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9 18: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 课 罗斯福新政
有人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而罗斯福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是如何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呢?
课堂导入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4.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学习目标
单元意识
——美国的应对
——德意日的应对
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法西斯道路
(德意日)
(美,走出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内部
变革
侵略
扩张
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短暂的和平时期。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隐患
祸端
二战
经济大危机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美国
法西斯道路
新政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壹:繁华不再, 危机四伏
——从繁华到危机
欧洲、西亚、非洲
东亚、太平洋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空前繁荣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当时的美国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柯立芝繁荣”
(一)经济危机的背景
全世界最高标准的生活
胡佛总统对国家发展充满着自信
问题1:你能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试着概括一下美国经济获得空前繁荣的背景有哪些吗?
答案:
①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繁荣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②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③一战后欧洲列强国内百废待兴,无力与美国争夺广阔的市场;
④第二次科技革命为繁荣奠定了基础。
1、20年代的经济繁荣
材料二: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
材料三: 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迷糊人拉进了投资市场中,……甚至那些并不十分渴望进入股市的人都冒险把他们全部积蓄投入到股票中,以获取转眼可得的财富。
分期付款
股票投机
2、繁荣背后蕴藏危机
材料一: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绝大多数家庭在线上者连水平都达不到。
——【美斯里斯《全球通史》
1.背景
(原因)
(主要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贫富悬殊过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不是人民不需要而是人民买不起。
(2)直接原因:信贷、股市虚假繁荣,增加经济的不稳定性(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即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共同使用,生产过程为社会行为,产品通过交换供应整个社会,为了社会需要
为了追求利益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需求不足
榨取工人利润
产品严重过剩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消费不足)
1.背景(原因)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危机爆发
(4)政策原因:资本主义各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意味着生产变成整个社会相互合作、分工、大型的生产。简单地说,各种商品生产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比如生产手机多少,你则需要保证上游芯片、屏幕、摄像头、做手机的各种机器、厂房等等的生产也要有相应比例的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生产社会化
社会生产的很多环节由资本家私人掌控,资本家盲目追求利润,偏爱某些行业,就将全部的生产资料与资金投入到该部门,这样,有些生产部门倒闭,有些生产部门却出现生产过剩。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消费不足)
1、爆发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急剧下跌,其速度之快,连计价器都来不及反应。一天之内,工业股票价格从均价364美元跌到62.7美元,超过300亿的市值蒸发,数万投资者破产。
(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1、爆发
经济危机 开始标志
时间
爆发地
范围
表现
2、任务一:自主建构,经济危机概况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黑色星期四)
1929----1933年
美国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股市崩溃;企业破产 ;银行倒闭;失业
激增;穷人食不果腹,衣不避寒;资本家为了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农场主往河里倒牛奶
穷人排队等待救济
农场主往河里倒牛奶
穷人排队等待救济
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材料一 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
材料二 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3)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①持续时间长
②波及范围广
③破坏性力大
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
小试牛刀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造成世界局势紧张.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②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
③美国实施新政走出危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
①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4)、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没有波及当时的苏联
就在西方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在西方遭遇经济危机时,苏联却“风景独好”?
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
贰:大胆新政, 重塑美国
———罗斯福新政
胡佛
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 “联邦政府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的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面对危机,胡佛领导下的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胡佛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了自由放任政策。
加深危机
胡佛村
经济大危机时美国究人居住的棚户区
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下,经济危机持续发展。
1932年,美国迎来了总统换届选举。
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1932年胡佛竞选演说
作为下一届总统的竞选者,正在为我的誓言付出行动。我将为你们带来“新政”与自信。我所要建立的政府将是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它将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1932年罗斯福竞选演说
1575万票—2280万票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经济大危机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
(2)胡佛政府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了自由放任政策,加深了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罗斯福新政 时间
目的
手段 (方式、特点、本质)
性质
任务二:自主建构,初探罗斯福新政
1933年3月
(1)直接目的: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供消不平衡)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能力低下
政府
调节生产
促进消费
2.新政的措施
项目 具体措施
通过________________,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__________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__________,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一举多得)
通过______________,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稳定社会秩序)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保障制度
《紧急银行法案》
《国家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农业调整法》
公共设施
《社会保障法》
核心措施
Recovery(复兴)
Recovery(复兴)
Recovery(复兴)
Reform(改革)
Reform(改革)
Relief(救济)
P62课后活动1:
用“3R”来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供消平衡)
生产发展
消费旺盛
“蓝鹰标志”
前提
危机 项目 具体措施 作用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生产过剩 企业破产
农产品 价格猛跌
失业人数激增
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恢复人们信心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谈判的权利,并制定最低工资和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防止生产过剩,促进生产复苏
缓和劳资矛盾
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利益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证农产品价格
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促进农业生产复苏
推行
以工代赈
兴建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运动场、公园、机场、桥梁等,提供就业机会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改善了国家的基础设施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稳定社会秩序
保障工人基本权利,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
中心措施: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利益,提高工人购买力,缓和阶级矛盾。
农业危机
通过《农业调整法》,
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
售进行调节,限制产
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调整农业政策
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政府给补贴
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促进农业恢复。
材料一: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刺激消费,复苏工业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推行以工代赈
4.特点:
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哪里?
想一想
方 面 措 施
金 融 颁布《紧急银行法案》
工 业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 业 颁布《农业调整法》
就业 实行“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颁布《社会保障法》
国家干预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二、罗斯福新政
上述措施都是有谁实施?这反映出新政的什么特点?
【国家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国家设立工程进展署】
【国家设立农业调整局】
【国家设立工程进展署】
“新”的表现
材料一 1936年,美国的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1937年,国民总收入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美元……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积极影响: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生产恢复图
失业率下降图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积极影响: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
材料三 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九年级教材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四 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五 二战后,美国又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
思考:“老树干”指什么?“修剪”是什么意思?
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干预经济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实质: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材料4: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指资本主义制度
指国家干预经济
探究六: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有哪些影响??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局限性:
实质:
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郁金香价格炒高;
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贿赂政府以股票换取国债,股价虚高;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想一想
罗斯福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
知识拓展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市场
市场+计划
计划+市场
相同点
①都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②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符合当时本国国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③都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
④都注重保障民生
⑤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公有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知识拓展: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符合当时本国国情;都把市场和计 划相结合;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关注民生。
思考:三种经济模式“新”在哪里?有何共同点?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
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比较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人物 当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华盛顿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独独立战争
取得民族独立
林肯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罗斯福
摆脱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渡过了危机。
内容: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影响:使经济缓慢复苏,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罗斯福新政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前提下的调整
局限性:无法解决美国社会基本矛盾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1.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连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为求职四处奔波,这是因为( )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一战的影响
C.美国教育质量下降 D.十月革命的影响
2.下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长
C.股票销售量大
D.破坏性特别大
A
当堂检测
A
3.1933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4.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A
C
随堂训练
5、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内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经济大危机 D.第二次世界大战
6、. “他赢得了民心,因为人民能够感觉到,他喜欢他们,他惦记着他们。”罗斯福新政中“赢得民心”的举措是( )
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B.提倡美国公民勤俭节约
C.引导农场主努力扩大生产 D.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7.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在( )
A.坚持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经济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转向社会主义
8.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他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A
C
B
C
材料一 1921年10月28日,(苏俄) 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署,23岁的美国青年阿曼德 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1)根据材料一,概述哈默在苏俄投资经营的有利条件。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 《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和市场分配;
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对此,部分资本家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而罗
斯福则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依据材料二,谈谈罗斯福所说的 “新应用”指的是什么?
新应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联和美国对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不同:苏俄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美国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
认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依据。
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