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小毛虫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8 20:5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毛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
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结构清晰。第1~2自然段写小毛虫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第3~6自然段写小毛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并将自己裹进茧屋。第7自然段写小毛虫最终破茧而出的情景。
课文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一开篇就将“趴”着的小毛虫和“唱、跳、跑、飞”的大小昆虫进行对比,表现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突出了小毛虫的笨拙。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欣喜的笔调描写小毛虫破茧而出后的“灵巧、轻盈”,这又与第2自然段中“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这些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文中两处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含义深刻,突显文章主旨,也让小毛虫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描写生动细致。如,“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浅白易懂,充满童趣。又如,“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翅膀,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画面生动,极具美感。另外,文中大量运用四字词语,如,“生机勃勃、与世隔绝、悲观失望、色彩斑斓、笨手笨脚”,或形容情态,或描摹外形,或表现心理,或刻画动作,用词准确,语言丰富。
课文配有三幅色彩艳丽的插图。第一幅图中, 小毛虫趴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一切。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开心唱跳、欢快飞舞。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裏了进去。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羽化后翩然而飞的画面。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从结茧到羽化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讲述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编、织、纺、抽、消”5个生字,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2.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3.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条河,没有桥,毛毛虫要怎样过河?
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朗读词语:打量、事情、明白(注意轻声)
新奇的目光、轻盈的翅膀、笨手笨脚的小毛虫、色彩斑斓的花纹、蓝色的雾霭、惊奇地发现、愉快地舞动。(注意连贯,不拖拉)
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默读课文找一找。
虫——茧——蝶
三、小毛虫
1.朗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可怜:对比,别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而小毛虫什么也不会。
学习“怜”“昆”。理解生机勃勃。
关联词“既……也……更……”指导朗读,一个比一个强调,读出可怜。
用关联词造句,注意一个比一个难。
2.朗读第二自然段,这又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笨拙。理解意思。学习“挪、仿佛、整”。
朗读指导:九牛二虎之力、一点点、整个世界。理解九牛二虎之力。
四、茧屋
1.我们觉得小毛虫可怜又笨拙,但是它自己却有着不同的想法。朗读第三自然段。
多音字“尽”。
学习“任何、纺织、编织”。
模仿创作。小蜜蜂、小蚂蚁、二年级小学生。
2.它是如何编织茧屋的?如果你养过蚕,可以结合着自己的观察说一说。
朗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迟疑、尽心竭力”。
3.它终于织好了茧屋,这是一间怎样的茧屋?
牢固、温暖、与世隔绝。
采访:待在这样的茧屋里,你感觉怎样?
4.这时候的小毛虫听到了一个声音,朗读第六自然段。
换成提示语在前、在后的表达。
你知道这个声音想要告诉小毛虫什么?
虽然你如今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但不要着急,等你羽化成蝶,自然就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你的生长规律。
学习“规律、待”。
五、破茧成蝶
1.朗读第七自然段,对于前面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你发现它有哪些变化?
再也不是笨手笨脚的;灵巧地挣脱;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飘然而起;飞啊飞。
2.多音字“挣”。理解挣脱。
色彩斑斓的近义词。
朗读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学习“绒”。
3.朗读比赛,读出小毛虫破茧而出后的“惊喜”。
4.总结: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值得称赞?
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
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等待。
从茧屋里挣脱出来。
六、讲故事
1.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故事情节?
抓住关键词:虫——茧——蝶
2.文中哪几句话是必不可少的?
两句富有哲理的话语,朗读、背诵。
3.练习讲故事
个别展示、点评。
七、书写汉字
1.朗读生字、课后习题中的词语
2.书写“说明性评价”:笔锋、两线、高低、穿插、胖瘦、照应。
3.写前四个字,根据“说明性评价”,先自评再他评。
4.写后四个字,根据“说明性评价”,先自评再他评,表扬有进步的同学。
作业:
讲故事。
对于自己写得不好看的字再次练习,可以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亲子交流:我是这样的小毛虫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告诉学生小毛虫一生的三个阶段变化,也告诉学生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不必妄自菲薄,做好眼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借助相关词句讲故事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很显然,本课的难度更高,情节简单,但是有太多心理活动和对毛虫、蝴蝶的描写,这对给二年级学生有极大的挑战。而且本课的新词特别多,如:生机勃勃、笨拙、周游、悲观失望、羡慕、与世隔绝、迟疑、尽心竭力、挣脱、轻盈、飘然而起、雾霭等,给学生的朗读和讲故事都带来困难。因此,课堂上的朗读、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两处富有哲理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说多了,像喊口号;说少了,又不能理解,因此还是通过反复朗读来体现,第一处除了理解朗读,还加入了仿写,把前面两句话也加入其中。第二处则采用换提示语位置的方式朗读。当然在最后总结和讲故事前也把这两句话再次朗读背诵,也许现在的理解有些肤浅,但相信以后的生活中总会用到。
描写茧屋的三个词语有层次性,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区别,并能感受小毛虫内心的变化,我利用采访这一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毛虫的内心世界,体会它的目标坚定: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体会它在茧屋里感受到温暖与安全,把自己的笨拙也包裹起来了;体会它对处在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对未来充满担忧。这一处着实太难,学生讲的有点乱,一会儿前面、一会儿后面,我也不会引导,如果分开按照书上的顺序一个个讲,是不是会更好些?
对于第六小节的理解,学生倒是给我惊喜,他们联系《揠苗助长》来讲,一下子就突破了难点。
写字采用了放手的教学方式,用“说明性评价”代替我的讲解,灵感来自于伊丽莎白·布鲁瑞克斯的《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其实这种方法我们一直用于作文评价,而低年级写字一般用“三看”,我针对班里学生的书写问题概括了六条,实际上,只要沉下心来书写、评价,孩子们都能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