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印
赤壁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父为苏洵,弟为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千古一东坡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黄州:人生失意处,文章老更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赋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
文体常识:
任务一:熟读课文,梳理文言,整体感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美景: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乐情: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夜游之“乐”
思考:文章第一段写夜游之乐,乐在何处?
思考: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
香草美人——最早出自于屈原《离骚》
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① 箫声幽咽悲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② 政治失意悲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思考:文章第三节客为何而悲?
(一)叹英雄固难在: 感伤人生的无常。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二)对比自然的永恒哀伤生命的短暂渺小。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写景、情、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
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认识的超越: 物我无尽 在变与不变中,
又何羡焉 天地遽然开阔。
追求的超越: 物各有主
无需强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何必执念于身外一物
至高的境界: 清风明月
吾子共适
天人合一
共享永恒
完成精神超越后,他
转身发现了整个世界。
思考:文章第四五段如何转悲为喜?
悟人生,东坡实现突围
千秋苏东坡,万代苏子瞻。
——林语堂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