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为学》复习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为学》复习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7 22:13:50

文档简介

《为学》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文学常识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3、理解句意
4、理解课文内容
复习难点:
1、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课文内容的理解
复习过程:
一、积累整合:
1、填空
《为学》选自《 》,体裁是 ,作者______,______朝四川人,“为学”即_______的意思,原题是《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蜀之鄙有二僧( ) 一瓶一钵(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不逮人( )
3、一词多义
之:(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顾:(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吾欲之南海: (2)三顾茅庐:
(3)蜀之鄙有二僧: (3)元方入门不顾
(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4)相顾惊疑
焉:(1)久而不怠焉
(2)必有我师焉
二、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________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资: 逮:____
3. 旦旦而学之 旦旦: 之:_____4. 久而不怠焉 久: 怠:_____
5. 迄乎成 迄: ________ 6. 蜀之鄙有二僧 鄙:________
7. 吾资之聪,倍人也 聪:________倍:________8. 屏弃而不用 屏弃:________
9.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道:_____卒:____之:_____
10.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1. 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于:_____ 12. 子何恃而往 子: 恃:____
13. 吾欲之南海,何如? 之:________ 何如:________
14. 吾一瓶一钵足矣 足:________ 15. 越明年 越:________
16.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下:______犹:_____买:
17. 贫者自南海还 还:________ 18. 富者有惭色 惭色:________
19. 西蜀之去南海 去:________20.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焉:________
21.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________ 哉: ________
22. 下列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请标明它们所指的人称:
① 吾________②汝________③其________
④ 余________⑤尔________⑥之________
三、 翻译句子。
1. 吾欲之南海,何如? 2. 子何恃而往?
3. 吾一瓶一钵足矣。 4.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5.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6、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7.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 吾资之聪,倍人也 9.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10.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11.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自力者也。
四、 思考与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脑瓜儿不好使,不够聪明,读了本文你认为如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还能再举一例子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练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时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东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填空
1) 从文中“__________”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__________”,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_________”,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3) 本段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 简答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2.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__ ”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3.“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4.为什么贫者能取得成功,而富者却始终未能去南海?
5.贫富二僧的鲜明对比证明了什么道理?七年级上册 23课《我的“长生果”》导学案
使用时间年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者: 年级 班 组 号
【学习目标】
1、认识本文的生字词。
2、激情参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全力以赴,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
叶文玲,女作家,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其作品曾获多种奖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2、文章背后的故事
作者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很充盈的,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是富足的,因为有书籍的伴随。在本文中,作者将自己阅读和写作的感受呈现给了读者。作者以“我的‘长生果’”为题,记叙了书在作者成长中的作用。
【自学导航】
1、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积累下来,写在下面,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号自然段的序号。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
1、 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2、阅读相关内容,根据内容按照例子填写下表
时间 地点 书
上学前 街头、赢家手里 小画片
上小学
上小学(后来)
上初中后
3、 本文中,作者通过阅读,出色完成了几篇佳作,分别是哪几篇?并思考,作者通过这几篇文章分别悟出了什么道理?
4、 本文对我们写作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试找出文中对写作有帮助的语句,体会并积累。
【反思】
PAGE
1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