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8 14:0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卷I(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西周早期青铜器鄂监簋(如下图)是周王朝在鄂国设置监国之官的证明。西周时期诸监之器屡见不鲜,诸监普遍存在。他们由周王任命,“监之于内、世官世守”。这一做法意在( )
A.巩固官僚政治 B.发扬原始民主
C.强化中央集权 D.维系统治秩序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外其他庶子同样可以分割部分领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一规定( )
A.废除了西汉的王国 B.大大强化了皇权
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此观点认为行省制( )
A.成为农民起义频发的根源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克服了唐宋地方治理之弊 D.不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稳定
4.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组织结构示意图。这一结构图表明( )

A.皇权削弱相权加强 B.权力分配格局发生剧变
C.中央加强地方削弱 D.中枢权力机构得到完善
5.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借鉴历代经验 B.提高行政效率
C.改革中枢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
6.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内阁宰辅权力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7.1781年,英国内阁首相诺斯在辞职信中写道:“在这个国家,王座上的君主,不能轻易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定”,陛下的前任君主们“曾不止一次地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屈从于议会的决定”,这些决定“从来不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反而被认为是他们处事明智的标志”。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
A.机器化大生产的全面普及 B.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C.责任内阁制度的初步建立 D.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实践
8.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总统在任命法官后便基本失去了对该法官的控制能力,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处理也没有总统等非司法官员过问。只要没有违法行为,任何法官都不必担心国会会弹劾自己。据此可知,美国( )
A.明确制定分权制衡机制 B.司法机构权力大于行政权力
C.司法独立得到法律认可 D.立法机构无法影响司法机构
9.1715年至1783年间,英国议会共进行了10次大选,内阁首相换了19次,其中没有一届内阁首相是在议会大选失败后立即辞职的,不少首相所在政党获得大选胜利都发生在组阁之后。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 B.议会的职能已名存实亡
C.潜伏着专制复辟的危机 D.传统势力左右民主政治
10.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记载,斯巴达的监察官每月都要与国王交换一次誓言。监察官代表城邦起誓,而国王则以个人的名义起誓,国王保证坚决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监察官则声明城邦在国王信守誓言的情况下有义务保证王权不受侵犯。这表明当时斯巴达( )
A.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B.监察权地位高于王权
C.城邦誓言左右政治运行 D.法律保证民主制实施
11.在12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主教可以直接充任法官,也可指派若干名教会的神职人员在教区内任专职教会法官,每个教区设一名大法官,审理上诉案件。教皇在罗马教廷设立教皇法庭,作为最高法院。这说明当时欧洲( )
A.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为一体 B.司法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C.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D.教会法庭审判一切案件
12.1913年,英王乔治五世不赞成爱尔兰实行自治,考虑运用其特权否决议会决定。首相阿斯奎斯告诫说:王位之所以能“避开党派政治沉浮的风暴”,是因为“王位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乔治五世最终打消了念头。据此可知,此时英国( )
A.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B.议会始为权力中心
C.宪政制度相对完善 D.首相侵蚀国王权力
1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诞生了( )
A.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14.有识之士通过运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基本的权利,采用了合法的方式来参政议政,例如通过建立党派和创立报纸期刊,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进入国内。材料体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
A.强化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C.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快了民主体制的变革
15.在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召开过程中,无论是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的选择,还是整个协商过程中各项决议的达成,都不是由参与主体(政党)的规模(大小或者影响力范围)来决定的。这一现象( )
A.表明政协行使了人大的职能 B.反映了联合执政体制的确立
C.反映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体现了协商主体的平等参与
16.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这( )
A.利于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广泛性
C.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
D.表明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17.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党、进步党等政党纷纷登场。国民党骂进步党为“官僚党”,喋喋不休;进步党骂国民党为“暴民党”,没完没了。两党议员在国会开会时经常大打出手,国会大厅成了党人斗殴的场所。这体现了民国初年( )
A.责任内阁制的弊端暴露 B.民主政治的不成熟性
C.政党政治的名存实亡 D.军阀势力的盘根错节
18.中央苏区政府在地方选举代表时,以投豆来代替投票进行选举。具体做法如下:如果要从六个候选人中选出三个代表,临投票时,就让六位候选人站成一排,背对选民,每个选民分三粒黄豆,同意谁当代表,就在谁背后碗内放一粒,得豆最多的三人当选。这一时期的“豆选”( )
A.阻碍了民众与干部的交流
B.践行了直接民主的理念
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
D.推动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1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会议提出:“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决议的意义在于( )
A.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建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C.解决了政企不分的问题
D.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
20.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记载“高祖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材料中的“高祖”应是( )
A.曹丕 B.拓跋宏 C.司马炎 D.李渊
21.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张元济在信函中写道:“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扦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该信函透露出光绪帝( )
A.对实施变法充满了信心 B.变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
C.急于摆脱守旧派的控制 D.已感受到变法阻力强大
22.1982年,国务院提出以“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核心的机构改革。1993年围绕规范机构类别,明确机构职责等内容,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这反映出我国( )
A.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新时代 B.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的行政改革 D.通过精简机构完善基本政治制度
23.北宋土地兼并问题在神宗时期已十分严重,王安石变法反对兼并,却不主张“遽夺其田以赋贫民”,说“此其势固不可行;纵可行,亦未为利”,其“抑兼并”主要针对“有可能与‘人主争利’的‘兼并之人’”。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
A.突破了重本抑末思想 B.符合了经济发展规律
C.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 D.限制了商人势力扩张
24.纪录片《中国》讲述中国古代某一官员改革“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纲纪,加强君对臣的统属……向皇帝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逐月逐级考核后,汇总于内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位官员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有( )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③改汉姓,说汉话 ④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卷II(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
25.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自雁门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史记》
材料二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三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存在的隐患。列举汉代统治者为消除上述隐患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8分)
26.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 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哪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权运作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三国确立的标志,并归纳上述三国代议制的类型。根据材料二,简析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下表是某学者总结的改革成败模式。
改革类型 特征 示例
成功模式 高效执行模式 能够高要求的执行多项措施,重点在于凝聚主体力量并规范执行过程 文景之治时内外威胁不大,皇帝主导整个变革,广纳人才并稳定同盟,最终富国安民
集中执行模式 主导者选定某些领域集中执行某几项措施 明成祖夺权后急于稳固根基,集中力量疏通大运河、编撰大典及控制诸侯,最终开拓了边疆又稳定了国家
失败模式 弱执行模式 主导者难以贯彻高执行要求,无论是少措施的小变革,或是多措施的大变革,都未能实现原目标 清末“新政”涉及教育、实业等多方面内容,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执行官员素质低下等原因,最终失败
强创新模式 变革多项措施又加大创新力度 由于存在派系斗争,王安石遭到重重阻挠,虽然同盟力量不足,但他还是决定大刀阔斧,开创青苗法、免役法等多项制度
——摘编自潘玲珑《中国历代改革的成与败因素探源》根据以上材料,就材料的部分或者整体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