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21:01:29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当物体的   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答案】振动;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的震动造成的。如果震动消失,则物体不会发出声音。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2.(2023四上·红塔月考)将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吸气时,我们感觉胸腔   ;呼气时,我们感觉胸腔   。
【答案】收缩;舒张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收缩,肺便收缩,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3.(2023四上·红塔月考)   滴到含   的食物上会变蓝。
【答案】碘液;淀粉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 由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变蓝,碘酒中含有碘单质,所以向某食物表面滴1~2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证明含有淀粉。
4.(2023四上·红塔月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的   增大。
【答案】肺活量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要合理地参加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增大肺活量,心脏强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5.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解答】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分析】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过度用眼。
6.植树是通过控制声源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解答】植树是通过控制声音传播途径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分析】给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植树,建隔音墙,关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带耳塞是在人耳处阻断噪声。
7.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岸上通过水中的液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的耳朵在水中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
【分析】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8.(2022四上·诸暨期末)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用相同的力量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我们会发现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较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低。
9.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橡皮筋拉的紧会导致声音的震动幅度高,会导致音调较高。
【分析】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0.(2023四上·红塔月考)人体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也不例外;但是人体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并不都是氧气,呼出的也是空气,只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故说法错误。
11.如果没有吃早餐,我们可以中餐晚餐多吃点, 只要天摄取的食物营养符合总量就可以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长期不吃早餐不但会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点钟就会出现饥肠辘辘的现象,造成肠内壁过度摩擦,损伤肠黏膜,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而引起营养不良,这样,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就会大大下降,所以不能不吃早餐,一日三餐都要按时科学饮食。题目说法错误。
12.(2023四上·红塔月考)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一种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牛奶是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食品之一,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每千克牛奶中蛋白质约占7/20,脂肪约占29/100。
13.(2023四上·红塔月考)糖类食物都有明显的甜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与唾液酶发生反应,生成了麦芽糖,会感觉到甜,不是本身有明显甜味。
14.(2023四上·红塔月考)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题目观点正确。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5.运动后,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会(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
【解析】【解答】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和心跳次数会增多,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
【分析】运动后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这是因为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16.(2021四上·岷县期中)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B符合题意。
17.(2021四上·岷县期中)人体通过(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个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C符合题意。
18.(2021四上·岷县期中)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A.音量 B.音色 C.音高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高,声音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19.(2021四上·岷县期中)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A.呼吸 B.消化 C.循环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对食物中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0.古代,战士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
B.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C.通过地面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要轻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21.(2023四上·红塔月考)下面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是(  )。
A.人 B.植物 C.动物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自然界中,只有植物和某些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22.(2023四上·红塔月考)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  )。
A.淀粉 B.蛋白质 C.维生素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认识水果、蔬菜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23.(2023四上·红塔月考)人体从呼吸系统中获取(  )。
A.血液 B.氧气 C.细胞
【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人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从空气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氧气。
24.(2023四上·红塔月考)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下面(  )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
B.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
C.A和B两个方法都有效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得越快,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这是因为硬币与铁罐碰撞后物体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声音高。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裹起来能够降低物体碰撞后的振动频率、把整个罐子用棉花包裹起来能够减弱声音的传播,都会让声音变得轻些。
25.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在利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声音在棉线这种介质中进行传播。
【分析】声音必须在介质中才能进行传播。
26.(2021四上·岷县期中)对着空瓶子口吹气,我们就能听到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瓶子 B.空气 C.水蒸气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着空瓶子吹气,里面的空气柱振动会产生声音。
27.(2023四上·红塔月考)口腔中,起到食物搅拌作用的是(  )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咬碎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湿润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8.(2023四上·红塔月考)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是(  )。
A.完全相同的 B.有些差别 C.差别很大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人体呼吸时,吸进含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心率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各个同学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男生60~100次/分,女生70~90次/分,平均75次/分;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同学们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所有在安静状态下,各个同学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有一些差别。
四、连线题。(共8分)
29.下面物质能否传播声音,用线连起来。
气体
液体 能
月球(真空) 不能
固体
【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
30.(2021四上·岷县期中)下面的操作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用线连起来。
拨动伸出桌面比较短的钢尺 发出的声音低
拨动伸出桌面比较长的钢尺 发出的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 发出的声音高
轻轻拨动钢尺 发出的声音强
【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高,和振动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和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和力有关。 所以拨动伸出桌面比较短的钢尺:发出的声音高。拨动伸出桌面比较长的钢尺发出的声音低 ,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
五、实验探究题。(37分)
31.(2023四上·红塔月考)在五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取一根木棒用同样的力敲击杯口。
(1)敲击五只杯子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   →   →   
(2)这个实验说明   。
【答案】(1)④;②;⑤;①;③
(2)水越少,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振动部分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敲击五只杯子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④→②→⑤→①→③。
(2)这个实验说明敲击杯子时是杯中水和玻璃在振动,水越少,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振动部分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2.四(1)班同学探究两米长的铁丝、木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效果是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木尺 棉线 尼龙线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较好 差 较差
(1)在做这个实验时,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通过此实验,   的传声效果最好。
(3)此实验说明   体可以传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传声效果是   (填"一样"或"不一样")的。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强棉线的传声效果?
【答案】(1)各种传声物体要拉直
(2)铁丝
(3)固;不一样
(4)将棉线拉直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传声物体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时,声音的传播不会中断,传播效果最好。
(1)在做这个实验时,各种传声物体要拉直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通过此实验,铁丝的传声效果最好。
(3)此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传声效果是不一样的。
(4)加强棉线的传声效果:将棉线拉直。
33.运动时呼吸的变化。
(1)运动时呼吸会   。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静时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量也比平静时多,导致呼吸加快。
(2)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   ;相同条件下,男生比女生的呼吸次数略少,老师比学生的呼吸次数略少。
【答案】(1)加快
(2)增加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1)人在运动以后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
(2)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相同条件下,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男生的肺活量大于女生。
34.认识肺活量
(1)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   。
(2)可以用   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   。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那么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4)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   ,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
【答案】(1)肺活量
(2)排水法;越多
(3)强
(4)经常锻炼身体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1)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可以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较大,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那么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4)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肺活量可以通过经常跑步、游泳等身体锻炼来提高,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
1 / 1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当物体的   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2.(2023四上·红塔月考)将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吸气时,我们感觉胸腔   ;呼气时,我们感觉胸腔   。
3.(2023四上·红塔月考)   滴到含   的食物上会变蓝。
4.(2023四上·红塔月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我们的   增大。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5.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6.植树是通过控制声源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7.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8.(2022四上·诸暨期末)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9.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10.(2023四上·红塔月考)人体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
11.如果没有吃早餐,我们可以中餐晚餐多吃点, 只要天摄取的食物营养符合总量就可以了。(  )
12.(2023四上·红塔月考)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
13.(2023四上·红塔月考)糖类食物都有明显的甜味。(  )
14.(2023四上·红塔月考)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5.运动后,呼吸次数和心跳次数都会(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16.(2021四上·岷县期中)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液体中传播
B.声音能在液体、气体、固体中传播
C.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17.(2021四上·岷县期中)人体通过(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呼吸系统
18.(2021四上·岷县期中)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A.音量 B.音色 C.音高
19.(2021四上·岷县期中)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A.呼吸 B.消化 C.循环
20.古代,战士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敌方军队的到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马蹄声只能沿着地面传播
B.大地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C.通过地面听到的声音比空气传播过来的要轻
21.(2023四上·红塔月考)下面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是(  )。
A.人 B.植物 C.动物
22.(2023四上·红塔月考)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  )。
A.淀粉 B.蛋白质 C.维生素
23.(2023四上·红塔月考)人体从呼吸系统中获取(  )。
A.血液 B.氧气 C.细胞
24.(2023四上·红塔月考)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下面(  )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
B.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
C.A和B两个方法都有效
25.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26.(2021四上·岷县期中)对着空瓶子口吹气,我们就能听到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瓶子 B.空气 C.水蒸气
27.(2023四上·红塔月考)口腔中,起到食物搅拌作用的是(  )
A.舌头 B.牙齿 C.唾液
28.(2023四上·红塔月考)在安静状态下,每位同学一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是(  )。
A.完全相同的 B.有些差别 C.差别很大
四、连线题。(共8分)
29.下面物质能否传播声音,用线连起来。
气体
液体 能
月球(真空) 不能
固体
30.(2021四上·岷县期中)下面的操作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用线连起来。
拨动伸出桌面比较短的钢尺 发出的声音低
拨动伸出桌面比较长的钢尺 发出的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 发出的声音高
轻轻拨动钢尺 发出的声音强
五、实验探究题。(37分)
31.(2023四上·红塔月考)在五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取一根木棒用同样的力敲击杯口。
(1)敲击五只杯子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   →   →   
(2)这个实验说明   。
32.四(1)班同学探究两米长的铁丝、木尺、棉线和尼龙绳的传声效果是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
传声物体 铁丝 木尺 棉线 尼龙线
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能 能 能 能
材料的传声效果 好 较好 差 较差
(1)在做这个实验时,   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通过此实验,   的传声效果最好。
(3)此实验说明   体可以传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传声效果是   (填"一样"或"不一样")的。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强棉线的传声效果?
33.运动时呼吸的变化。
(1)运动时呼吸会   。人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静时多,呼出和吸入的气体量也比平静时多,导致呼吸加快。
(2)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   ;相同条件下,男生比女生的呼吸次数略少,老师比学生的呼吸次数略少。
34.认识肺活量
(1)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   。
(2)可以用   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   。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   。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那么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4)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   ,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振动;振动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声音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物体的震动造成的。如果震动消失,则物体不会发出声音。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2.【答案】收缩;舒张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外界的气体被吸入;呼气时,胸廓收缩,肺便收缩,体内的气体被呼出。
3.【答案】碘液;淀粉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
【解析】【分析】 由淀粉的特性是遇到碘变蓝,碘酒中含有碘单质,所以向某食物表面滴1~2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证明含有淀粉。
4.【答案】肺活量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要合理地参加运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增大肺活量,心脏强健。
5.【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解答】污水、废气、噪音是环境污染的三大公害,我们周围的噪音有汽车鸣笛、建筑工地的噪音、生活噪音等,不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如课堂、图书馆、医院、公交车等。
【分析】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过度用眼。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解答】植树是通过控制声音传播途径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分析】给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植树,建隔音墙,关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带耳塞是在人耳处阻断噪声。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岸上通过水中的液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以我们的耳朵在水中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声音。
【分析】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土电话”是棉线在传播声音。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用相同的力量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我们会发现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较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较低。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橡皮筋拉的紧会导致声音的震动幅度高,会导致音调较高。
【分析】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绝大多数生物进行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也不例外;但是人体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并不都是氧气,呼出的也是空气,只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故说法错误。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长期不吃早餐不但会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而且,一般到上午的九十点钟就会出现饥肠辘辘的现象,造成肠内壁过度摩擦,损伤肠黏膜,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而引起营养不良,这样,全身的免疫力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就会大大下降,所以不能不吃早餐,一日三餐都要按时科学饮食。题目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所包含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六大类:糖类、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维生素及水。一种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牛奶是我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食品之一,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每千克牛奶中蛋白质约占7/20,脂肪约占29/100。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淀粉是富含糖类的食物,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与唾液酶发生反应,生成了麦芽糖,会感觉到甜,不是本身有明显甜味。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题目观点正确。
15.【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
【解析】【解答】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和心跳次数会增多,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
【分析】运动后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这是因为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
1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B符合题意。
17.【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个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C符合题意。
1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高,声音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越慢,声音越低。
19.【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对食物中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20.【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在空气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每秒。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空气最慢。“隔墙有耳”就是墙在传播声音。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21.【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自然界中,只有植物和某些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22.【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认识水果、蔬菜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23.【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人体时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从空气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氧气。
2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物体振动得越快,即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则发出的声音音调就越高。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这是因为硬币与铁罐碰撞后物体振动的频率高,所以声音高。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裹起来能够降低物体碰撞后的振动频率、把整个罐子用棉花包裹起来能够减弱声音的传播,都会让声音变得轻些。
2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在利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声音在棉线这种介质中进行传播。
【分析】声音必须在介质中才能进行传播。
2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着空瓶子吹气,里面的空气柱振动会产生声音。
27.【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牙齿的作用是切磨、咬碎食物,舌头的作用是搅拌,唾液的作用是湿润食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8.【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 人体呼吸时,吸进含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肺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心率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各个同学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男生60~100次/分,女生70~90次/分,平均75次/分;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同学们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所有在安静状态下,各个同学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有一些差别。
29.【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
30.【答案】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高,和振动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声音的强弱叫音量,和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和力有关。 所以拨动伸出桌面比较短的钢尺:发出的声音高。拨动伸出桌面比较长的钢尺发出的声音低 ,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
31.【答案】(1)④;②;⑤;①;③
(2)水越少,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振动部分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敲击五只杯子发出的声音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④→②→⑤→①→③。
(2)这个实验说明敲击杯子时是杯中水和玻璃在振动,水越少,振动部分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水越多,振动部分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32.【答案】(1)各种传声物体要拉直
(2)铁丝
(3)固;不一样
(4)将棉线拉直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传声物体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时,声音的传播不会中断,传播效果最好。
(1)在做这个实验时,各种传声物体要拉直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通过此实验,铁丝的传声效果最好。
(3)此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声,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的传声效果是不一样的。
(4)加强棉线的传声效果:将棉线拉直。
33.【答案】(1)加快
(2)增加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1)人在运动以后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
(2)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相同条件下,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男生的肺活量大于女生。
34.【答案】(1)肺活量
(2)排水法;越多
(3)强
(4)经常锻炼身体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1)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2)可以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
(3)肺活量的大小对身体的影响较大,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较差,那么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头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4)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肺活量可以通过经常跑步、游泳等身体锻炼来提高,也可以通过一些调整呼吸的方法来增加肺活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