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9 18: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
4.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一.从繁荣到危机
欧洲、西亚、非洲
东亚、太平洋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一.从繁荣到危机
①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②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③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空前繁荣
电冰箱
吸层器
洗衣机
电话机
电风扇
福特汽车进入平常家庭
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当时的美国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资本家陶醉于繁荣的美梦中!
但是他们看不到......
一.从繁荣到危机
1925年T型的福特汽车在新建的流水线上生产,每十分钟就出产一辆……商业企业集中到更少的人手里,各种垄断非常普遍,做大做强成为主导的口号。
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
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迷糊人拉进了投资市场中,……寡妇、工厂的工人、擦鞋匠和招待。甚至那些并不十分渴望进入股市的人都冒险把他们全部积蓄投入到股票中,以获取转眼可得的财富。 ——[美]《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①生产的狂热:盲目生产,产品积压。
②消费的狂热:超越实际购买力,出现需求假象。
③股票投机的狂热:股市泡沫。
生产的繁荣
消费的繁荣
股票的繁荣
你能感觉出美国繁荣
背后隐藏的危机吗?
虚假的泡沫
2.繁荣背后隐藏危机:
一.从繁荣到危机
直接原因: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市场
民众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贷款
股市
投资
投资
提供资金
生产
亏损
崩盘
破 产
失业
无力偿还
无力偿还
萧 条
亏损
倒 闭
股票贬值
经济大危机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企业
供>求(供需严重失衡)
“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柯立芝总统
一.从繁荣到危机
起止时间:
开始标志:
首先出现国家、领域:
1929-1933年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
美国,金融领域
4.爆发:
“黑色星期四”
爆发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股市崩溃,一天之内,数万投资者破产,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
二、苏联的工业化
年份 倒闭公司
1930年 26400家
1931年 28300家
1932年 31300家
1933年 20300家
想一想:股市崩溃后经济领域有哪些“病症”?
股市崩溃
民生
危机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工人失业
5.表现:
农业受损
对外贸易:停滞,各国贸易战、关税战。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遮遮掩掩等待救济的人们
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销毁商品的原因:垄断资本家要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
暴露的本性:资本家残忍,资本主义制度腐朽。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
一.从繁荣到危机
5.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材料一: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
材料二: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①持续时间长
②波及范围广
③破坏力大
一.从繁荣到危机
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
②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
③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
①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7.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有何作为呢?
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1929--1933)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美国人民讽刺总统的无能,把各种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加深危机
经济大危机时美国究人居住的棚户区
聚焦1932年美国大选
政党:共和党
级别:“主任医师”
教育:斯坦福大学(1895)
职业:总统(第31届)
胡佛
政党:民主党
级别:“专家”
教育:哈佛大学
哥伦比亚法学院
职业:总统(第32届)
罗斯福
美国人民讽刺总统的无能,把各种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自由放任
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采用国家受到感应经济来扭转经济形势。
国家干预经济
美国人民会选择谁?
总统大选结果
候选人 票数
胡佛 15,759,930
罗斯福 22,815,539
亚当·斯密
自由市场经济
凯恩斯有调节的市场经济
1575万票—2280万票
二、罗斯福新政
1932年大选击败胡佛,
1933年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
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风景独好”。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领导美国人民渡过了大萧条时期。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
2.目的:
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根本目的)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1933年3月
摆脱经济危机(直接目的)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漫画《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①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对银行业整顿
目的: 恢复银行信用
“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并不是把这笔钱放在保险库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银行把钱用来使工农业的轮子保持运转。……在正常情况下,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
——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银行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首项措施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二、罗斯福新政
稳定人心,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重拾政府的信誉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
B、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1935年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一定程度维护工人利益
A、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订公平竞争法规,由政府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
法规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左图)
1938年《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最低工资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目的: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核心措施
二、罗斯福新政
生产从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复苏,提高工人购买力,缓和阶级矛盾。
农业危机
通过《农业调整法》,
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
售进行调节,限制产
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③调整农业政策
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政府给补贴
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促进农业恢复。
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
二、罗斯福新政
材料: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失业人口仍达900万之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刺激消费,复苏工业;改善国家基础设施。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④推行“以工代赈”
全国设立了大量的工赈机关,1935年-1942年,美国政府花费130多亿美元大规模修建了众多公共工程。吸纳了四百万人工作,并能获一举多得之利。美国政府执行的最宏大和最成功的救济计划。
兴建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运动场、公园、机场、桥梁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二、罗斯福新政
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府”。
——罗斯福
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二、罗斯福新政
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早日摆脱危机。
(供消不平衡)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能力低下
政府
调节生产
促进消费
项目 具体措施
通过________________,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通过_______________,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通过投资新建大量_____________,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一举多得)
通过______________,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稳定社会秩序)
整顿金融体系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政策
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保障制度
《紧急银行法案》
《国家工业复兴法》
《全国劳工关系法》
《农业调整法》
公共设施
《社会保障法》
核心措施
Recovery(复兴)
Recovery(复兴)
Recovery(复兴)
Reform(改革)
Reform(改革)
Relief(救济)
P62课后活动1:
用“3R”来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供消平衡)
生产发展
消费旺盛
“蓝鹰标志”
前提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二、罗斯福新政
4.影响:
1929年—1940年美国失业率变化图
1929年-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
生产恢复柱状图
积极影响: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到20世纪30年代末,各州政府明显必须服从于联邦政府。总统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控制总统的权力。 ——(美)艾伦 布鲁克林《美国史(1492-1997)》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生产停止,通货膨胀;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1994-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震撼全球;
1996年——日本楼市泡沫,房价下跌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罗斯福新政的前提: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知识拓展: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符合当时本国国情;都把市场和计 划相结合;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关注民生。
思考:三种经济模式“新”在哪里?有何共同点?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
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课堂小结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大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生产锐减、工人失业等
经济受创、政治危机、世界局势紧张
时间:
根本原因:
表现:
特点:
影响:
罗斯福新政
时间:
目的:
手段:
内容:
实质:
1933年开始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国家干预经济
金融业、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课堂巩固
1.罗斯福上台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不到两年,联邦最高法院却裁定该法案违宪。由此可见,对该法案的不同处理是基于美国
A. 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B. 政治体制得到完善
C. 权力制衡逐步强化 D. 社会性质日渐转变
A
2.为了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金融秩序 B.调整农业政策
C.建立社会保障 D.推行以工代赈
D
课堂巩固
3.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