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8 20: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十二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
第1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青蛙想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
第2~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青蛙竖起了“卖泥塘”的牌子,吆喝着“卖泥塘”,小动物来买泥塘,但是都没有买,为了卖掉烂泥塘,青蛙按照小动物提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
第12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前的内容:泥塘里水很少,周围光秃秃的,青蛙正在烂泥塘旁边竖起“卖泥塘”的牌子。第二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好的内容:泥塘里,水灌满了,荷叶绽开了圆圆的笑脸。泥塘边,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青蛙咧开了嘴,似乎在欢快地歌唱。
课后第一题,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动物们说话的语气。
第二题在课文5、8、10自然段中找出青蛙卖泥塘所做的事,在11自然段中找出青蛙不卖的原因。主要需要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简单概括。
选做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推荐物品的特点进行,例如书本的包装、插图、故事内容等,可以如书上一样用总分结构描述。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卖、烂”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卖、蛙、搬、倒”4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和为卖泥塘做的事。
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提示分角色讲演青蛙卖泥塘的过程,感受青蛙通过辛勤劳动带给泥塘的改变。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知道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的事,借助提示分角色讲演青蛙卖泥塘的过程,感受青蛙通过辛勤劳动带给泥塘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学习“蛙”。理解什么是泥塘?
2.朗读课题。
二、理清文脉
1.自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青蛙卖泥塘的起因、经过、结果。
2.起因是什么?
朗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烂、搬”。
用自己的话说说。
3.结果呢?
朗读最后一小节,关注“再”。
4.为什么不卖了呢?
默读课文2-11自然段,圈出提意见的小动物,画出改造了什么。
老牛——种草
野鸭——引水
小鸟——栽树
蝴蝶——种花
小兔——修路
小猴——盖房子
小狐狸……
连起来说说青蛙为什么不卖了?
青蛙按照动物们提的意见——,让泥塘——,它发现——,所以——
三、学习“种草”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青蛙是怎么卖泥塘的?
竖起牌子、大声吆喝
学习“牌”,组词:打牌、牌坊、黄牌警告、招牌、门牌号……
模仿青蛙吆喝,理解“吆喝”。学习多音字“喝”。
你在生活中听过哪些吆喝?学一学。
2.吆喝声吸引了老牛,读读老牛的话。
多音字“倒”。学习“坑、舒”。
听了它的话,你觉得老牛怎样?(先说优点,再提建议)
这样的说话方式大家都喜欢,你在日常生活种会如何给别人提建议呢?用“不过,要是……就……”说一说。
3.老牛走了,青蛙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
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学习“采集草籽、播撒”。理解词语。认识多音字“撒”。
4.结果如何?
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
学习“绿茵茵”。
5.试着讲讲“种草”的故事。
四、学习“引水”
1.自读6-8自然段,对比前面的故事,你发现了几处类似的情节,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2.交流后板书:
吆喝、动物、看了看、意见、走了、想、做、变化。
(1)朗读野鸭的话,对比老牛的话,发现了什么?
都是先说优点,再提意见。表达不同。
尝试互换表达方式: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就是周围的草太少了。
这个地方好是好,不过,要是塘里的水多一点就更好了。
(2)朗读第八自然段第二句话,圈出动词,想象青蛙做这些的场景。
学习“泉、破”
指导朗读,读出青蛙的勤劳和智慧。
(3)结果:灌足了水。学习”灌“,注意结构。
五、学习略写部分
1.朗读第十自然段,你发现和前面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板书:详略
2.关注标点:省略号里省略了什么?认识分号。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模仿前面的方法把故事讲具体。(结合板书讲故事)
六、学习最后一次吆喝
1.最后一次吆喝的话可长了,朗读第十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样的吆喝好吗?说说原因。
好,说出了泥塘的特点,让顾客一下子就知道泥塘好在哪里。
3.展开想象,用“你可以……你可以……你可以……”说一句话。
4.如果让你学着青蛙的这种方法来推荐一本书,你会吗?
可用总分结构:这本书真的太棒了!……
可以抓住:有拼音,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字也不用担心读不下去;有精美插图,帮助大家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故事内容生动有趣……
七、表演童话
1.青蛙是主角,在没有旁白的情况下,如何表演第一自然段?
想想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变成青蛙的独白?
2.学生练习表演。
3.上台表演、评价。
八、书写汉字
1.朗读词语。
2.指导书写:
搬:左右结构字变瘦,右边横折没有钩。
破:石字偏上不能大,右边两撇不碰头。
3.学生书写、点评。
教学反思
童话故事教学,需要基于教材,渗透积极的语用观,实现语用转向。本单元童话教学加大了词语和句子教学的力度,开始注重借助词语支架把握童话的结构,逐步学习讲述、表演童话故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抓住了以下几方面展开:
1.学习老牛和野鸭的话,并利用表达方式互换、关联词造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先表扬后提建议的语言表述。
2.利用文中第十自然段的略写,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故事讲完整,有了前面板书”吆喝、动物、看了看、意见、走了、想、做、变化“的提示,让学生的讲述更有条理。
3.展开想象,经过改造的泥塘有哪些优势,用“你可以……你可以……你可以……”练习说排比句。
4.学习青蛙吆喝的方法,向同学推荐一本书,抓住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进行介绍,并使用总分结构,让语言表达更清晰。
5.取消旁白,让学生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进行改编,把介绍变成青蛙的独白,从分角色朗读过渡到表演故事,使主角表演更完美。
遗憾的是,我高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把课后第二题放在整理文脉环节,又要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增加了难度,学生表达不够连贯,这一问题也许放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会更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