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四上·瑞安期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
2.(2023四上·瑞安期中)只要对橡皮筋用力,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
3.(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明说“昨晚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量的描述。
4.(2023四上·瑞安期中)在研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关系”时,为防止钢尺敲打桌面发出敲击声,我们要将钢尺紧贴桌沿用力按住。( )
5.(2023四上·瑞安期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越高。
6.(2023四上·瑞安期中)一般来说,电锯锯木头的声音属于噪音。( )
7.(2023四上·瑞安期中)深吸一口气,吹响一个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长点。( )
8.(2023四上·瑞安期中)人吸一次气和呼一次气算两次呼吸。
9.(2023四上·瑞安期中)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大约为1分钟60次。( )
10.(2023四上·瑞安期中)长时间用口腔呼吸会对身体不利。
11.(2023四上·瑞安期中)用力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面产生波纹,并向外扩散
B.水面没有变化
C.水面左右晃动
12.(2023四上·瑞安期中)如图,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从这个实验可以知道( )。
A.纸喇叭相当于耳郭,作用是收集声音
B.用纸喇叭和没有纸喇叭听起来声音差不多
C.用纸喇叭比没用纸喇叭听起来的声音更弱一些
13.(2023四上·瑞安期中)如右图所示,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橡皮筋的( )会发生变化。
A.振动快慢 B.振动幅度 C.声音高低
14.(2023四上·瑞安期中)同学们利用下图的装置研究影响声音变化的因素。观察三个泡沫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我们能够判断,声音最强的音叉是( )。
A. B. C.
15.(2023四上·瑞安期中)下列声音中,( )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A.流水声 B.鸟叫声 C.喇叭声
16.(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自制了一个橡皮筋琴,如右图:用相同大小的力从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声音的变化是( )。
A.从低到高 B.从高到低 C.从弱到强
17.(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在调试自己的橡皮筋琴时发现有一根橡皮筋声音太低了,他应该( )。
A.将这根橡皮筋调紧一些
B.将这根橡皮筋调松一些
C.用力弹
18.(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创作了一个杯子乐器,他往5个杯子中加水,从左往右敲击杯子,能发出由低到高5个不同声音的是( ).
A. B. C.
19.(2023四上·瑞安期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同桌在桌子另一端用手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桌面听到的声音相比( )。
A.声音更弱 B.声音更强 C.声音没什么变化
20.(2023四上·瑞安期中)在太空里,航天员需要借助通信装置才能听到同伴的讲话声,主要是因为( )。
A.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正常传播
B.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C.航天服包裹太紧密,声音不能透过航天服
21.(2023四上·瑞安期中)图是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土电话”中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B.为了使声音听得更清楚,应将棉线拉得更松一些
C.捏住棉线的中间,负责听的同学不能听到声音
22.(2023四上·瑞安期中)探究吉他声音的高低与手按在弦上的位置是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手按的位置不变
B.拨动同一根弦
C.拨动粗细不同的弦
23.(2023四上·瑞安期中)统计一天的食物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按照早餐、中餐、晚餐的顺序统计一天的食物
B.吃过的零食可以不用记录
C.只记录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24.(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中午吃了米饭、花菜炒蛋、牛排,他中午吃了( )种食物。
A.3 B.4 C.5
25.(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把鲫鱼、蒸蛋、猪肉分为一类,米饭、青菜、玉米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 )。
A.熟食和生食 B.动物类和植物类 C.主食和副食
26.(2023四上·瑞安期中)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正常呼吸所需的时间要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
B.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小
C.跟肺活量没有关系
27.(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在测肺活量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忘记填写数据单位名称,你认为单位名称用( )比较合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00 1750 2250
A.克 B.毫米 C.亳升
28.(2023四上·瑞安期中)在自制小乐器的活动中,小科制作了如右图的钢管琴。
(1)制作小乐器的基本步骤,按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设计→制作→调试 B.制作→调试→设计 C.制作→设计→调试
(2)敲击钢管琴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在振动。如果将发声的钢管用手按住,我们将
(选填“会”或“不会”)听到声音。
(3)用不同的力敲击同-根钢管,我们发现:轻轻敲击时,声音 。 (选填“强”或“弱”)
(4)如果在钢管琴上放一些纸屑,用小棒敲击同一根钢管,轻轻敲击时,纸屑跳动得 , 重重敲击时,纸屑跳动得 。 (选填“高”或“低”)
(5)用相同的力气从左往右敲击上面的钢管琴,声音(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没有变化
(6)小明觉得自制乐器太有意思了,于是也设计了如图的吸管排箫。
①吸管排箫是利用 振动来发出声音的。
②小明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吹奏吸管排箫:
我预测声音的变化是
我的理由是
29.(2023四上·瑞安期中)耳朵是我们身上很重要的器官,它能让我们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们在研究耳朵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课堂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认一认耳的结构,将左边的选项字母填在右边的括号里。
(2)如图,小明将气球皮套在杯口,用橡皮筋固定,上面放少量的碎纸屑。在气球皮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中的( )。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3)敲击音叉时,会观察到( )。
A.杯子动起来 B.碎纸屑跳动 C.气球皮破了
(4)在观察比较气球皮振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声音音量相同时,声音离气球皮越近,气球皮振动幅度 ;声音离气球皮越远,气球皮振动幅度 。
(5)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
A.音叉 B.空气 C.木棍
(6)声音传入我们耳朵的顺序是( )。
A.耳郭----鼓膜---外耳道----耳蜗一-听觉神经
B.耳郭----耳蜗----外耳道----鼓膜一听觉神经
C.耳郭----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7)耳朵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下列说法中有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
A.看电视时,尽量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高
B.不要长时间待在噪音很大的环境里
C.听音乐时,要戴好耳机,提高音量
30.(2023四上·瑞安期中)我们的呼吸
(1)小科用了右图的模型研究人体的呼吸,其中,气球模拟的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 )。
A.气管 B.肺 C.膈肌
(2)此时,“胸腔”收缩,气球会缩小,模拟的是( ) 动作。
A.吸气 B.呼气 C.吸气和呼气
(3)吸气的过程是( )。
A.鼻子/口腔→气管→肺
B.肺→气管→鼻子/口腔
C.膈肌→肺→气管
(4)根据研究,人呼吸时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氨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进人体的气体 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 78% 16% 4% 2%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 ,含量增加的是 和 ,含量不变的是
(5)小科每天坚持锻炼,在运动时发现自己的呼吸次数显著上升,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消耗更多(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6)在人体的器官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
A.肺 B.支气管 C.鼻腔
(7)下列行为能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挖鼻孔 B.经常蒙头睡觉 C.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橡皮筋振动就能发出声音。只要对橡皮筋用力,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种说法错误。
3.【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强弱,雷声很大是对声音音量的描述。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材料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材料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在做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对声音变化影响的实验时,为防止尺子敲打桌子发出敲击声,尺子要紧贴桌沿用力按住。伸出桌面的部分长,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伸出桌面的部分短,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察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电锯锯木头的声音振动没有规则,符合噪声的标准。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比肺活量小的人吹得响,时间也久。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考查呼吸的定义, 人吸一次气和呼一次气 算是一次完整的呼吸。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婴儿则需呼吸30次,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60次。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用鼻子呼吸和嘴巴呼吸的区别,在人类的鼻腔、鼻窦以及被覆盖上皮的结构,赋予的鼻腔特殊的功能,比如过滤、清洁、加温、加湿的功能,正常的鼻毛,还可以过滤吸入气流中的颗粒状物质,另外鼻腔的表面还有一层称为粘液毯的构成,能够把微小的颗粒吸附住,然后这些粘液毯的摆动把其送到咽部,总之,鼻腔有一个保护呼吸的功能。如果用嘴巴呼吸,嘴巴这些加温、加湿的功能相对鼻腔就弱了很多,所以要鼓励用鼻子呼吸。
1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会看到水面产生波纹,并向外扩散,水面会发生振动。A符合题意。
12.【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廓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声音更大,这说明纸喇叭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1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1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用橡皮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发现重敲时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同时细线下面悬挂的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较大;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小反映了音叉振动的振幅。声音的强弱在物理学中用响度表示,它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5.【答案】C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喇叭声是由汽车喇叭振动产生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根据声高的认识,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频率越快,弦的音高越高。用相同大小的力从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声音的变化是从高到低。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小明在调试自己的橡皮筋琴时发现有一根橡皮筋声音太低了,他应该将这根橡皮筋调紧一些。越紧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1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在六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不同量的水,从左到右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敲击杯口时,杯子发出的声音能按从低到高的规律变化。
19.【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它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比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强。
20.【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在太空里,航天员需要借助通信装置才能听到同伴的讲话声,主要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正常传播。
2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土电话由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组成,结合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土电话的结构进行考虑。
A、声音可以在土电话中进行传播,结合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土电话的结构可知,纸杯起到了收集和聚拢声音的作用,棉线起到了传播声音的作用。棉线是固体,因此在土电话中,声音主要通过固体传播,不符合题意。
B、松的棉线不容易产生振动,为了让声音听得更清楚,应该将棉线拉紧,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靠土电话棉线的振动向外传播,捏住棉线,棉线不能振动了,负责听的同学自然听不到声音,符合题意。
22.【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探究吉他声音的高低与手按在弦上的位置是否有关,需要拨动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23.【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吃过的零食和喝过的水,吃过的对食物,添加的食材都需要记录。可以按照早餐、中餐、晚餐的顺序进行统计。
24.【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米饭是一种食物,花菜炒蛋是两种食物,牛排是一种食物,总的有4种食物。
25.【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小明把烤鸭、煎蛋、大陈黄鱼、牛奶、猪肉分为一类,面包、米饭、青菜、烤番薯、玉米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26.【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和深度都会增加。运动后,要恢复平静状态的呼吸次数,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所需要的时间短一些。因为经常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
27.【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肺活量的单位是毫升。
28.【答案】(1)A
(2)不会;钢管
(3)弱
(4)低;高
(5)B
(6)空气;从低到高;排箫发声是因为吸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吸管越长,空气柱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1)根据工程制作一般会经历的“问题——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完善”等环节。小制作小乐器的基本步骤,按正确的设计制作先后顺序应该是:设计→制作→调试。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击钢管琴能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钢管在振动。如果将发声的钢管用手按住,振动会立即停止,声音也会立即消失,我们将不会听到声音。
(3)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钢管,会发现:轻轻敲击时,钢管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4)如果在钢管琴上放一些纸屑,用小棒敲击同一根钢管,轻轻敲击时,钢管振动幅度小,纸屑跳动得低,重重敲击时,钢管振动幅度大,纸屑跳动得高。
(5)声音的高低主要受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气从左往右敲击上面的钢管琴,钢管越来越长,振动速度越来越慢,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6)①吸管排箫属于吹奏乐器,声音主要是由吸管内空气振动来发出的。
②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小明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吹奏吸管排箫,我预测声音的变化是从低到高。
我的理由是:排箫发声是因为吸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吸管越长,空气柱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29.【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A;C;B;D
(2)B
(3)B
(4)大;小
(5)B
(6)C
(7)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1) 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根据对人耳结构的认识,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图中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2)这个实验中,气皮球模拟的是人体的鼓膜。
(3)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敲击音叉时,会观察到碎纸屑跳动起来。
(4)音叉在气球皮上方制造的声音越强,气球皮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弱,气球皮振动幅度越小。音叉发出声音时离气球皮越近,气球皮震动幅度越大;离气球皮越远,气球皮振动幅度越小。
(5)敲击音叉时,产生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会使气球皮发生振动。
(6)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7)保护听力的方法:1.生活中合理使用耳机,且要限量、限时。2.经常挖掏耳道。3.避免各种噪音。4.防止水流入耳朵。5.定期参加体检,检查听力。6.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嘴巴或用手捂住耳朵。保护我们的听力正确的是定期参加体检,检查听力。不要长时间待在噪音很大的环境里。看电视时,不要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高。合理使用耳机,且要限量、限时。
30.【答案】(1)B
(2)B
(3)A
(4)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氮气
(5)A
(6)A
(7)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次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
(1)如图是呼吸模拟装置,瓶子模拟人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胶皮膜模拟膈肌,向吸管中不断吹入气体,来模拟人体吸气的过程;从吸管中不断吸出气体,来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
(2)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吸气的过程是鼻子/口腔→气管→肺。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
(5)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氧气越多我们的呼吸次数就会增加,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由肺泡组成。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的呼吸要靠呼吸器官来完成,所以呼吸器官非常重要。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很多,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开窗通风;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等。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四上·瑞安期中)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2023四上·瑞安期中)只要对橡皮筋用力,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橡皮筋振动就能发出声音。只要对橡皮筋用力,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种说法错误。
3.(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明说“昨晚雷声很大”,这是对雷声音量的描述。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考查声音的强弱,雷声很大是对声音音量的描述。
4.(2023四上·瑞安期中)在研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的关系”时,为防止钢尺敲打桌面发出敲击声,我们要将钢尺紧贴桌沿用力按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材料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材料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在做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对声音变化影响的实验时,为防止尺子敲打桌子发出敲击声,尺子要紧贴桌沿用力按住。伸出桌面的部分长,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低,伸出桌面的部分短,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
5.(2023四上·瑞安期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越高。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察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其他条件相同时,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6.(2023四上·瑞安期中)一般来说,电锯锯木头的声音属于噪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电锯锯木头的声音振动没有规则,符合噪声的标准。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7.(2023四上·瑞安期中)深吸一口气,吹响一个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长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比肺活量小的人吹得响,时间也久。
8.(2023四上·瑞安期中)人吸一次气和呼一次气算两次呼吸。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考查呼吸的定义, 人吸一次气和呼一次气 算是一次完整的呼吸。
9.(2023四上·瑞安期中)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大约为1分钟60次。(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婴儿则需呼吸30次,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需要更多的氧气,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到60次。
10.(2023四上·瑞安期中)长时间用口腔呼吸会对身体不利。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用鼻子呼吸和嘴巴呼吸的区别,在人类的鼻腔、鼻窦以及被覆盖上皮的结构,赋予的鼻腔特殊的功能,比如过滤、清洁、加温、加湿的功能,正常的鼻毛,还可以过滤吸入气流中的颗粒状物质,另外鼻腔的表面还有一层称为粘液毯的构成,能够把微小的颗粒吸附住,然后这些粘液毯的摆动把其送到咽部,总之,鼻腔有一个保护呼吸的功能。如果用嘴巴呼吸,嘴巴这些加温、加湿的功能相对鼻腔就弱了很多,所以要鼓励用鼻子呼吸。
11.(2023四上·瑞安期中)用力敲击后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面产生波纹,并向外扩散
B.水面没有变化
C.水面左右晃动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 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会看到水面产生波纹,并向外扩散,水面会发生振动。A符合题意。
12.(2023四上·瑞安期中)如图,用纸卷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一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一听。从这个实验可以知道( )。
A.纸喇叭相当于耳郭,作用是收集声音
B.用纸喇叭和没有纸喇叭听起来声音差不多
C.用纸喇叭比没用纸喇叭听起来的声音更弱一些
【答案】A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 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当想听的声音很远很微弱时,把手放在耳后,手可以帮助耳廓收集声波,声音就听得比较清楚了。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声音更大,这说明纸喇叭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13.(2023四上·瑞安期中)如右图所示,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当橡皮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橡皮筋的( )会发生变化。
A.振动快慢 B.振动幅度 C.声音高低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轻轻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力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14.(2023四上·瑞安期中)同学们利用下图的装置研究影响声音变化的因素。观察三个泡沫小球被音叉弹开的幅度,我们能够判断,声音最强的音叉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用橡皮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发现重敲时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同时细线下面悬挂的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较大;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大小反映了音叉振动的振幅。声音的强弱在物理学中用响度表示,它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5.(2023四上·瑞安期中)下列声音中,( )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A.流水声 B.鸟叫声 C.喇叭声
【答案】C
【知识点】周围的声音;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喇叭声是由汽车喇叭振动产生的,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6.(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自制了一个橡皮筋琴,如右图:用相同大小的力从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声音的变化是( )。
A.从低到高 B.从高到低 C.从弱到强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根据声高的认识,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频率越快,弦的音高越高。用相同大小的力从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声音的变化是从高到低。
17.(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在调试自己的橡皮筋琴时发现有一根橡皮筋声音太低了,他应该( )。
A.将这根橡皮筋调紧一些
B.将这根橡皮筋调松一些
C.用力弹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小明在调试自己的橡皮筋琴时发现有一根橡皮筋声音太低了,他应该将这根橡皮筋调紧一些。越紧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
18.(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创作了一个杯子乐器,他往5个杯子中加水,从左往右敲击杯子,能发出由低到高5个不同声音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在六个玻璃杯中分别倒入不同量的水,从左到右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少,敲击杯口时,杯子发出的声音能按从低到高的规律变化。
19.(2023四上·瑞安期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同桌在桌子另一端用手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与耳朵不贴桌面听到的声音相比( )。
A.声音更弱 B.声音更强 C.声音没什么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其它同学在桌子另一端轻轻抓挠桌面的声音,这样听到的声音比耳朵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更强。
20.(2023四上·瑞安期中)在太空里,航天员需要借助通信装置才能听到同伴的讲话声,主要是因为( )。
A.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正常传播
B.在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C.航天服包裹太紧密,声音不能透过航天服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在太空里,航天员需要借助通信装置才能听到同伴的讲话声,主要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无法正常传播。
21.(2023四上·瑞安期中)图是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土电话”中的声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B.为了使声音听得更清楚,应将棉线拉得更松一些
C.捏住棉线的中间,负责听的同学不能听到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土电话由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组成,结合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土电话的结构进行考虑。
A、声音可以在土电话中进行传播,结合声音传播的方式和土电话的结构可知,纸杯起到了收集和聚拢声音的作用,棉线起到了传播声音的作用。棉线是固体,因此在土电话中,声音主要通过固体传播,不符合题意。
B、松的棉线不容易产生振动,为了让声音听得更清楚,应该将棉线拉紧,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靠土电话棉线的振动向外传播,捏住棉线,棉线不能振动了,负责听的同学自然听不到声音,符合题意。
22.(2023四上·瑞安期中)探究吉他声音的高低与手按在弦上的位置是否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手按的位置不变
B.拨动同一根弦
C.拨动粗细不同的弦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探究吉他声音的高低与手按在弦上的位置是否有关,需要拨动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23.(2023四上·瑞安期中)统计一天的食物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按照早餐、中餐、晚餐的顺序统计一天的食物
B.吃过的零食可以不用记录
C.只记录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答案】A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其中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时,吃过的零食和喝过的水,吃过的对食物,添加的食材都需要记录。可以按照早餐、中餐、晚餐的顺序进行统计。
24.(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中午吃了米饭、花菜炒蛋、牛排,他中午吃了( )种食物。
A.3 B.4 C.5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米饭是一种食物,花菜炒蛋是两种食物,牛排是一种食物,总的有4种食物。
25.(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把鲫鱼、蒸蛋、猪肉分为一类,米饭、青菜、玉米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 )。
A.熟食和生食 B.动物类和植物类 C.主食和副食
【答案】B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食物的作用可以把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不同的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小明把烤鸭、煎蛋、大陈黄鱼、牛奶、猪肉分为一类,面包、米饭、青菜、烤番薯、玉米分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26.(2023四上·瑞安期中)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正常呼吸所需的时间要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
B.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小
C.跟肺活量没有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呼吸次数;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 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和深度都会增加。运动后,要恢复平静状态的呼吸次数,爱运动的同学比不爱运动的同学所需要的时间短一些。因为经常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
27.(2023四上·瑞安期中)小科在测肺活量时,记录了如表所示的数据,忘记填写数据单位名称,你认为单位名称用( )比较合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00 1750 2250
A.克 B.毫米 C.亳升
【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肺活量的单位是毫升。
28.(2023四上·瑞安期中)在自制小乐器的活动中,小科制作了如右图的钢管琴。
(1)制作小乐器的基本步骤,按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设计→制作→调试 B.制作→调试→设计 C.制作→设计→调试
(2)敲击钢管琴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在振动。如果将发声的钢管用手按住,我们将
(选填“会”或“不会”)听到声音。
(3)用不同的力敲击同-根钢管,我们发现:轻轻敲击时,声音 。 (选填“强”或“弱”)
(4)如果在钢管琴上放一些纸屑,用小棒敲击同一根钢管,轻轻敲击时,纸屑跳动得 , 重重敲击时,纸屑跳动得 。 (选填“高”或“低”)
(5)用相同的力气从左往右敲击上面的钢管琴,声音(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没有变化
(6)小明觉得自制乐器太有意思了,于是也设计了如图的吸管排箫。
①吸管排箫是利用 振动来发出声音的。
②小明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吹奏吸管排箫:
我预测声音的变化是
我的理由是
【答案】(1)A
(2)不会;钢管
(3)弱
(4)低;高
(5)B
(6)空气;从低到高;排箫发声是因为吸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吸管越长,空气柱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1)根据工程制作一般会经历的“问题——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完善”等环节。小制作小乐器的基本步骤,按正确的设计制作先后顺序应该是:设计→制作→调试。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敲击钢管琴能发出声音,主要是因为钢管在振动。如果将发声的钢管用手按住,振动会立即停止,声音也会立即消失,我们将不会听到声音。
(3)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根钢管,会发现:轻轻敲击时,钢管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4)如果在钢管琴上放一些纸屑,用小棒敲击同一根钢管,轻轻敲击时,钢管振动幅度小,纸屑跳动得低,重重敲击时,钢管振动幅度大,纸屑跳动得高。
(5)声音的高低主要受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用相同的力气从左往右敲击上面的钢管琴,钢管越来越长,振动速度越来越慢,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低。
(6)①吸管排箫属于吹奏乐器,声音主要是由吸管内空气振动来发出的。
②同样材质物体,小的、轻的、短的、紧的物体发声音调较高,大的、重的、长的、松的物体发声音调较低。小明用相同的力从左往右吹奏吸管排箫,我预测声音的变化是从低到高。
我的理由是:排箫发声是因为吸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吸管越长,空气柱越长,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
29.(2023四上·瑞安期中)耳朵是我们身上很重要的器官,它能让我们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同学们在研究耳朵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课堂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认一认耳的结构,将左边的选项字母填在右边的括号里。
(2)如图,小明将气球皮套在杯口,用橡皮筋固定,上面放少量的碎纸屑。在气球皮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这个实验中,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中的( )。
A.耳郭 B.鼓膜 C.耳蜗
(3)敲击音叉时,会观察到( )。
A.杯子动起来 B.碎纸屑跳动 C.气球皮破了
(4)在观察比较气球皮振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声音音量相同时,声音离气球皮越近,气球皮振动幅度 ;声音离气球皮越远,气球皮振动幅度 。
(5)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的。
A.音叉 B.空气 C.木棍
(6)声音传入我们耳朵的顺序是( )。
A.耳郭----鼓膜---外耳道----耳蜗一-听觉神经
B.耳郭----耳蜗----外耳道----鼓膜一听觉神经
C.耳郭----外耳道----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7)耳朵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下列说法中有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
A.看电视时,尽量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高
B.不要长时间待在噪音很大的环境里
C.听音乐时,要戴好耳机,提高音量
【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A;C;B;D
(2)B
(3)B
(4)大;小
(5)B
(6)C
(7)B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1) 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中耳包括听小骨、鼓膜,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根据对人耳结构的认识,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图中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2)这个实验中,气皮球模拟的是人体的鼓膜。
(3)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敲击音叉时,会观察到碎纸屑跳动起来。
(4)音叉在气球皮上方制造的声音越强,气球皮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弱,气球皮振动幅度越小。音叉发出声音时离气球皮越近,气球皮震动幅度越大;离气球皮越远,气球皮振动幅度越小。
(5)敲击音叉时,产生的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会使气球皮发生振动。
(6)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7)保护听力的方法:1.生活中合理使用耳机,且要限量、限时。2.经常挖掏耳道。3.避免各种噪音。4.防止水流入耳朵。5.定期参加体检,检查听力。6.巨大声响迅速张开嘴巴或用手捂住耳朵。保护我们的听力正确的是定期参加体检,检查听力。不要长时间待在噪音很大的环境里。看电视时,不要把电视的音量调到最高。合理使用耳机,且要限量、限时。
30.(2023四上·瑞安期中)我们的呼吸
(1)小科用了右图的模型研究人体的呼吸,其中,气球模拟的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 )。
A.气管 B.肺 C.膈肌
(2)此时,“胸腔”收缩,气球会缩小,模拟的是( ) 动作。
A.吸气 B.呼气 C.吸气和呼气
(3)吸气的过程是( )。
A.鼻子/口腔→气管→肺
B.肺→气管→鼻子/口腔
C.膈肌→肺→气管
(4)根据研究,人呼吸时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含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氨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吸进人体的气体 78% 21% 0.03% 0.97%
呼出体外的气体 78% 16% 4% 2%
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相比,含量减少的是 ,含量增加的是 和 ,含量不变的是
(5)小科每天坚持锻炼,在运动时发现自己的呼吸次数显著上升,这是因为运动需要消耗更多(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6)在人体的器官中,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是( )。
A.肺 B.支气管 C.鼻腔
(7)下列行为能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A.经常挖鼻孔 B.经常蒙头睡觉 C.坚持体育锻炼
【答案】(1)B
(2)B
(3)A
(4)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氮气
(5)A
(6)A
(7)C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呼吸次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吸进去氧气,呼出来二氧化碳气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
(1)如图是呼吸模拟装置,瓶子模拟人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胶皮膜模拟膈肌,向吸管中不断吹入气体,来模拟人体吸气的过程;从吸管中不断吸出气体,来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
(2)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呼气时,胸廓缩小,肺便收缩,腹部会扩张,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呼吸时胸廓大小会发生变化。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扩张,腹部会收缩,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吸气的过程是鼻子/口腔→气管→肺。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增加了。
(5)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氧气越多我们的呼吸次数就会增加,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是有益的。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由肺泡组成。
(7)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人的呼吸要靠呼吸器官来完成,所以呼吸器官非常重要。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很多,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开窗通风;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