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3《马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8 21: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做到熟读成诵。
2.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二、 了解文体,走近作者
1.了解文体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主张。相当于现在的杂文或短篇的议论文。如我们学过的《爱莲说》。马说,说白了就是说马,那么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明他怎样的看法与主张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2. 走近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早孤,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三、初读课文,读准读懂
(一)反复诵读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在老师读完课文后,请大家标注出听出的节奏,然后,再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完课文,有没有难读的字词。)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觉得难读的字词并注上拼音。
(1)食( )(2)见( )(3)邪( )(4)材( )
3.合作读。(这篇文章有三个自然段,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合作朗读。纠正字音、节奏。)
4.学生齐读课文。
通过朗读,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准确的掌握了字音和句子的节奏。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光读准字音和节奏是不够的,还得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要求:找出你认为最难翻译的字词或句子。)
(二)说出加点字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马槽)
2.虽有千里之能(即使)
3.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
4.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疏通文意后,同学们想想,文中强调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重要?作者韩愈只是单纯写马吗?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展示写作背景:韩愈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一展才志,但都被冷落。本文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之鸣”之作。)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提问: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描写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句子。
1. 关于千里马:
(1)千里马的食量大。(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千里马可怜。(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是痛苦的。(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千里马是被埋没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关于食马者:
(1)食马者是缺乏眼光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食马者是昏庸愚昧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食马者的可悲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希望统治者能有眼光去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培养人才。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联系一下自身,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五、读背结合,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提示背诵:
① 世有伯乐,——。千里马常有,——。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才美不外见,——?
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呜呼!——?其真不知马也。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