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有实词的词义、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重难点分析】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导学
(一)搜集作者、作品信息。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昳( )丽 朝( )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 于齐 间( )进
(三)说出下列加点词或语句的意思。
⑴形貌昳丽: ⑵朝服衣冠: ⑶孰视之: ⑷美我:
⑸私我: ⑹王之蔽甚矣: ⑺面刺: ⑻间(jiàn)进:
⑼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⑾今齐地方千 ⑿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四)阅读文章,思考课文写了怎样的故事内容。
(五)预习中的疑问。
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小组内交流展示预习情况
(三)诵读课文,读熟读通文意
1.初读课文。
⑴教师指名几个学生分读课文,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读完后师生就几名学生读书情况评析,并对字的读音、停顿、语气等做强调。
⑵师范读课文。
2.小组内轮读课文,要求读熟课文内容。
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⑴学生再次放声读一遍课文,学生边读课文边根据文下注释理解语句意思,并对翻译疑难的词句圈画。
⑵小组内交流疑难。
⑶师生就小组交流中不能解决的疑难词句进行共同交流,并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强调。
4.速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四) 诵读文章,理解文意
1.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⑴由于感情的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彩。 (交流后再分角色朗读)
⑵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2、组内朗读文章第二段,思考交流:邹忌是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讽劝齐王的呢?(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3、齐读课文最后三、四段。思考:讽谏的结果如何?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4、主旨感悟
(五)合作探究
⑴文章开篇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的作用是什么?
⑵文章最后一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⑶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六)体验反思
1、想一想你所知道的历史上著名的类似邹忌成功进谏的故事。
2、选择下面情境中的一个进行劝说。
情境一:你和同学乘车时,看见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孙子(看起来十二、三岁的样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而他(她)的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巧妙的方法告诉老人,他(她)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境二: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中学生自然纯朴才是美。
(七)背诵并总结。
三、练习反馈·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
(2)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 ;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获得了 和 大成效。
(3)邹忌认为“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蔽甚矣”的原因(或者: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和 (请用课文中的话简要回答)。
2.文本知识拓展运用
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联。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难点理解: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古今链接: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思维拓展: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人生启示:从课文中,请你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说一说自己分别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受谏与谏人》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选自《贞观政要》)
《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②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③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于彘。(选自《国语》)
注:①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②弭(mǐ米):消除。③为川者:治水的人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是以天下丧乱( )②道路以目( )
⑵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⑶下面两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谈谈你的看法。
①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②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⑷唐太宗与厉王对待谏言的态度截然不同,太宗做到了召公所说的哪一点?
⑸在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进谏的感人小故事,请举一例。
【资料链接】:
1.刘向论《战国策》之成书
所校中《战国策》书,中书余卷,错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糅莒。又有国别者八篇,少不足。臣向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辅,除复重,得三十三篇。本字多误脱为半字,以“”为“肖”,以“齐”为“立”,如此字者多。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战国策·序》
2.《战国策》之评价
《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 ( http: / / www.21cnjy.com )阖谲狂相轻倾之说也。其事浅陋不足道,然而人读之,则必向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李叔文《书〈战国策〉后》
《战国策》之文章具有时代特点,其辩丽恣肆之文风,雄隽华瞻之文采,正是那纵横捭阖时代特点的体现,于文辞语言之运用方面达到新水平。其影响后代文学者至大,特别是对辞赋、骈体文的产生起着促进作用。──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先秦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史记》关于邹忌事迹的记载
驺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4.《古文观止》评本文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古文观止》评语
5.成、语典故
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占别人的便宜,不想到另外有人在算计他。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⑵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