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开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蜘蛛开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鲁冰。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蜘蛛因为寂寞、无聊而想到开店的法子,本来纺织是它的特长,它开纺织店能发挥长处,但是它却害怕困难而选择了逃避,因此,它开了三次店,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先介绍蜘蛛开店的原因,然后介绍它三次开店的过程。前两次,蜘蛛虽然害怕麻烦却完成了纺织,但是第三次的时候,它直接溜走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蜘蛛害怕困难,没有坚持精神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店、蹲、罩”等15个生字,会写生字“商、店”。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蜘蛛三次开店的过程。
3、能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蜘蛛开店的趣事。
教学难点:
明白凡事没有一帆风顺,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蜘蛛图片,学生说名字,师生共同书写“蜘蛛”。
2、学生观察蜘蛛的表情,这只蜘蛛可不太开心,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89页,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识记生字“店”。(生活识字)
3、蜘蛛怎么会想到去开店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识记生字“蹲”(动作识字),理解词语“寂寞”。
4、默读课文,找出蜘蛛开了哪些店,把它圈出来。
6、出示蜘蛛的三则编织店的招牌,学生读一读,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三则招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识记生字“付”“编”(编的汉字演化)。
7、再读这三则招牌,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识记生字“罩”(罩的汉字演化)“袜”。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么便宜的价格一定吸引了不少顾客吧,都有谁来了?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第一位顾客河马。
①出示河马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河马的重要特征:嘴部比较大。
②出示描写河马的句子,指名学生读,识记生字“夫”。
③小蜘蛛织一个口罩怎么用了一整天的功夫啊?
3、第二位顾客长颈鹿。
①识记生字“颈”,学生上台指一指长颈鹿的颈在哪儿。通过“页”部的意思识记生字“顾”。你还知道哪些“页”字旁的字,拓展“顶、额”。
②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全班齐读。
③出示“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 只见身子不见头。
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 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
长颈鹿的脖子太长了! 他的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学生对比读,从中体会长颈鹿颈之长。
④出示第八段,全班齐读,感受蜘蛛“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之久。
4、第三位顾客蜈蚣。
①出示蜘蛛看到蜈蚣后的表情图片,学生说一说蜘蛛什么表情。
②出示“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从中体会蜘蛛的害怕。识记生字“蜈蚣”。
③这小小的蜈蚣有什么好怕的啊,为什么蜘蛛这么害怕呢?
④怪不得蜘蛛匆忙地跑回了网上,识记“匆忙”,你能用“匆忙”说一句话吗?
5、小蜘蛛的招牌换了又换,顾客换了又换,这个字就是“换”,识记生字“换”。
(四)复述故事,加深理解
1、根据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
2、加上几个词语,学生试着加上词语把故事讲得更完整。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朗读,复习巩固生字。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商”“店”。指名说一说写这两个生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3、老师进行范写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4、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写完之后同桌互相评价,根据同桌提出的建议再写一个。
(六)布置作业,总结提升
1、把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蜘蛛的招牌为什么会换了又换呢?你能给他想想办法吗?想一想,还有谁会来蜘蛛的编织店里买东西呢?
五、教学反思
《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因为无聊有了开店的想法。它卖的物品不是因为深思熟虑,而是因为简单。但开店的过程并没有它想象的那么顺利,卖口罩的时候遇到了大嘴巴的河马,卖围巾的时候遇到了长脖子的长颈鹿,卖袜子的时候遇到了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于是它被吓到了网上,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是故事的结尾有很多种,于是续编故事变成了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学生们自由讨论,最后讲出了令人佩服的结尾。因为是第一课时的讲述,所以生字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文趣味性极强,因此我选择了随文识字。识字的时候从孩子的生活入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寂寞”,以及会怎么做。接下来以招牌内容的变换让孩子理解“换”,以问题蜘蛛用了多久的时间招待顾客,让学生从文中找相对应的词语“功夫”,让孩子明白功夫在这里表示时间的意思。从本节课的学生的表现来看,对生字的掌握较为牢固,对故事的续编参与度较高。但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板书上可以更为精细一些,重点突出口罩的大、围巾的长、袜子的多,这样可以让孩子一目了然,知道蜘蛛的想法简单,这样在续编上会有极大的启发性。这节课我的话有些多了,并不是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是说学生自觉性需要加强,可以分部分讲授,本篇文章以“河马、长颈鹿、蜘蛛”分为三个部分,正好可以采用“帮、扶、放”的形式让孩子更为自主的学习,便可以“授人以渔”。 教与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将继续努力,深入探究,与学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