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8 23: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为人体体液各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和d
B.机体组织水肿时,a和b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
C.d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至少需要穿过5层膜
D.d与b、c最大的区别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
2.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至耳蜗后,静纤毛的运动可引起蛋白X的改变,Ca2+进入毛细胞,使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Y结合,进而引起听觉神经末梢兴奋,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a2+进入细胞时X的结构会发生改变,但不会变性
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降低,则最终听觉神经末梢的兴奋会增强
C.神经递质与受体Y结合后,会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
D.某人听力下降可能是其毛细胞、静纤毛数量减少导致的
3.如表是某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内容,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正常值
甲患者 乙患者
T3 4.1ng·dL-1 345.1ng·dL-1 10~200 ng·dL-1
T4 2.8μg·dL-1 15.8μg·dL-1 5.5~12μg·dL-1
TSH 22.7μIU·mL-1 0.1μIU·mL-1 0.2~7.0μIU·mL-1
注: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凋节TSH的分泌
D.针对乙患者可采取适宜补碘的方法予以治疗,针对甲患者则不宜采取该方法予以治疗
4.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
B.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为协同作用
C.寒冷条件下,激素⑤⑥分泌减少导致激素⑦分泌逐渐增多
D.图中下丘脑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的功能
5.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性粒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
B.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干扰素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
C.淋巴结和脾属于外周淋巴器官,是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
D.淋巴细胞活化的必需条件是蛋白质类抗原与膜上受体结合
6.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的缩写,它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DNA病毒,其主要类型为HPV6、HPV11、HPV16、HPV18型等。根据疫苗覆盖的病毒亚型的种类多少,宫颈癌疫苗可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等。其中二价宫颈癌疫苗对HPV16型和HPV18型有预防作用,四价宫颈癌疫苗在二价宫颈癌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HPV6型和HPV11型的预防,九价宫颈癌疫苗则在四价宫颈癌疫苗的基础上又增加5种预防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HPV突破了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就失去了作用
B.在HPV感染者体内,HPV和抗体结合产生的沉淀需要吞噬细胞参与清除
C.正常女性感染HPV后,机体只能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D.接种宫颈癌疫苗并成功免疫的正常女性,短期内一定能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7.为了探究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某生物兴趣小组选用若干株生长状况一致的某植物幼苗进行实验。实验分为三组,其中组1不做处理,使植株自然生长,组2的处理为去掉顶芽,组3的处理为去掉顶芽并在切口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有同学提出需要再增加一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还需要增加的一组实验的处理方式及其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去掉顶芽,切口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结果与组2的相同
B.去掉顶芽,切口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结果与组1的相同
C.去掉顶芽,切口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结果与组2的相同
D.去掉顶芽,切口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结果与组1的相同
8.如图是解释玉米根向重力生长原因的模型。平衡石是根冠细胞特有的结构。在垂直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基部,导致经由中柱运来的IAA在根冠均等分布(如图1)。在水平放置的根中,平衡石停留在根冠细胞的近地侧,导致根冠远地侧的IAA向近地侧运输(如图2)。根据该模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IAA在根部只能从伸长区向根冠运输
B.在水平放置的根中,近地侧伸长慢的原因是IAA浓度低于远地侧
C.若把去除根冠的玉米根水平放置,仍能观察到根向地弯曲生长
D.玉米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
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为Ⅳ=I>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内的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10.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继续培养,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小
B.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数量为a/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C.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的接种量、培养条件与题中相同,则酵母菌的K值小于a
D.酵母菌生存需要适宜的pH,培养后期培养液pH下降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11.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它们的生态位总是有一定的差另下图是运用食物资源利用曲线来表示不同物种生态位关系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的差别是在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作用下而形成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B.生态位就是指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及占用资源的情况
C.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a)(c)的生态位关系可能向(b)进化
D.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12.甲、乙、丙、丁四个群落类型的代表性动植物分布情况如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群落类型 甲 乙 丙 丁
代表性动物 蜥蜴 树袋鼠 旅鼠 斑马
代表性植物 猪毛菜、梭梭树 三叶橡胶树、望天树 地衣、苔藓 黑麦草
A.群落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物均有独特的牛存方式以适应环境
B.群落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生活着大量的树栖和攀缘动物
C.群落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不存在生物多样性
D.群落丁缺乏高大的乔木类植物,但仍有水平结构和垂宜结构
13.切叶蚁能切割植物的绿色嫩叶,叶片碎屑既可作为成年蚁的食物,又可用于培育某种担子菌,蚁群采集担子菌菌丝喂养幼年蚁,这种采集行为能刺激该真菌生长。切叶蚁会分泌物质促进自身体表的丝状放线菌增殖,该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可随蚁群的运动散布到担子菌群中,抑制侵染担子菌的霉菌Escovopsis生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切叶蚁等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B.该案例能体现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C.切叶蚁在食物链中可属于第二营养级,该种群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分解者D.切叶蚁与担子菌之间的关系是二者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14.在某荒漠中有一种更格卢鼠和三种囊鼠共存,这些鼠在栖息的小生境和食性上彼此有区别。当去除一种鼠时,另外三种鼠的小生境都明显扩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鼠之间不存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及信息交流
B.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种间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不能共存
C.在一定程度上,鼠对一些植物的捕食有利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D.更格卢鼠消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根本性改变
15.北京市政府曾将市中心多处闲置土地改造成“城市森林”,与一般城市园林景观不同的是,“城市森林”是在现有植被基础上仿照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建设的。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依据生物多样性原理建设“城市森林”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B.在“城市森林”建设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C.减少“城市森林”中地面的硬化,可为枯枝落叶的分解提供条件,有利于物质循环
D.多引进外来物种,可提高“城市森林”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 ,不同刺激方式(Ⅰ表示分别单次电刺激A 或成Ⅱ表示连续电刺激A, Ⅲ表示单次电刺激C )产生的结果如图2 所示。 (注:阈电位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
B.神经元A、B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元C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
C.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D.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 和B,示波器上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
17.“奶茶”疫苗是一种国产吸入式新冠疫苗,目前已作为“加强针”投入了使用。该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疫苗,含有活的有复制缺陷的重组人5型腺病毒。该病毒携带有编码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分子——S蛋白的基因,其侵染人体细胞后不会增殖,但能使细胞合成并释放S蛋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与注射式接种相比,吸入式接种的优点是可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作为“加强针”使用时,“奶茶”疫苗能使人体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增加
C.“奶茶”疫苗接种方便,也无需担心有过敏反应,接种后不用留下观察30分钟
D.在接种该疫苗前曾感染人5型腺病毒可能会导致疫苗的预防效果显著下降
18.季节性河流常出现枯水期和丰水期,在丰水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在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某季节性河流沿岸的物种丰富度及多种动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发生季节性变化,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鸟类的种群数量在两年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例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
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C.枯水期河流沿岸居民对河水的利用一定不会影响河流中的食物网
D.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影响该鸟类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19.流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模型,字母表示相关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Q2,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E
B.图中A表示兔的摄入量,B表示兔的同化量
C.图中D、E可被草重新吸收利用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中突出了“绿色理念”,环保细节处处可见,如七棵烟花树的焰火药剂无重金属物质且低硫;迎宾礼炮近乎零污染;红地毯由40多万个废旧矿泉水瓶制作而成;气球可生物降解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焰火药剂鸣放时产生的含碳气体可以参与碳循环
B.近乎零污染迎宾礼炮会导致雾霾和酸雨的发生
C.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红地毯,有利于减轻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D.验证土壤微生物对可降解气球的分解作用时,对照组土壤需灭菌处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患者术后易因失血发生内环境稳态失调。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是在术前快速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溶液或晶体溶液使血容量(血管中的血液总量)增加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某小组欲研究AHH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除pH以外,表中指标均为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组 对照组
T0 T1 T0 T1
动脉血pH 7.47 7.35 7.45 7.46
血乳酸 1.32 1.37 1.35 1.38
血糖 5.53 6.43 5.93 8.54
Na+总量 141..6 141.3 141.3 149.5
K+总量 3.87 3.89 3.86 4.00
Ca2+总量 1.15 1.16 1.14 1.36
Cl-总量 105.61 107.5 103.7 108.2
T0:AHH前。T1:AHH并手术后。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不做真正的手术。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___________。
(2)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而不做真正的手术,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测定血浆中Na+和Cl-含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乳酸是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若血液中乳酸含量增加,说明机体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
(5)本研究表明AHH对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影响是_________。
22.(12分)甲状腺和甲状旁腺都位于颈部,虽然甲状旁腺依附在甲状腺上,但它们是两种功能独立的内分泌腺,有不同的生理作用。甲状旁腺可以分泌一种参与体液中无机盐调节的激素—甲状旁腺素(PTH)。具体调节过程见下图。
(1)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素参与的调节在作用途径和作用时间方面的特点是____。
(2)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____(填写一种物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由此可见PTH的靶器官有____等(至少写出两个)。
(3)已知血钙升高时,甲状旁腺分泌PTH的过程就会受到抑制,从而使血钙含量下降,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调节。
(4)下图为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①由图可知,当甲状腺激素含量____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由此可见,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的功能。
②从以上信息分析,甲状腺激素与PTH的作用关系是____(填“协同”或“拮抗”)。请说明理由____。
23.(11分)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发育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图1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率的变化,图2表示该树林中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的“十七年蝉”构成了一个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_____。调查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_____。
(2)图2内a~e五个点中,d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_____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点。第1~3年间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为_____。
(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4.(12分)人类活动导致呼伦贝尔草原退化不断加剧。研究围栏封育和自由放牧两种管理方式下草原群落的特征,以期为退化草原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1)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欲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可采用____法在围栏内外进行____取样。
根据图中结果可知,围栏内外的地下生物量的特点是_____地上生物量的特点是_____。
(2)科研人员在本研究中发现,围栏封育可使草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大,但另有研究曾得出相反的结论。导致不同研究的结论不一致的因素可能有____(填字母)
a.封育前草地退化程度不同
b.草地类型或生境不同
c.封育时间长短不同
d.对照组放牧强度不同
(3)生态位宽度可反映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环境的_____能力,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围栏封育对群落中積物生态位的影响。由表可知,一些植物在围栏内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围栏外的,说明____。
物种编号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生态位宽度(相对值) 围栏内 0.873 0.681 0.757 0.200 0.224 0.530 - -
围栏外 0.534 0.496 0.856 - 0.429 0.507 0.912 0.273
(4)本研究是否为“围栏封育是应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提供了一定的证据?请陈述理由:_____。
25.(10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成为重中之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请从种群数量特征等生物学角度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时有效地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这遵循了生态工程中的_______原理。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
(3)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在黄河某段河道中为净化生活污水,要增设增氧机,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同时设置“生态浮岛”(挺水植物),通过_______和_______等方式可抑制蓝细菌和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从而减少富营养化发生的概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a、b、c、d代表的体液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a和b分别表示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组织水肿是组织液增多引起的,机体组织水肿时渗透作用不会停止,a和b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B正确;葡萄糖在组织细胞中参与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其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因此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至少需要穿过3层膜(两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一层组织细胞的细胞膜),C错误;d血浆与b组织液和c淋巴液最大的区别是其蛋白质含量较高,D正确。
2.答案:B
解析:Ca2+进入细胞时蛋白X的结构会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可逆的,不会导致变性,A正确。若组织液中Ca2+浓度降低,则最终听觉神经末梢的兴奋会减弱甚至不能兴奋,B错误。神经递质与受体Y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引起Na+内流,即改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C正确。静纤毛、毛细胞数量减少时,进入毛细胞的Ca2+减少,毛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数量降低,使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减少,导致听觉神经产生的兴奋减弱或不产生兴奋,进而影响听力,D正确。
3.答案:C
解析: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高,甲状腺肿大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TSH水平高,因此甲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乙可能是甲亢患者,A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所以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高,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垂体影响其分泌TSH,C正确:针对甲患者可采取适当补碘的方法予以治疗,乙患者不宜采取该方法治疗,D错误。
4.答案:D
解析:图中A、B、C、D、E可表示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垂体、肾;①~⑦可表示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图中C分泌的④既能使血糖浓度上升,又能维持体温,所以C表示能分泌肾上腺素的肾上腺,A错误;激素②的作用是使血糖浓度下降,④的作用是使血糖浓度上升,二者作用效果相反,不为协同作用,B错误;寒冷条件下,激素⑤⑥分泌增多,导致激素⑦分泌增多,C错误;图中下丘脑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传导(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有传导功能)、分泌(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激素)和调节(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的功能,D正确。
5.答案:D
解析: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成员,A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溶菌酶、干扰素等,B正确;免疫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包括脾和淋巴结,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C正确;淋巴细胞活化的条件之一是抗原刺激,但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D错误。
6.答案:B
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当病毒突破人体的前两道防线之后,人体免疫系统还有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此时免疫系统仍然具有防卫功能,A错误;当HPV侵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可与HPV结合形成沉淀,之后需要吞噬细胞通过吞噬消化进行清除,B正确;HPV是病毒,机体感染HPV后,既能发生体液免疫,也能发生细胞免疫,C错误;HPV具有多种类型,且病毒会发生变异,因此接种宫颈癌疫苗并成功免疫的正常女性,只是对部分HPV具有免疫能力,短期内也可能会感染其他类型的HPV或发生变异的HPV,D错误。
7.答案:A
解析:第一步:根据实验目的分析题述3组实验。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而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端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侧芽生长。组1为对照组【遂循对照原则】,组2和组3存在两处差异,即琼脂块的有无和生长素的有无【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第二步根据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推出还需要增加的一组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该增加去掉顶芽,切口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实验组,结果与组2的相同,A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IAA在根部既能从伸长区向根冠运输,也能从根冠向伸长区运输,A错误。在水平放置的根中,近地侧伸长慢的原因是IAA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B错误。由题干可知,若把去除根冠的玉米根水平放置,失去了平衡石的作用,根将会水平生长,C错误。根据题干可知,玉米根向重力生长与平衡石在根冠细胞中的位置密切相关,D正确。
9.答案:C
解析:A、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B、标志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二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灰喜鹊大约有=48×43÷6=344只,画眉大约有=37×32÷8=148只,B正确;C、扩大调查的范围,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不变,错误;D、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三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正确。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当酵母菌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说明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若继续培养,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逐渐减少、pH下降等,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能减小,A、D正确。当酵母菌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种群数量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的影响,此时出生率不一定最大,B错误。K值与环境条件有关,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酵母菌的接种量、培养条件与题中相同,则酵母菌的K值小于a,C正确。
11.答案:B
解析: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会使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对资源的利用出现差异,导致生态位的差别, A正确。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a)中两曲线重叠部分较大,说明两种生物竞争激烈,可能通过缩小生态位(生态位的分离)减小竞争,进而向(b)进化;(c)中两曲线之间仍有一些食物资源未被利用,在种内竞争的作用下,两个物种必然扩大生态位,逐渐会有食物种类的重叠,向(b)进化,C正确。生态位的形成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D正确。
12.答案:C
解析:群落甲中代表性动物为蜥蜴,代表性植物为猪毛菜、梭梭树,可知群落甲为荒漠生物群落,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的动物均有独特的生存方式来适应环境,A合理;群落乙为森林生物群落,该群落的植物种类丰富,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在此生活,B合理;群落丙为苔原生物群落,该群落的结构简单,但依旧存在生物多样性,C不合理;群落丁为草原生物群落,草原上草本类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相对较简单,但依然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合理。
13.答案:A
解析:可通过取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切叶蚁等士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不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A错误。由“切叶蚁能切割…霉菌Escovopsi生长”可知,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B正确。根据题中信息,植物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第一营养级,切叶蚁能切割植物的绿色嫩叶,叶片碎屑可作为成年蚁的食物,故切叶蚁在该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二营养级。切叶蚁种群中的成年蚁以叶片碎屑为食,幼年蚁食用担子菌的菌丝,植物是生产者,担子菌是分解者,所以,切叶蚁种群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分解者,C正确。切叶蚁与担子菌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D正确。
14.答案:C
解析:当去除一种鼠时,另外三种鼠的小生境都明显扩大,推测四种鼠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存在信息传递,A错误;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种间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可以共存,B错误;在一定程度上,鼠对一些植物的捕食可为另一些植物提供生存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C正确;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更格卢鼠不是生产者,且其生态位可能和其他三种鼠有部分重叠,故更格卢鼠消失一般不会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改变,D错误。
15.答案:D
解析: “城市森林”是在现有植被基础上仿照大自然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建设的,与普通城市景观不同,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A正确;人类处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进行“城市森林”建设,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因此要提前做好整体设计,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B正确;进行“城市森林”建设时,要减少土壤硬化,给土壤微生物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物质循环再生,C正确;盲目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使得物种丰富度降低,D错误。
16.答案:AC
解析:A、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图1中三种刺激方式下在突触前膜处均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正确; B、刺激A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说明神经元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神经元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B错误; C、图2中的Ⅰ表示单次电刺激A,没有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Ⅱ表示连续电刺激A,使突触后膜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单个突触连续多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C正确; D、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会产生叠加作用,示波器上不一定能产生动作电位, D错误。
故选:AC。
17.答案:AC
解析:注射含有活病毒的疫苗和吸入含活病毒的疫苗都可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作为“加强针”使用时,“奶茶”疫苗进入机体可引发免疫反应,能使机体内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数量增加,B正确;吸入式疫苗中也可能含有会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接种该疫苗后需要留下观察,C错误;接种“奶茶”疫苗的人若在接种前感染过人5型腺病毒,其体内会存在该病毒的抗体,容易导致疫苗中的腺病毒在未感染细胞前就被大量杀死,降低疫苗对机体的保护效果,D正确。
18.答案:B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实例体现了群落具有季节性,A正确;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而不是个体数目,B错误;据题中“枯水期容易出现水体污染”可知,在枯水期若河流沿岸居民仍对河水加以利用会使水体污染加剧,可能会影响河流中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食物网,C错误;在枯水期,该种鸟类的种群数量为0,说明在枯水期该种鸟类大量迁出,而在丰水期大量迁入,D正确。
19.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流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并非只有E,还需包括草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A错误;图中A为兔的摄入量,B为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为兔呼吸消耗的能量,E为兔的粪便量,故兔的同化量应用(B+C)或(A-E)表示,B错误;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着食物链(网)单向流动的,图中D、E不可被草重新吸收利用,C错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20.答案:BD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焰火药剂鸣放产生的含碳气体(如CO2)可以参与碳循环,A项正确。迎宾礼炮近乎零污染,它的鸣放不会导致雾霾的发生,同时迎宾礼炮几乎不会产生SO2等酸性气体,不会引起酸雨,B项错误。废旧矿泉水瓶属于难降解制品,对难降解制品进行二次利用可以减轻该类制品对环境的污染,C项正确。验证土壤微生物对可降解气球的分解作用时,自变量为微生物的有无,故对照组要保留土壤微生物,土壤不进行处理,而实验组要在尽可能保证土壤理化性质的前提下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需进行灭菌处理,D项错误。
21.答案:(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排除手术创伤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属于细胞外液,血浆中的Na+和Cl-的含量可以反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而血浆渗透压是衡量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
(4)缺氧
(5)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解析:(1)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对照组只进行麻醉、切开后缝合皮肤等操作而不做真正的手术,目的是排除手术创伤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3)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属于细胞外液的一部分,其中的Na+和Cl-的含量可以反映渗透压的大小,而血浆渗透压是衡量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测定Na+和Cl-含量的变化情况。
(4)乳酸是体内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它可反映机体内氧代谢和供需状况,血液中乳酸含量是衡量机体是否缺氧的重要指标之一。
(5)结合表中数据可知,AHH有助于脊柱手术患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22.答案:(1)通过体液运输,作用时间较长
(2)维生素D;小肠、肾脏、骨骼
(3)(负)反馈
(4)①最高;促进生长发育
②拮抗;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前肢),而PTH含量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
解析:(1)甲状腺激素和甲状旁腺素都是激素,参与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时间较长。
(2)PTH除了可以通过肾脏重吸收、骨骼溶解直接提升血钙之外,还可以通过活化某一种脂质间接提升血钙含量,而脂质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从而使得血钙含量升高,结合图示可知PTH作用的靶器官有小肠、肾脏、骨骼等。
(3)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过多时,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血钙的含量维持在正常的生理范围之内。
(4)①据图分析,当甲状腺激素含量最高时青蛙开始出现前肢,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②甲状腺激素含量高时,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长出前肢),而PTH含量高时骨骼释放钙,不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因此甲状腺激素与PTH表现为拮抗关系。
23.答案:(1)种群密度;“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易做标记;偏高;“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
(2)衰退;b;增大
(3)若有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理解运用信息的能力。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因为“十七年蝉”个体较小,不容易做标记,所以不适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分析图1曲线,“十七年蝉”种群的现存量与被捕食率的关系为种群的现存量小时被捕食率高,现存量大时被捕食率低。
(2)图2中a、e两点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λ<1,种群数量减少,b点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第1至第3年间λ为定值,种群呈“J”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大。
(3)依据题干中“自私牧群原则”形成的原因“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可知,时间上过早或过晚出现的该种蝉,此时种群密度较小,容易被鸟类捕食而被淘汰,个体难以从群体中获益,因此被选择下来的是高度同步化的大种群。
24.答案:(1)样方;随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围栏内外的地下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无论哪个土壤深度均表现为围栏内的地下生物量大于围栏外的地下生物量围栏内的地上生物量大于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
(2)abcd
(3)适应;围栏封育情况下这些植物长势良好、发育较快,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4)是,在围栏封育情况下,原植物地上和地下的生物量均高于围栏外,一定程度土说明了围栏封育有利于退化草原的恢复
解析:(1)欲研究围栏封育对草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可采用样方法在围栏内外进行随机取样,进而估算出生物量的多少。图中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围栏内外的地下生物量呈下降趋势,且无论哪个土壤深度均表现为围栏内的地下生物量大于围栏外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同样表现为围栏内的地上生物量大于围栏外的地上生物量据此可推测围栏封有有利于草原植物生物量的增加。
(2)科研人员在本研究中发现,围栏封有可使草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增大,但另有研究曾得出相反的结论,即围栏封育可使草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减小。而植物的生长不仅受草原是否围栏封育的影响,还受放牧量和无机环境等的影响。封育前草地退化程度不同、草地类型或生境不同、封育时间长短不同、对照组放牧强度不同等因素均会影响实验结论,故选abcd。
(3)生态位宽度是指一个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宽度可反映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态位越宽说明种群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表中一些植物在围栏内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围栏外的,说明在围栏封育情况下,这些植物长势良好、发育较快,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4)本研究可为“围栏封育是应对退化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提供一定的证据,因为实验结果显示在围栏育情况下,草原植物地上和地下的生物量均高于围栏外的,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围栏封育有利于退化草原的恢复。
25.答案:(1)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提高(答出两点即可)
(2)自生;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促进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吸收水体中含N、P等的无机物遮挡阳光(后两空顺序可颠倒)
解析:(1)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上升的一种动态过程。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提高等。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中,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就是系统的自生,所以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时有效地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在河道中增设增氧机,可以促进需氧型微生物大量繁殖,有利于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通过设置挺水植物(生态浮岛),一方面可吸收水体中含N、P等的无机物,另一方面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蓝细菌和绿藻的生长、繁殖,从而减少富营养化发生的概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