
李悝、吴起、商鞅
三者不能分离,
势是法和术的前提,
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
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申不害:循名责实——集法家大成的韩非Page ? 22评价 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Page ? 23孙膑与兵家
孙膑,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被编为《孙膑兵法》一书。
孙膑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Page ? 24田忌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