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2课时 课件(共17张PPT)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23: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2课时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那么分子和原子这两种微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铜由铜原子构成
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1.认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举例概述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3.能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1.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_____不同
2.分子的体积和质量____________,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________________
都很小
知识点一、分子
微粒
氧气由 构成,氢气由 构成,水由 构成。
氧分子
氢分子
水分子
在不停地运动
之间有空隙
知识点二、原子
水分子
氧分子
氢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每个氧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每个氢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探究1】:分子
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能助燃,氢气自身能燃烧,水能灭火,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
联想与启示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如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聚集而成的,氢气是由大量的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水滴中聚集有大量的水分子
氢气球中聚集有大量的氢分子
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能感知到的物质,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水分子不再具有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性质。
分子聚集成物质
在水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微粒?不发生变化的又是什么微粒?请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交流与讨论
【探究2】:原子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 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不发生变化的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表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不但可以结合成分子,还能直接构成物质。常见的金属(如铁、铜、铝、汞等)、稀有气体(如氦、氛等)、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金刚石及其微观结构
石墨及其微观结构
【探究3】: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
水滴中聚集有大量的水分子
用胶头滴管滴下的一滴水(约0.05g)中约有1.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10-26kg。
放大
放大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并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体积比较
原子很小,1个氧原子的直径大约为1.48 ×10-10m,如果把氧原子紧密地排成1.48cm长的一列,大约需要1亿个原子。如果将氢原子与直径为1cm的小球相比,相当于将一个苹果与地球相比。
48个铁原子的图像
硅表面的原子图像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借用“原子”概念提出了原子学说。科学家后来沿用“原子”这个名称来表示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能够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拓展视野
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
(2)水变成水蒸气,分子种类不变(  )
(3)空气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
(4)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
(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大、原子小(  )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
(7)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
(8)氦气是由氦分子构成的(  )
(9)水和过氧化氢所含原子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10)冰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


×

×
×
×
×
×
×
1.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2.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不但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还可以结合成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