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探索生命的方法 课件 (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2 探索生命的方法 课件 (共17张PPT)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15: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如果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会发现腐烂的肉里经常有蛆存在,那么你有想过蛆是从哪里来的吗?
新课导入
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新知学习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当观察到腐烂的肉上面有一些蛆,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蛆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腐烂的肉上有蛆,同学们都有什么猜想呢
作出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假设未必与事实相符,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猜想。
我们不妨假设“蛆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然后用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定制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收集证据)等方面。
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由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成)。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所有实验都有变量(变化的因素)。
设置对照实验
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碗里,其中一个碗口覆盖有纱布(实验组),另一个碗口敞开(对照组)。
除此之外,是否还需要留意控制其他实验因素?
根据试验计划,观察并记录几天内猪肉腐烂的程度、有无蛆产生等相关证据和数据。
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分析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在上述实验中,可以得到“蛆不是由腐烂的肉变来的”这一结论。
在科学探究中,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探究
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用手指在蚯蚓体表来回抚摸,感知刚毛的存在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探究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蚯蚓在粗糙(光滑)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3)实验: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
(4)得出结论:分析证据,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1)实验时用几条蚯蚓
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考虑的问题
(2)蚯蚓的大小,生命力的强弱要大体一致
(3)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用棉花蘸水擦拭蚯蚓的体表
(4)如果蚯蚓爬行的路线不是一条直线,如何测量
(5)如何测量蚯蚓在单位时间内爬行的距离
(6)粗糙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纸板,光滑的物体表面可选用玻璃板
爬行速度(cm/min) 平均值
(cm/min)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硬纸板
玻璃板
数据记录
实验现象
蚯蚓在粗糙的纸面上蠕动时,可听到轻微的沙沙声,这是蚯蚓体表的刚毛与纸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刚毛能在运动中起支撑和固定作用。
当蚯蚓在光滑的玻璃板表面上时,只见它的身体在收缩、变粗和变细,却不能前进,这是因为玻璃的表面光滑,刚毛无法支撑和固定身体。
结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一些。
在探究实验中,通常要进行多组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取平均值处理,其目的是?
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在探究实验中,通常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取平均值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减小误差。
思考
随堂巩固
我校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时:
(1)做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黄粉虫幼虫提供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需要给黄粉虫幼虫提供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5)在研究某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明亮
阴暗
湿度
光会影响黄粉虫幼虫的生活
干燥
潮湿
相同
2.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堂总结
提出问题
1.探索生命的方法
实施计划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实验
表达与交流
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
作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