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抒写的是:作者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诗的内容“弃我去者……”四句---------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他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长风万里……”两句——借景抒情。
“蓬莱文章建安骨……”以下四句——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与族叔谈话的中心。“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刚健。诗人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接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写诗人雄心勃发,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抽刀断水水更流……”以下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抽刀断水水更流”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举杯销愁愁更愁”写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诗人对现实的不满的激愤之词。表现诗人不凡抱负的诗句是:
本诗中与“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相似的两句诗是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本诗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本诗中抒发时光易逝,自己怀才不遇,理想难酬而无法排遣的苦闷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生活中往往有人借酒销愁,其实酒并不能忘忧,反而会使人更忧愁,正如李白诗中所说那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中间小谢又清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本诗中表现作者消极避世的句子是:
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 小 谢”指: “建安骨”又称建安风骨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刚健清新的诗文风格。
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谢灵运,谢眺。 曹操 曹丕 曹植 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赏析“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诗意:抽刀断水,水流得更急。借酒消愁,更增添了许多愁。
写法:使用比喻和夸张,把“抽刀断水水更流”的生活现象用来比喻夸张内心的苦闷无法排
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举杯销愁愁更愁”写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这一比喻缘于眼前景,合乎心中情,读来自然天成。(二)、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整体感知
1、主旨:这首词描绘塞外边地奇异的秋景,表现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复杂心情。
2、内容:
上片写景----写西北边塞的秋景,悲凉奇异,充满了萧杀之气。“孤城闭”透露出军事态势的严重。
下片抒情------抒发爱国的情怀,思想的苦闷,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3、写法: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1、范仲淹在《渔家傲》以“ 。”写出了守边将士因思乡的苦闷和功业未建而寒夜难眠潸然泪下的情形。
2、表现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但因功业未建,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或运用典故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思乡报国心里矛盾的句子)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词句是: 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句意: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在层峦叠嶂中,只见烽烟直上,夕阳残照,一座孤城早早的关闭了城门。
意义: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句意: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感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三)、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整体感知。
这首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的景物,巧妙的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被《中原音韵》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
3、试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小令描绘了一副孤独、凄凉、冷清的深秋晚景: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道是荒凉的古道,马是体弱无力的瘦马的萧瑟的深秋景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5、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枯藤、老树、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 断肠人在天涯 ” 。6、结合末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谈谈这首曲子“情”和“景”的关系。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前面一系列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铺垫。
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句意: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
写法:由景生情,一气呵成。夕阳更生离愁,三个字“断肠人”总结全诗,直抒游子心中那无言的悲戚。诗歌在充满萧瑟秋景的气氛中,联系全诗,谈谈为什么要写“小桥流水人家”这样温馨恬静的景象? 写出了家庭的温暖,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深秋晚景图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整体感知
1、主旨: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内容:
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官,心中感慨万端。“弃置身”表达诗人对自己被朝廷冷落的不满。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的吟诵“闻笛赋”表示怀念而已。“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引用典故来表现岁月流逝,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的句子是
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暗示贬谪的时间长,表现对事态变迁的怅惘之情。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含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思想内容】这是刘禹锡写给______________回赠之作,诗歌中曲折 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也表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赏析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 愤懑(悲愤)积极乐观 句意: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
手法: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忧伤,却有相当乐观,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答胸怀。
意义:这两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哲理: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五)、无 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整体感知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的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即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都是“才”的意思。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的才停止流烛泪。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诗人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下她的音讯也不容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而已。“为探看”即为我探探看,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 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手法:诗人以“春蚕”为喻,运用谐音:“丝”谐“思”这两句用象征的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最为精彩。
句意: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体现了诗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
现实意义:后来常用来比喻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 之 情。 5、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 深切。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字是 __________,以________谐__________,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别离时的痛苦凄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丝思(六)《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 整体理解。
1 首句像是一问一答,表现思归之苦。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羁旅之愁,愁思绵绵入秋雨入池。
2 三四句紧扣“夜雨”,遥想异日重逢,剪烛夜谈,重话今夜巴山夜雨情景,表现了诗人思归心切,盼望与妻子(友人)相聚共话内心的苦寂与痛苦。这两句构思巧妙,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是空的变化,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深婉、隽永、余味无穷------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丰富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在诗中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渴望团聚,把思念之情化为重聚希望的句子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名句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内容: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感情:三四句紧扣“夜雨”,遥想异日重逢,剪烛夜谈,重话今夜巴山夜雨情景,表现了诗人思归心切,盼望与妻子(友人)相聚共话内心的苦寂与痛苦。
写法:这两句构思巧妙,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是空的变化,形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深婉、隽永、余味无穷------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丰富的相思之情。(七)《论诗》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 整体理解。
1 赵翼这首论诗的诗,由于观点新颖,主张诗歌等文学创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人的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符合时代潮流,因而广为传诵。
2 诗句理解:首两句评论李杜之诗,并无贬抑之意,而是说尽管李杜诗篇万口传诵,但人们仍需要欣赏新的作品。三四句:表明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答作品,提倡创新精神。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答一代宗师,正如《论诗》所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创作要有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反对刻意模仿。 惟有____________,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名句赏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示例:两句诗指出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作者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也在告诫人们诗歌创作惟有创 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时代精神 个人创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