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台阶》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台阶》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8 15: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新课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得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
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会鼓励你勇敢面对。在人生的风雨路途中,父亲的坚韧强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来认识一位平凡而普通的父亲。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2 台阶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字词清单
04
课文分析
05
课堂小结
06
课后习题
07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台阶”的含义。(重点)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难点)
3.感受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素养)
知识备查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基本常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了这篇小说。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啃( ) 蹦 撬( ) 磕( )门槛( ) 厚道 糟糕 醒悟
晌午( ) 烦躁( ) 头颅( )
自言自语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读读写写
kěn
qiào

kǎn
shǎnɡ
zào
啃老族:指已有谋生能力但仍靠父母养活的成年人。
磕磕绊绊
注意区别于“响”。
注意区别于“干燥”。
这里的“道”意为“说”,不要写成“到”。
字词清单
原本多为木制,故为“木”。

凹凼( ) 涎水( ) 唿嗒( )
硌( ) 黏性( ) 蹿上( )
尴尬( ) 庄稼茬( )
āo dànɡ
xián

ɡè
nián
cuān
ɡān ɡà
chá
多音字
( )门槛
( )槛车

kǎn
( )扫兴( )扫帚

( )踏实
( )踏步

jiàn
sǎo
sào


【串句记忆法】他的倔( )脾气让人想起当年他父亲的那股倔( )强劲儿。
juè
jué
古代运送囚犯的车。
形近字
磕( )磕碰
瞌( )瞌睡
躁( )烦躁
燥( )干燥
嗑( )唠嗑
噪( )噪音

zào


zào
zào
词语集注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神色、态度)不自然。
自言自语
言外之意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尴尬
大庭广众
若有所失
近义词:弦外之音
近义词:不足挂齿反义词:举足轻重
也可指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不要误解为“庭院大,人多”。
微不足道:着重于意义、价值,表示“不足道”,有不值得一提的意思。
微乎其微:着重于数量和大小,意义偏重于“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大庭广众:侧重指人多的公开场合。
众目睽睽:侧重指在众多人的注视下,多用于不好的甚至恶劣的事件。
自主学习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
第二部分
(10-16):
老实厚道、一贫如洗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
第一部分
(1-9):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四部分
(26-32):
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
新屋落成,但父亲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没有了。
第三部分
(17-25):
父亲总觉得家里台阶低,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一目标,他辛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小说划分层次。
开端(1-9):梦想造台阶。
发展(10-16):准备造台阶。
高潮(17-25):建造新台阶。
结局(26-32):台阶成,人却老。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2.开篇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在内容上,表明父亲不甘于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敬;在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同时又设置了悬念,为下文写父亲盖新屋造台阶埋下伏笔。
3.作者为什么在描写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级青石板的来历,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大,后文写造新屋的时候父亲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的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是大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第四: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更是突出台阶之低。为下文写父亲建新台阶埋下了伏笔。
台阶高:受人尊重
台阶低:地位低
捡砖
捡瓦
捡石头
存角票
种田
砍柴
编草鞋
踏黄泥
4.为了造一栋高台阶的房子,父亲做了哪些准备
5.第13段写到“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
以父亲的神情来写他的心理活动,他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里面有羡慕,也有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6.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写得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略写,造台阶详写。
7.“九级台阶”完成之后,父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8.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
虽然小说中最后感叹:“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但这并不是父亲颓唐的唯一答案。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追求物质理想是人类生存动力的一部分,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然而物质生活的改善并不
等同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小说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引发读者对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以及人生使命的各种思考。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
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
1.文中对父亲的哪些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你?你从中感受到父亲具有怎样的品质?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对父亲脚板的描写,表现出父亲终年劳作的辛苦。“泥土的颜色”“一盆泥浆”“积了一层沙”,可见父亲终年在泥土中劳碌,突出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①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神态描写,父亲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下定决心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
②父亲坐在绿荫里……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父亲额头的汗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造新台阶而付出的努力,表现了父亲的吃苦耐劳、辛勤肯干。
③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动作描写,父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内心无比喜悦的同时又有些手足无措。
④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既突出了父亲不服老的性格特点,又与前文写父亲从山上背了三块青石板“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父亲确实老了。
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动作描写,充分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期盼、重视和珍爱。
⑥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⑦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因年老挑水吃力却不愿承认自己年老的心理,表现了父亲的倔强、好强、不认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持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到台阶的高处。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比喻。将父亲的脸比作青石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脸色的变化,贴切地表现了父亲发现自己体力大不如前后的伤感与失落。
①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②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比喻。将父亲“极短的发”比作“刚收割过的庄稼茬”,形象生动地写出父亲的衰老,表现了父亲的失落和沮丧,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同情和怜悯,
营造了伤感的气氛。
4.作者塑造了这样的一个农民父亲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表达了作者对执着追求、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父亲的崇敬和赞扬,对谦卑困惑、失落沮丧的农民的怜悯和心疼。
①台阶指我们家房屋前的三级台阶、九级台阶。父亲从三级台阶起步,最后建成了九级台阶,三级青石台阶承载着一家人平静和睦的生活。
5.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台阶”有什么含义
②台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房屋台阶高,主人身份地位才高,才能被人尊重。所以,建造高高的台阶是父亲终日劳碌、坚忍执着的力量源泉,建成的九级台阶是父亲理想的勋章、人生的巅峰。
③台阶象征人生的使命。九级台阶的建成表明父亲圆满地实现了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活愿望。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父亲却感到既困惑又失落,这不仅是因为他身体的衰老,更是因为他精神生活的质量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他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线索清晰,结构整齐。
写作特色
“台阶”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是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此,父亲吃苦耐劳,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工作。他终年辛苦劳作,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而父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老了,身体也垮了。文章以《台阶》为题目,表现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以及他希望得到人们尊重的心愿。
细节描写出神入化。
细节描写的内容虽细小,却小中见大,准确地反映出深沉的主题。如写父亲的辛苦劳作,冬天砍柴、卖柴的时候,文中写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里就是巧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堆积高度这个细节,说明了父亲为建造新屋所付出的辛劳和沉重的代价。
台阶
开端——梦想造台阶
“我”家台阶低
执着追求 坚韧不拔
渴望高台阶
发展——准备造台阶
捡砖、瓦、屋基卵石
种田砍柴卖钱
高潮——建造新台阶
起早贪黑造屋
踏黄泥准备建台阶
抬青石板闪腰
九级台阶建成
结局——台阶成、人已老
坐台阶不自在
挑水上台阶闪腰
失去生机,感慨衰老
渴盼
积极
喜悦
失落
结构梳理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敏天行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2022年3月,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拓展延伸
颁奖词: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