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多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月考试卷
一、火眼金睛(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3五上·夏县月考)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的蜡烛是一种光源
B.月球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月亮
C.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2023五上·夏县月考)潜望镜常用于( )
A.飞机 B.坦克 C.潜艇
3.(2023五上·夏县月考)在金属片的中部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
A.不确定的 B.向一个方向传递的 C.向四周传递的
4.(2023五上·夏县月考)地震和火山是( )引起的
A.地球内部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太阳和月球运动
5.(2023五上·夏县月考)(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6.(2023五上·夏县月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M2.5测量值越高,越容易形成雾
B.PM2.5测量值越低,越容易形成雾
C.PM2.5与雾的形成无关
7.(2023五上·夏县月考)露一般在( )形成
A.上午 B.夜间 C.午间
8.(2022六上·麻城期末)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 )。
A.冻雨 B.雨夹雪 C.雾
9.(2023五上·夏县月考)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 )
A.降水、蒸发和径流 B.降水﹑凝结和径流 C.蒸发﹑凝结和径流
10.(2023五上·夏县月考)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 )而成的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023五上·夏县月考)单色光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其他颜色的光。( )
12.(2023五上·法库月考)热辐射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
13.(2023五上·夏县月考)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保温材料。( )
14.(2023五上·夏县月考)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
15.(2021五上·双柏期中)发生地震时要尽快乘电梯逃生。
( )
16.(2023五上·夏县月考)打开冰箱门后,会冒出“白汽”,这种现象与雾的形成过程相似。( )
17.(2023五上·夏县月考)霜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温度在0℃以下。( )
18.(2023五上·夏县月考)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 )
19.(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不需要节约用水。 ( )
20.(2023五上·夏县月考)雪花一般都是六角形的。( )
三、分类与填图(16分)
21.(2023五上·夏县月考)水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冰雹、雾凇、水蒸气等。请将水的各种形态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进行分类。
固态:
液态:
气态:
22.(2023五上·夏县月考)请你根据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状态,在图中标出雾、云、露、霜、雨、雪的位置。
四、对答如流(每题6分,共18分)
23.(2023五上·夏县月考)请你总结一下霜和露形成的原因。
24.(2023五上·夏县月考)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25.(2023五上·夏县月考)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
五、实验探究题(12分)
26.(2023五上·夏县月考)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步骤:①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
②将培养皿放入热水中,取出后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③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
(1)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培养皿底部,发现( )。
A.有一些水珠 B.出现雾 C.没有水珠
(2)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发现( )。
A.水珠变多了 B.水珠变少了 C.没有变化
(3)冰块的作用是使培养Ⅲ的温度更 ,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 。
(4)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部分:内焰、外焰、焰芯,其中外焰的温度最( ),所以我们一般用( )加热烧杯。
A.高 B.低 C.内焰 D.外焰 E.焰芯
六、综合题(14分)
27.(2023五上·夏县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水蒸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部的热量 B.重力 C.太阳辐射
(2)示意图中属于降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3)降水的动力来源是( )。
A.地球内部的热量 B.重力 C.太阳辐射
(4)河流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在某城市上方形成降水,这种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5)在内填入正确的海陆间大循环的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点燃的蜡烛是一种光源。A正确。
月球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月亮。B错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正确。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艇在海面下航行时,需通过潜望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来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因为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在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从中心向四周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山地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PM2.5在空气悬浮过程中会进一步吸附空气中存在的有机成分、金属成分、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因此,PM2.5首先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露是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当温度升高后,就蒸发消失了。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雨、雪、冰雹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雾不属于降水。
9.【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水蒸汽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凝结而成的。故选B。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三棱镜对光有折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由于热辐射不依靠介质,所以热辐射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保温材料。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题目说法正确。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要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源,不能坐电梯逃生,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打开冰箱门后会冒出白气,原因是由于冰箱内温度较低,冰箱外温度较高,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与雾的形成过程是相似的,雾的形成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题目说法正确。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我们所谓节约水是指“淡水不够用,所有要节约水”,水虽然不断循环,淡水淡水资源很少,只占总水量3%,而且淡水中只有0.3%能够被我们使用,所以要节约用水。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基本形状是六角形。题目说法正确。
21.【答案】霜、雪、冰、冰雹、雾凇;云、雾、雨、露;水蒸气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云、雾、雨、露是它的液态形式,霜、雪、冰、冰雹、雾凇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22.【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是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雪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23.【答案】露是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当温度升高后,就蒸发消失了。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和霜都是自然界的凝结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
24.【答案】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是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雪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25.【答案】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26.【答案】(1)A
(2)A
(3)低;快
(4)A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1)水有三态变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业态的水或凝华成固态的冰。加热烧杯内的水至沸腾,液态的水快速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口,观察培养皿底部,会发现有一点水珠凝结出来。
(2)在培养皿上加冰块,再观察培养皿底部,会发现蒸发皿的底部的水珠增多了,因为加了冰块的蒸发皿温度降低,更有利于水蒸气降温凝结成液态的水。
(3)冰块的作用是使培养皿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快。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最热,所以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去加热物体,故选A、D。
27.【答案】(1)C
(2)B
(3)B
(4)C
(5)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降水是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有许多种形式,除降雨、降雪外,有时还会降冰雹。示意图中属于降水的是②。
(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是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降水的动力来源是重力。
(4)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部循环、海洋内部循环三种形式,特别是海陆间大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河流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在某地区上方形成降水,这种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
(5)水循环就是自然界中的水体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水循环可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使地球的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和水分的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1 / 1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多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月考试卷
一、火眼金睛(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23五上·夏县月考)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的蜡烛是一种光源
B.月球发出的光直接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月亮
C.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点燃的蜡烛是一种光源。A正确。
月球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就看见了月亮。B错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C正确。故选B。
2.(2023五上·夏县月考)潜望镜常用于( )
A.飞机 B.坦克 C.潜艇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艇在海面下航行时,需通过潜望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来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因为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选C。
3.(2023五上·夏县月考)在金属片的中部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 )
A.不确定的 B.向一个方向传递的 C.向四周传递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在液体和气体内部通过流动传递的方式叫热对流。热不接触物体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方式叫热辐射;热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热传导。在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热传递的方向是从中心向四周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向温度低的部分传递,故选C。
4.(2023五上·夏县月考)地震和火山是( )引起的
A.地球内部运动 B.地球外部运动 C.太阳和月球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故选A。
5.(2023五上·夏县月考)(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山地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故选C。
6.(2023五上·夏县月考)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M2.5测量值越高,越容易形成雾
B.PM2.5测量值越低,越容易形成雾
C.PM2.5与雾的形成无关
【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PM2.5在空气悬浮过程中会进一步吸附空气中存在的有机成分、金属成分、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成分,因此,PM2.5首先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故选A。
7.(2023五上·夏县月考)露一般在( )形成
A.上午 B.夜间 C.午间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露是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当温度升高后,就蒸发消失了。故选B。
8.(2022六上·麻城期末)下列不属于降水的是( )。
A.冻雨 B.雨夹雪 C.雾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雨、雪、冰雹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雾不属于降水。
9.(2023五上·夏县月考)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 )
A.降水、蒸发和径流 B.降水﹑凝结和径流 C.蒸发﹑凝结和径流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水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降水、蒸发和径流。故选A。
10.(2023五上·夏县月考)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 )而成的
A.蒸发 B.凝结 C.沸腾
【答案】B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水蒸汽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北方冬天玻璃上形成的小水滴是凝结而成的。故选B。
二、明辨是非(每小题2分,共20分)
11.(2023五上·夏县月考)单色光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其他颜色的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三棱镜对光有折射作用。题目说法正确。
12.(2023五上·法库月考)热辐射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由于热辐射不依靠介质,所以热辐射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13.(2023五上·夏县月考)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保温材料。(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保温材料。题目说法正确。
14.(2023五上·夏县月考)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题目说法正确。
15.(2021五上·双柏期中)发生地震时要尽快乘电梯逃生。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要切断电源,关闭可燃气源,不能坐电梯逃生,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16.(2023五上·夏县月考)打开冰箱门后,会冒出“白汽”,这种现象与雾的形成过程相似。(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打开冰箱门后会冒出白气,原因是由于冰箱内温度较低,冰箱外温度较高,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与雾的形成过程是相似的,雾的形成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过程。题目说法正确。
17.(2023五上·夏县月考)霜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温度在0℃以下。(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结成小冰晶,这就是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题目说法正确。
18.(2023五上·夏县月考)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雨夹雪是雨水与部分融化的雪混合并同时降落而形成的一种特殊降水现象。这种天气现象的发生过程是比较短暂的,常处于由雨转变为雪的阶段,或者是相反的阶段。题目说法正确。
19.(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自然界中的水是循环往复的,所以不需要节约用水。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我们所谓节约水是指“淡水不够用,所有要节约水”,水虽然不断循环,淡水淡水资源很少,只占总水量3%,而且淡水中只有0.3%能够被我们使用,所以要节约用水。
20.(2023五上·夏县月考)雪花一般都是六角形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雪花是一种美丽的结晶体,基本形状是六角形。题目说法正确。
三、分类与填图(16分)
21.(2023五上·夏县月考)水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冰雹、雾凇、水蒸气等。请将水的各种形态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进行分类。
固态:
液态:
气态:
【答案】霜、雪、冰、冰雹、雾凇;云、雾、雨、露;水蒸气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云、雾、雨、露是它的液态形式,霜、雪、冰、冰雹、雾凇是它的固态形式的。在一定温度下,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22.(2023五上·夏县月考)请你根据水在自然界中的不同状态,在图中标出雾、云、露、霜、雨、雪的位置。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是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雪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四、对答如流(每题6分,共18分)
23.(2023五上·夏县月考)请你总结一下霜和露形成的原因。
【答案】露是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当温度升高后,就蒸发消失了。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露和霜都是自然界的凝结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
24.(2023五上·夏县月考)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答案】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雾是水蒸气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露是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雪的形成需要的温度比雨低,雨和雪是由云层托不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
25.(2023五上·夏县月考)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
【答案】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
五、实验探究题(12分)
26.(2023五上·夏县月考)模拟雨的形成。
实验步骤:①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
②将培养皿放入热水中,取出后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
③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
(1)加热烧杯里的水直至沸腾。用一个热培养皿盖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培养皿底部,发现( )。
A.有一些水珠 B.出现雾 C.没有水珠
(2)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底部,发现( )。
A.水珠变多了 B.水珠变少了 C.没有变化
(3)冰块的作用是使培养Ⅲ的温度更 ,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 。
(4)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部分:内焰、外焰、焰芯,其中外焰的温度最( ),所以我们一般用( )加热烧杯。
A.高 B.低 C.内焰 D.外焰 E.焰芯
【答案】(1)A
(2)A
(3)低;快
(4)A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1)水有三态变化,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业态的水或凝华成固态的冰。加热烧杯内的水至沸腾,液态的水快速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口,观察培养皿底部,会发现有一点水珠凝结出来。
(2)在培养皿上加冰块,再观察培养皿底部,会发现蒸发皿的底部的水珠增多了,因为加了冰块的蒸发皿温度降低,更有利于水蒸气降温凝结成液态的水。
(3)冰块的作用是使培养皿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使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速度更快。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最热,所以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去加热物体,故选A、D。
六、综合题(14分)
27.(2023五上·夏县月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水蒸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部的热量 B.重力 C.太阳辐射
(2)示意图中属于降水的是( )。
A.① B.② C.③
(3)降水的动力来源是( )。
A.地球内部的热量 B.重力 C.太阳辐射
(4)河流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在某城市上方形成降水,这种水循环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5)在内填入正确的海陆间大循环的过程。
【答案】(1)C
(2)B
(3)B
(4)C
(5)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降水是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有许多种形式,除降雨、降雪外,有时还会降冰雹。示意图中属于降水的是②。
(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是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降水的动力来源是重力。
(4)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部循环、海洋内部循环三种形式,特别是海陆间大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河流中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上升到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在某地区上方形成降水,这种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
(5)水循环就是自然界中的水体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包括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水循环可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更新状态,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使地球的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和水分的平衡;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