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端午的鸭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8 15:3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端午的鸭蛋——汪曾祺端午的由来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
和“初”相同,称“端五” 如称
“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两个五,故又称“重五”。
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 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资深文化界名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曾长期任职北京京剧院编剧。
代表作有:
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
散文集:《蒲桥集》等。汪曾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内容,你觉得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请概括出来。端午风俗
(1)家乡鸭蛋
(2、3) 端午鸭蛋
(4、5、6)1、系百索子2.做香角子3.贴五毒,贴符4、喝雄黄酒,画“王”字 鸭蛋络子线绳结成的网状的袋子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
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汪老先生当然是在调侃自己不如高邮鸭蛋有名,但是可以看出高邮鸭蛋在汪老心目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有怎样的感情?远近闻名(名声)
与众不同质细而油多(特点)
蛋白而柔嫩 问起籍贯 会肃然起敬 上海店里 会特别标明 双黄鸭蛋 会成批输出引袁枚文作证以北京鸭蛋相比我对家乡的思想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
自豪热爱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典雅的文言词语、诗句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雅俗共赏,又幽默风趣。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娴熟的技艺!幽默典雅唐代诗人元缜作《无题》一诗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看过沧海之后,别的水就都看不上了。 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此句文(言)白(话)夹杂,语言幽默典雅。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汪曾祺身兼“二美”:
美文家,美食家。
以美文之笔法述美食之精华,自然别具一格。
他的白话之白,是非常讲究的白,行云流水的白,有着真正的文字的贵气,常人可追他的白,却追不及他的贵气。
——汪曾祺学生何立伟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
着吃。筷子头一 扎下去,吱——红油
就冒出来了。吃鸭蛋2筷子头一扎下去, ——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筷子头一扎下去, ——红油就冒出来了。
吱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删去“吱——”,效果有什么不同?“吱——”,绘声绘色,真切生动;
其中的动感、快感,活灵活现。
删去就没有这种味道了。品味语言汪先生的文字,原来是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来读的。 —— 王十月 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 ——汪曾祺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鸭蛋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鸭蛋色:形:淡青秀气挂鸭蛋络子1、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2、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品味语言语言的独特不在于用别人不用的词,而在于他能赋予别人也用的词所想不到的意蕴。
——汪曾祺 初读似水,再读似酒! 他的散文着眼于“小叙事”,写凡人小事,写油盐酱醋茶,写“一地鸡毛” ……他帮助人们发现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帖符.喝雄黄酒
放黄烟子.吃十二红名声
特色鸭蛋
挂鸭蛋络子
吃鸭蛋
课文小结对故乡的自豪、热爱之情,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情感:故乡的美食就是故乡的味道,乡愁是一种味觉上的思念。体会感情说不尽的汪曾祺我的故乡在高邮,
风吹湖水浪悠悠。
岸上栽的是垂杨柳,
树下卧的黑水牛。
(《梦故乡》节选)
汪曾祺写了许多关于家乡美食的散文,在他的笔下,立春的蒌蒿,清明前的荠菜,端午的鸭蛋,冬至的炒米,秋风院中的宽扁豆,雪天桌上咸菜茨菰汤,以及各家各户自行腌制的“红皮萝卜干”,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乡间粗陋食物,都被写得有滋有味,流露出的是对故乡高邮的浓浓依恋之情。
所以他的写作风格也带有浓郁的家乡乡土气息:自然、家常。体会感情江苏电视台为汪曾祺拍了一部专题片,片名即《梦故乡》,大部分镜头采自高邮的风光。汪曾祺把这部片子看了一遍又一遍, 儿女逗趣地说:“表现不俗,可以评一个最佳男主角”,汪曾祺竟未回话,女儿猛回头,一下子惊呆了:父亲直直地盯着屏幕,泪水顺着面颊直淌下来!体会感情 汪曾祺笔下小小的鸭蛋能品味出生活的情趣,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物品,或一件小事也能体现出真趣或真情,那么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真趣或真情吧!
说不尽的汪曾祺我自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钻研文学,读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载。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 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世无争,性情通达。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老夫子自道》说不尽的汪曾祺在风行现代派的上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唤起了他们对母语的重新的热爱。唤起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王干说不尽的汪曾祺 八十年代初,汪曾祺就象一个半仙半佛的奇人从天而降,将一种与此语境格格不入的小说带入文坛。人们不免惊疑与震动。但是,这一片温馨恬静毕竟太吸引人,那如仙如幻的天国情调尤其易于触动民族深心的乌托邦向住。 ——摩 罗“凡人小事”之美。
美在身边,美在本真。吃不仅是生理需求,
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吃鸭蛋2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多年父子成兄弟》
吃鸭蛋1、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1、敲去气室,不把蛋壳碰破。 12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吃鸭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