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将相和
教科书 书 名:人教版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理解重要词意。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加小标题。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物特点的方法,懂得团结协作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内容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过程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亲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继续著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 那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战国是我国一段历史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齐、楚、赵、燕、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 赵国紧挨着强大的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好,接下来大家初读文章,读的同时,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并总结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学生:“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学生:老师,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同学们说的很好,那我们进一步归纳概括一下,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共讲了三个故事,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那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的细细讲解。 同学们听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老师,完璧归赵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是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是蔺相如完璧归赵,封上大夫。 同学们总结的很对。那我们来继续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二个故事。 渑池之会的起因是: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是: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是: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接下来大家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秦王让赵王击缶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同学们可以自己有感情的朗读一下,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来继续看第三个小故事。 大家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是: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最后结果是: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廉颇说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真的吗? 从渑池会中,秦王因为廉颇在边境做好了准备而不敢动赵王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廉颇说的是真的。 同学们自己画出描写廉颇和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呢? 老师,它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那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呢? 从语言上: 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 而从行动上: 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好,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我们来探究一下将相和好和将相不和的原因。 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官位一升再升,居于廉颇之上。但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 将相最后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博大胸襟和廉颇的勇于认错。而实质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和共同的认识:将相和,国家安;将相不和,国家危。 我们最后再来归纳一下中心,在学习时我们重点关注了这几个问题。 1.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这些矛盾可以归纳为哪两种矛盾? 2.贯串两种矛盾的中心人物是谁? 3.三个小故事间有什么联系? 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本文通过记叙将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表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的精神,赞扬了将相爱国的好品质。 同学们课后可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自读一下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