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6课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顾拜旦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2.鉴赏本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感受顾拜旦演讲的激情
知背景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创办到1912年举行第5届奥运会前夕,暴露出了不少弊端。仅以190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4届奥运会为例,由于英国裁判偏袒本国选手引起其他国家选手,特别是美国选手的不满,致使美国选手弃权罢赛以示抗议。这类事情在顾拜旦看来显然都是完全违背了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思想的。这使他深感忧虑不安,他敏锐地看到了当时社会出现的一些不利于体育健康发展的危机。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定于1916年在柏林举办的第6届奥运会被迫取消。致使顾拜旦对奥林匹克精神做了更深入的思考,于是他作此演说以重申奥林匹克精神。
夯基础
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浩劫( ) 指摘( ) 萦绕( )
绚丽( ) 肤浅( ) 目睹( )
奠定( ) 挚爱( ) 钟爱( )
jié
zhāi
yín
xuàn
fū
dǔ
diàn
zhì
zhōng
襁bǎo( ) jiā锁( ) zhuō劣( )
分bēng离析( ) 暴风zhòu雨( )
行jiāng就木( ) 相fǔ相成( )
褓
枷
拙
将
辅
崩
骤
识文本
1.阅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
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竞技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带来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公平和教育,推动社会的进步。
任务一:获取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信息,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1.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想一想,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①虽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仍可促进和平;
②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但仍可促进公平;
③虽不足以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总之,和平,具有公平性和教育性,并为大众所享受,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2.顾拜旦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他是如何阐述奥林匹克的教育作用的?
奥林匹克精神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
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重启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满“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
任务二:品析本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感受顾拜旦演讲的激情
1.顾拜旦的这篇演讲语言优美,具有形象性,分析这种特点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演讲的重点是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作者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将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
“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演说需要激情,通读全文,并结合顾拜旦的的生平,想一想,这篇演说词是如何体现激情的?
顾拜旦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首先应是源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爱,对生活充满热情。这篇简短的演说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演说一开始,作者在回顾了过去五年局势后指出,世界崩溃了,但是奥林匹克精神没有恐惧,前景是“豁然开朗”的。在演说的结尾,作者又说到目前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但是“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既有对冷峻现实的认识,又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且满怀必胜的信心。
在演说中,作者也不断地使用反问、排比等手法,盛赞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和对人类的深远影响,给听者以强烈的感染。如写到奥林匹克精神和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时,作者写道:“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学习目标回顾: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奥林匹克精神
2.鉴赏本篇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感受顾拜旦演讲的激情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下列不是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体育运动区别的一项是( )
A.展示人体的力量美、形体美
B.展示拼搏精神,让人焕发青春激情
C.带来胜利感,让运动员自得其乐
D.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产生荣誉感
C
2.下列有关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B.演讲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普通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独特见解。
C.顾拜旦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
D.顾拜旦熟悉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所以演讲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
B
3.第六段中,“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观念?
从前后文看,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运动,应该是一种大众性的运动。因此,顾拜旦提倡的是“面向大众”的观念,这也是今天能够让全世界人民都关注奥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