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8 11:46:51

文档简介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联考
历史试题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骨文中的“洹”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右边的“亘”字像是一条逐渐展开的螺旋线,与左边象形的“水”字结合起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商城依洹河而建的特点;同一时期甲骨文中的“淮”字由“水”和“住”组成,“住”是声符。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淮”在卜辞指淮河,当时地位重要。这说明了( )
A. 甲骨文是最原始的文字 B. 原始农耕经济尚未出现
C. 甲骨文经过了提炼简化 D. 甲骨文有实用审美价值
2. 汉武帝时代,全面推行察举制度,又“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贤者、岁贡各二人”,并“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有的郡国执行不力,郡守、诸侯未荐人才。汉武帝为此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举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的做法旨在( )
A. 完善选官制度 B. 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C. 建立监察体系 D. 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3.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又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这些举措( )
A.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 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C. 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D.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4. 宋朝时房州(现在湖北房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有载麻布出产。房州一带“男子烧畲为田,妇人绩麻为布,以给衣食”,“衣裙尽是‘麻’气”,均州也是“桑麻蔽山,衣食自足”。熙宁年间,房州、均州所在的京西南路交麻布数量达到了几万匹之多。据此可知,宋朝时该地区( )
A. 桑麻占据了种植业主导 B. 农业经营实现了规模化
C.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 商品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5. “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在明朝初年,人们很少受到礼教束缚,以至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现象多发。朱元璋认为“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因此,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由此可见朱元璋( )
A. 重视礼制的教化作用 B. 教化内容具有广泛性
C. 以礼义作为治国核心 D. 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
6. 1684年,在台湾回归清朝版图之后,清政府将台湾划入福建省的管辖范围之内,设立台湾府,派遣官员管理;1885年,又设置了台湾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进行全方位的管辖。这一变化体现了清政府( )
A. 外交思想完成了近代化 B. 海防意识不断增强
C. 地方行政体系走向完善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7. 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逐渐突破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中体西用具有历史局限 D.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8.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关于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史实正确的是( )
A. 中共一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 八七会议反思大革命经验教训
C. 遵义会议全面清除“左”倾错误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
9. 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必武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国家本质改变了,法律也改变了。”在司法改革运动中,对旧司法人员机械地搬弄诉讼程序,就案办案……漠视群众利益等审判方式与作风加以批判,并提出了要搞清“什么是人民司法”这一本质任务。这体现出新中国司法体系( )
A. 根源于破旧立新 B. 坚持以人民中心
C. 巩固了新生政权 D. 维护了司法公正
10.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据下图可知
图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变化趋势
A. 市场经济建立推动国力提升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完成
C.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 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共同富裕
11.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是( )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地方独立自主性大
C. 层级之间强调契约 D.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12. 19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史学家兰克认为:历史著作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经济背景是( )
A. 德意志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强化 B. 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传播理性思想
C. 法国大革命导致欧洲社会局势动荡 D.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 下表为恩格斯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的描述。该书的时代价值是( )
之一 1842-1844年,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商,期间大量从事实地调查和科学研究,空闲时间主要用来和英国工人交往。
之二 恩格斯详细研究英国官方和非官方的报告,各种统计文献及档案文件,以补充自己的观察。
之三 恩格斯在英国期间考察了工业化大生产,并认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之四 恩格斯了解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这使得他可以大量使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
A. 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创造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
C. 肯定阶级斗争重要作用 D.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4.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更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基本完成任务”具体指( )
A.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大国主导的产物 B. 雅尔塔体系下两大集团实现相互制衡
C. 雅尔塔体系制约了新世界大战爆发 D. 雅尔塔体系下阻止了各国沟通与合作
15. 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最卓越的代表汉斯 摩根索对国际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认为:为了改变国际法中的强权状况而使国际法的执行功能富有客观性、集中性色彩,人们采取了“保证条约”和“集体安全”两项尝试,其结果失败惨重。这表明国际法( )
A. 有待补充完善 B. 维护强权政治
C. 能够制止战争 D. 已被破坏殆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中外货币]
材料一
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钱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材料二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纸币图案表格:
正面 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钱币和中国古代钱币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货币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并概括其图案设计的特点。
17. [粮食安全]
材料一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战以后,欧洲粮食严重不足,欧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尤其是法国,他们从加强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入手,狠抓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法国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超过了本国及欧盟需求,其余出口。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等
材料二
鄂豫皖苏区自成立伊始,就深受粮食匮乏之困扰。1931年2月10日,鄂豫皖特委曾中生就向中共中央报告说,粮食问题是“最严重问题”之一,“有牵制全盘计划失败的危险”。为了应对严重的粮食危机,鄂豫皖中央分局采取了多项举措。其一,转变解决粮食问题的思路,将发展生产作为根本途径,还大力推动种植杂粮运动;其二,加强粮食的节约、储备、调剂和禁运工作,并设立专门粮食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其三,通过武装夺粮、减免税收、保护秋收等多种举措,增加粮食的流入并减少流出,为了防止粮食外流,鄂豫皖中央分局要求广泛进行政治宣传教育;其四,调整和纠正粮食问题上“左”的错误……鄂豫皖苏区的粮食工作取得了相当成绩,“粮食不再感缺乏了。”1931年中国多地发生空前的水灾,而鄂豫皖苏区却“获得了大大的丰收,冲破了饥荒的难关”。粮食危机的纾缓,为鄂豫皖苏区的发展和反“围剿”斗争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黄志高《地缘 粮食 革命:鄂豫皖苏区的际遇与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与二战前相比,二战后法国解决粮食问题主要举措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鄂豫皖苏区应对粮食危机的意义。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关于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18. [国歌与民族国家]
国歌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和标志。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国歌(选录)
国家 国歌及创作时间 语言 音乐风格 歌词大意 备注
英国 《天佑女(吾)王》18世纪40年代 英语 宗教赞美诗 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神佑吾王! 1745年后家喻户晓,被誉为“忠诚颂歌”,得到了广泛的演唱。一度是所有英属殖民地的国歌。
法国 《马赛曲》 1792年 法语 战歌,进行曲 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 一夜成名,广为传唱。先后于1795年、1879年、1946年、1958年被政府或宪法确立为国歌,并影响《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曲目的创作。
美国 《星条旗之歌》 1814年 英语 流行音乐 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传遍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中国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5月 中文 战歌,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一经问世,传遍神州大地,经久不衰,并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地位正式写入宪法。2017年9月1日,《国歌法》表决通过
日本 《君之代》1880年 日语 和歌 君主御世,千秋万代永存,犹如小石成岩,岩上生苔,永无止境 明治维新期间,结合日本传统,参考《天佑吾王》而作……1999年正式确定为国歌
——摘编自陈志音《我们的国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歌的特征,并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国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社会各阶级英勇抗战的事迹并简述影响。
19. [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请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联考
历史试题A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骨文中的“洹”字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右边的“亘”字像是一条逐渐展开的螺旋线,与左边象形的“水”字结合起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商城依洹河而建的特点;同一时期甲骨文中的“淮”字由“水”和“住”组成,“住”是声符。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淮”在卜辞指淮河,当时地位重要。这说明了( )
A. 甲骨文是最原始的文字 B. 原始农耕经济尚未出现
C. 甲骨文经过了提炼简化 D. 甲骨文有实用审美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可知,甲骨文既有实用价值,又看起来很美,具有审美价值,D项正确;由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但从材料无法得出“甲骨文是最原始的文字”,排除A项;材料与“农耕经济”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甲骨文不断发展或者提炼简化的过程,并没有与之前的文字进行对比,排除C项。故选D项。
2. 汉武帝时代,全面推行察举制度,又“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贤者、岁贡各二人”,并“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有的郡国执行不力,郡守、诸侯未荐人才。汉武帝为此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举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的做法旨在( )
A. 完善选官制度 B. 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C. 建立监察体系 D. 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材料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度,又不断进行补充,这些做法旨在督促察举制度的正常实施,即“完善选官制度”,A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为了选官,不是“加强对官员的考核”,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监察体系”,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官员的选拔,与“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又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这些举措( )
A.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 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C. 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D. 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96年(中国)。据题干可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定高门,对民族交融起了促进作用,D项正确;北魏政权地理位置在北方,南方是南朝政权,故与南方地区的开发无关,排除A项;这些措施与皇室独尊地位无关,排除B项。“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4. 宋朝时房州(现在湖北房县)、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有载麻布出产。房州一带“男子烧畲为田,妇人绩麻为布,以给衣食”,“衣裙尽是‘麻’气”,均州也是“桑麻蔽山,衣食自足”。熙宁年间,房州、均州所在的京西南路交麻布数量达到了几万匹之多。据此可知,宋朝时该地区( )
A. 桑麻占据了种植业主导 B. 农业经营实现了规模化
C.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D. 商品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可知,宋朝时,桑、麻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增加,可作衣食凭依,体现了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桑麻种植多,但无法体现已经占据主导,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桑麻属于经济作物,不属于粮食作物,因此不能体现“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5. “自元氏废弃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之礼变易几尽”。在明朝初年,人们很少受到礼教束缚,以至于恃强凌弱,仗势欺人现象多发。朱元璋认为“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世之治乱本乎人情风俗,故忠信行则民俗淳朴。”因此,提出了“教化必本诸礼义”的教化方针。由此可见朱元璋( )
A. 重视礼制的教化作用 B. 教化内容具有广泛性
C. 以礼义作为治国核心 D. 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将一些落后习俗也带到了中原地区。由于元朝的统治者对社会教化不够重视,传统的礼仪道德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朱元璋的话体现了他对礼制教化作用的重视,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礼制的重视,其他方面的教化内容没有体现,因此不能体现“教化内容的广泛性”,排除B项;题干强调礼制的作用,但没有提及把礼义作为治国的核心,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教化对象的覆盖面广,排除D项。故选A项。
6. 1684年,在台湾回归清朝版图之后,清政府将台湾划入福建省的管辖范围之内,设立台湾府,派遣官员管理;1885年,又设置了台湾省,刘铭传成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进行全方位的管辖。这一变化体现了清政府( )
A. 外交思想完成了近代化 B. 海防意识不断增强
C. 地方行政体系走向完善 D.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85年(中国)。据题干,清政府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在台湾设府管辖,后来又升级为省,可见不断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体现的是海防意识的不断增强,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的外交思想不断发展,但在台湾设省,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并不能体现外交思想“近代化”的完成,排除A项;在台湾设省,无法反映“地方行政体系走向完善”,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 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逐渐突破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必须“尽弃旧习”,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中体西用具有历史局限 D. 早期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依据题干时间“甲午战争后”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推动各方人士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将向西方学习深入到“体”即制度层面,A项正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中体西用具有历史局限属于思想本身的特点,并不是时代特征,排除C项;早期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属于思想方面的背景,不属于时代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
8.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关于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史实正确的是( )
A. 中共一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B. 八七会议反思大革命经验教训
C. 遵义会议全面清除“左”倾错误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拨乱反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八七会议上党对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总结,属于自我反思、自我革命,B项正确;中共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遵义会议没有全面清除“左”倾错误,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全面拨乱反正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9. 新中国成立初期,董必武对旧司法人员进行改造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国家本质改变了,法律也改变了。”在司法改革运动中,对旧司法人员机械地搬弄诉讼程序,就案办案……漠视群众利益等审判方式与作风加以批判,并提出了要搞清“什么是人民司法”这一本质任务。这体现出新中国司法体系( )
A. 根源于破旧立新 B. 坚持以人民中心
C. 巩固了新生政权 D. 维护了司法公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根据题干“群众利益”“人民司法”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司法体系对人民的重视,坚持以人民中心,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及新中国司法体系的来源,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提及新中国司法体系的影响,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0.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任务。据下图可知
图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变化 图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
A. 市场经济建立推动国力提升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完成
C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 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共同富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至202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呈现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脱贫事业成效,据图可以看出两者具有强关联性,即随着经济的发展,脱贫工作进展迅速,有利于共同富裕,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共同富裕,题干未反映市场经济信息,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排除B项;国有企业改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1. 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侧面,是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是( )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地方独立自主性大
C. 层级之间强调契约 D.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题干中“互惠性契约关系”“契约封建制”可知,西欧封建制度强调契约关系,C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强调血缘纽带关系,排除A项;地方独立自主性大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是两者的共性,排除B、D项。故选C项。
12. 19世纪30年代,德国著名史学家兰克认为:历史著作的主角只能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最耀眼的人物、民族与国家。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经济背景是( )
A. 德意志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强化 B. 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传播理性思想
C. 法国大革命导致欧洲社会局势动荡 D.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德国)。根据题干“19世纪30年代”“正是兰克等人在史学科学化,专业化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德国成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年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符合设问“经济背景”,因此兰克史学思想产生的经济背景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德意志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强化属于思想背景,排除A项;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传播理性思想属于思想背景,并且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导致欧洲社会局势动荡属于社会背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下表为恩格斯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的描述。该书的时代价值是( )
之一 1842-1844年,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经商,期间大量从事实地调查和科学研究,空闲时间主要用来和英国工人交往。
之二 恩格斯详细研究英国官方和非官方报告,各种统计文献及档案文件,以补充自己的观察。
之三 恩格斯在英国期间考察了工业化大生产,并认为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之四 恩格斯了解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这使得他可以大量使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
A. 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创造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
C. 肯定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D. 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40年代(英国)。恩格斯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该书不仅有理论研究,还有恩格斯和工人群体广泛接触的实践总结,因此该书从思想和实践上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排除A、C项;1867年《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排除D项。故选B项。
14.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更要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基本完成任务”具体指( )
A. 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大国主导的产物 B. 雅尔塔体系下两大集团实现相互制衡
C. 雅尔塔体系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D. 雅尔塔体系下阻止了各国沟通与合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尽管小冲突和地区性的战争不断,但却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基本完成任务”指雅尔塔体系制约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雅尔塔体系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贡献,排除A项;B项说法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下最初各国加强合作战胜法西斯国家,D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最卓越的代表汉斯 摩根索对国际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认为:为了改变国际法中的强权状况而使国际法的执行功能富有客观性、集中性色彩,人们采取了“保证条约”和“集体安全”两项尝试,其结果失败惨重。这表明国际法( )
A. 有待补充完善 B. 维护强权政治
C. 能够制止战争 D. 已被破坏殆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为了使国际法的执行功能富有客观性、集中性色彩,人们采取的“保证条约”和“集体安全”两项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反映了国际法应该进一步完善机制,A项正确;B项与材料目的相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能够制止战争”“已被破坏殆尽”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中外货币]
材料一
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钱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材料二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起开始发行,揭开了中国印钞造币崭新的一页。
纸币图案表格:
正面 背面
主币: 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 辅币: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罗马钱币和中国古代钱币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货币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第二套人民币发行的背景,并概括其图案设计的特点。
【答案】(1)共同之处:制造材料以金属为主;制造工艺精致、统一、规范;币值规范,用重量衡定价值;随时代变化进行调整;体现君主的权威。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发展;对后世历代钱币形制有深远影响。
(2)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得到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建立;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经济实现统一,物价趋于稳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正在进行。
特点:政治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体现了政权的工农性质;革命色彩浓厚,突出红色传统;重视民族团结;反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反映了时代风貌,即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
【解析】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共同之处”:据材料一“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结合中国古代的货币可知,制造材料多样,以金属为主;从材料一“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钱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结合中国古代的货币可知,制造工艺精致(统一、规范化);由材料一“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中国古代的货币可知,币值规范,用重量衡定价值;从材料一“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结合中国古代的货币可知,造型具有时代性(如:受宗教文化影响,与政治联系密切)。
第二小问“作用”:据所学从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对后世等角度进行归纳。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经济上,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对后世历代钱币的形制有深远影响。
(2)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时间是1955年,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生政权得到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建立;经济上,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国家的财政经济实现统一,物价趋于稳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正在进行。
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所有纸币背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得出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体现的政治本色,10元券体现工农联盟;5元券及各面额背面文字设计体现了各族人民大团结;国徽也象征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这些设计强调了新中国人民政权的性质,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据材料一“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得出第二套人民币的票面设计体现的时代风貌,辅币上的汽车、火车、拖拉机等图案,展现了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突出了工业化主题,反映了我国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风貌;据材料一“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得出,3元、2元、1元券整体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主要历程,包括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主要在延安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天安门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据材料二“故宫、颐和园、云冈石窟去临摹古建筑、石雕、石刻、铜器以及长廊里的彩画中的花纹和图图案……故宫的窗棂,3元券背面的边框取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带”得出第二套人民币票面的样式、图案、装饰等都,反映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体现出我国在寻求货币设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方面进行的探索。综合以上可知,其图案设计的特点。
17. [粮食安全]
材料一
近代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战以后,欧洲粮食严重不足,欧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尤其是法国,他们从加强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入手,狠抓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进入市场的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法国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超过了本国及欧盟需求,其余出口。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等
材料二
鄂豫皖苏区自成立伊始,就深受粮食匮乏之困扰。1931年2月10日,鄂豫皖特委曾中生就向中共中央报告说,粮食问题是“最严重问题”之一,“有牵制全盘计划失败的危险”。为了应对严重的粮食危机,鄂豫皖中央分局采取了多项举措。其一,转变解决粮食问题的思路,将发展生产作为根本途径,还大力推动种植杂粮运动;其二,加强粮食的节约、储备、调剂和禁运工作,并设立专门粮食委员会作为管理机构;其三,通过武装夺粮、减免税收、保护秋收等多种举措,增加粮食的流入并减少流出,为了防止粮食外流,鄂豫皖中央分局要求广泛进行政治宣传教育;其四,调整和纠正粮食问题上“左”的错误……鄂豫皖苏区的粮食工作取得了相当成绩,“粮食不再感缺乏了。”1931年中国多地发生空前的水灾,而鄂豫皖苏区却“获得了大大的丰收,冲破了饥荒的难关”。粮食危机的纾缓,为鄂豫皖苏区的发展和反“围剿”斗争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黄志高《地缘 粮食 革命:鄂豫皖苏区的际遇与困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与二战前相比,二战后法国解决粮食问题主要举措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鄂豫皖苏区应对粮食危机的意义。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关于粮食问题的历史启示。
【答案】(1)变化:更加注重市场,更加注重科技的作用。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环,全球粮食问题受到了影响;二战后,法国的国际地位下降;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科技和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意义:有效缓解了鄂豫皖苏区严重的粮食危机;巩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为反“围剿”斗争创造了条件;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后来的粮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启示: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重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减少对进口的依赖;不断完善国内粮食储备体制。
【解析】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变化”:据材料一“二战以后,欧洲粮食严重不足,欧洲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尤其是法国,他们从加强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入手,狠抓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进入市场得竞争力”可知,更加注重市场,更加注重科技的作用。
“原因”:依据材料时间二战后可知,二战使得欧洲大陆经济萧条,全球粮食问题受到影响;依据材料“尤其是法国,他们从加强农业研究与农业教育入手,狠抓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提高进入市场竞争力。”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科技和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使得整个欧洲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2)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意义”:据材料“鄂豫皖苏区自成立伊始,就深受粮食匮乏之困扰”以及“粮食不再感缺乏了”可知,有效缓解了鄂豫皖苏区严重的粮食危机;结合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和国内形势可知,巩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实践;为反“围剿”斗争创造了条件;从对当时中共影响力的角度和积累经验等方面可以得出: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后来的粮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
启示: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食物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所以要把粮食安全放在国家治理的重要位置;据所学知识可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都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所以要重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应该重视粮食产量的提高,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同时完善国内粮食储备体制,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18. [国歌与民族国家]
国歌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和标志。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国歌(选录)
国家 国歌及创作时间 语言 音乐风格 歌词大意 备注
英国 《天佑女(吾)王》18世纪40年代 英语 宗教赞美诗 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神佑吾王! 1745年后家喻户晓,被誉为“忠诚颂歌”,得到了广泛的演唱。一度是所有英属殖民地的国歌。
法国 《马赛曲》 1792年 法语 战歌,进行曲 武装起来,同胞,把队伍组织好!前进!前进!用肮脏的血做肥田的粪料! 一夜成名,广为传唱。先后于1795年、1879年、1946年、1958年被政府或宪法确立为国歌,并影响《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曲目的创作。
美国 《星条旗之歌》 1814年 英语 流行音乐 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很快传遍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其定为国歌。
中国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5月 中文 战歌,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一经问世,传遍神州大地,经久不衰,并引起强烈的国际反响。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地位正式写入宪法。2017年9月1日,《国歌法》表决通过
日本 《君之代》1880年 日语 和歌 君主御世,千秋万代永存,犹如小石成岩,岩上生苔,永无止境 明治维新期间,结合日本传统,参考《天佑吾王》而作……1999年正式确定为国歌
——摘编自陈志音《我们的国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歌特征,并分析近代西方国家国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社会各阶级英勇抗战的事迹并简述影响。
【答案】18. 特征:内容多元,风格多样;反映历史传统、国体政体、体现价值追求;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色彩浓厚;以宪法的形式确立地位,象征标志主权国家;认同广泛,影响深远。
原因:①政治前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②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民族觉醒: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也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9. 事迹:
①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华北事变”,北平学生组织“一二 九”运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②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军官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③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④1937年11月,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西迁至大后方,在昆明组建“西南联大”,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⑤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战略指导理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第一小问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归纳得出;由各国国歌的歌词大意和音乐风格可得出,内容多元,风格多样;由不同国家国歌的内容及其通过立宪的形式确立国歌可得,国歌反映历史传统、国体政体、体现价值追求,如英国体现了专制王权的传统,中国国歌体现出人民、民族的主体地位;美国彰显自由平等的价值追求;由各国国歌的语言、歌颂或号召的对象,及其发挥的功能,可得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色彩浓厚;各国国歌以民族语言表达,以宪法的形式确立地位,表明国歌象征标志主权国家;由备注栏各国国歌创作后的反响可得出,认同广泛,影响深远。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国歌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和标志”可知,近代西方国家国歌产生的原因与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有关,可以结合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民族觉醒三个方面分别去答;首先从政治上说,在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其次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最后从民族觉醒角度来看,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也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要求列举两例《义勇军进行曲》后各阶级英勇抗战的事迹并简述影响,因此,列举的事迹和影响可以一起谈;《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激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决心;本题需要注意答题的时间和对象限制——一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5月后,所以抗日事迹的列举不应早于这个时间;二是“社会各阶级”抗战,所以事例中至少包含两个不同社会阶级或阶层,如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学生阶层;华人华侨;此外,时间和史实准确,如:第一例: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军官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第二例: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9. [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材料
唐政府中出现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紧张局面:一方是隋唐从北方诸王朝继承下来的制度,一方是出于把它们应用于重新统一的帝国中远为复杂的形势的要求。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这是一个使行政程序合理化、简化和效益化的时期,又是对行政活动进行法典化和正规化的时期。当时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长治久安怀着信心,致使政治家们都倾向于以全帝国适用的统一制度和社会行为的持久准则来考虑问题。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请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参考答案】
示例1
论题:中国古代制度体系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论述: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从汉到明清,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均被继承。但各个朝代又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同时,也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和本朝的特点,在制度上又有创新,如隋唐设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集体行使相权,既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决策的失误,这是中央官制的一大创新。地方上,元朝实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选官制度上,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宋朝发展了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创立是世界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
综上,自秦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后,后世基本沿袭,但各朝各代在总结前朝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进行制度创新,故而中国的制度体系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示例2
论题:政治制度的继承创新,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论述:汉代沿袭了秦的政治制度并有所创新。其在中央沿袭了秦的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地方上沿袭郡、县二级制,并逐渐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在基层将百姓编户入籍,以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县下设乡、里、亭负责政令传递和维持治安,将民众建立什伍组织以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选官制度以察举制为主,选拔了大量人才,完善了官僚制度。确立巡视监察体系,中央以御史大夫为首监察百官,州设立刺史巡行郡国。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开始把儒家思想融入法典。
因此,西汉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示例3
论题:政治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在中外历史上,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进步,往往和制度创新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挥中央政府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近代西方,英国创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等,都符合本国国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可知,制度创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时期的制度创新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为古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唐代政府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些继承的制度在此期间或被修改,或被更先进、更适用于新形势的体制所代替”可以拟定论题为:中国古代制度体系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然后结合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相关知识加以论述:秦始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从汉到明清,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均被继承。但各个朝代又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同时,也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和本朝的特点,在制度上又有创新,如隋唐设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相互牵制,集体行使相权,既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决策的失误,这是中央官制的一大创新。地方上,元朝实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选官制度上,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宋朝发展了科举制,促进了阶层的流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创立是世界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最后得出结论:综上,自秦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后,后世基本沿袭,但各朝各代在总结前朝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进行制度创新,故而中国的制度体系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其他论题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