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高一(上)期末
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满分52分,每小题2分)
1.(2分)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2.(2分)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也。”说明了( )
A.宗法制度形式虽废,精神犹存
B.古代政权和族权相结合
C.宗法制度贯穿古代,直至民国
D.家庭是古代的行政单位
3.(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4.(2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5.(2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6.(2分)《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理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河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7.(2分)《史记》记载:“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这可用于探究( )
A.秦的统一 B.秦末农民起义
C.楚汉战争 D.西汉王朝建立
8.(2分)“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史料中的发明距今( )
A.近500年 B.近800年 C.近1000年 D.近1500年
9.(2分)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
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 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
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 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
10.(2分)一些成语和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一推六二五”、“二一添作五”、“九九归一”、“三下五除二”。这些成语来源于( )
A.商业活动 B.农业生产 C.天文历法 D.珠 算
11.(2分)《诗经 卫风 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12.(2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如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
A. B.
C. D.
13.(2分)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4.(2分)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 )
A.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15.(2分)如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发行的特种纪念币。币面中的人们劳作的目的是为了( )
A.抗击秦国 B.抵御匈奴 C.遏制鲜卑 D.反击突厥
16.(2分)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3)处应是( )
(1)贵族政治让位于君主独裁; (2)农民脱离贵族或国家的束缚,土地等私有得到承认; (3)…… (4)朋党由贵族核心过渡到政见斗争; (5)货币大量流通,货币经济盛行; (6)儒学由经学义疏转向理学诠释,文学艺术的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
A.科举普遍化与官僚政治成熟
B.北方动荡与江南的逐渐开发
C.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的总结
D.丝路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
17.(2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2000多年前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再次受到大众关注,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唐代时,在这条线路上行走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18.(2分)《宣府镇志》记载,辽圣宗统和十八年下诏:“(幽云十六州)宜从后唐旧制:大小麦、豌豆,六月十日起征,至九月纳足;正税匹帛钱、鞋、地、榷曲钱等,六月二十日起征,十月纳足。”这说明辽朝( )
A.对幽云十六州进行残酷的剥削
B.已经采取封建统治制度
C.处于唐朝的有效统治之下
D.由北面官统治幽云十六州
19.(2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后,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
20.(2分)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下列对如图解析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已经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B.“讲经图”中的“经”包括《诗经》
C.这种景象可能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D.就当时技术条件来讲,图中的经书只能以竹木简牍为书写材料
21.(2分)如表为唐朝天宝前后户数和人口数变化一览表。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度 公元(年) 户数(户) 人口数(人) 资料来源
中宗神龙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资治通鉴》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通典 食货志》
代宗广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20386 《旧唐书》
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唐会要》
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旧唐书》
文宗开成四年 839 4996752 《旧唐书》
A.自然灾害的频发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政治局势的影响 D.疆域的不断缩小
22.(2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古老的东方文化彼此碰撞交流,推动了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荷马史诗》
B.阿基米德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C.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
D.希腊化时代的医生通过解剖尸体研究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
23.(2分)在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这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4.(2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意图是( )
A.加强皇权专制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提高办事效率 D.使各部门互相牵制
25.(2分)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融合
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26.(2分)下表是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览。
时期 作者人数 作品数量 经典语句
① 2200多 48900多首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② 1330多 19900多首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
③ 200多 1600多种剧目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表中③处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7.(8分)文史常识检测。
(1)以下是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请按从幼到长的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一下。
不惑之年、豆蔻、而立之年、弱冠、知命之年、总角、花甲之年、孩提、古稀之年、及笄、耄耋之年、襁褓、期颐之年。
从幼到长的正确顺序应是:襁褓、孩提、 、豆蔻、 、弱冠、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
(2)将以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补充完整。
天干:“甲、乙、 、丁、戊、己、庚、辛、 、癸”。
地支:“子、丑、 、卯、辰、巳、 、未、申、酉、戌、 ”。
28.(8分)中医与中药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在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众多名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诊断方式和治疗手段。
(1)请将表中左侧的名医与右侧的成就相对应。
名医 成就
A.葛洪 ①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B.华佗 ②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扁鹊 ③创造望、闻、问、切诊断方法
D.张仲景 ④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E.李时珍 ⑤其著作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F.孙思邈 ⑥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
(2)在我国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载有中医基础理论的是《 》;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原则的是《 》;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的是《 》。
(3)依据如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医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因素。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2分)
29.(18分)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构建出一副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空坐标。
30.(14分)简答题。
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满分52分,每小题2分)
1.【解答】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是“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体现了宗法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商代是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
开始实行分封制是在西周时代,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
故选:A。
2.【解答】依据题干材料“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也”可以看出,古代的政权和族权是相结合的,故B项正确。
A项材料没有反映,应排除。
宗法制在战国时期就瓦解了,现在影响我们的是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
D项明显错误,应排除。
故选:B。
3.【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材料属于法家代表韩非的话,其意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由此可知,A项属于道家主张,B项是周宗法制内容,维护奴隶制贵族利益,C项是儒家主张,故排除A、B、C项。
故选:D。
4.【解答】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演变的过程,故B项符合;
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并不是三国时期,故A错误;
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民间很快出现更便于书写的隶书,汉朝时,隶书成为官方字体,因此先秦古文和小篆在三国时已经不使用,所以不是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故C项错误;
甲骨文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汉字成熟了,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A.本身说法不正确,排除。
B.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C.是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据材料“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这一政治制度的变化,分析根本原因要从经济角度入手,正确。
故选:D。
6.【解答】《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题目问的“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中的“当时”指的是战国时期,其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因此,应该是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这才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解决之道。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7.【解答】A.材料未体现秦完成统一的内容,故A项错误;
B.材料中“陈涉”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以应陈涉”“莫不响应”表明,陈胜起义得到天下云集响应,故B项正确;
C.材料未涉及楚汉战争,故C项错误;
D.材料未涉及西汉王朝的建立,故D项错误。
故选:B。
8.【解答】材料主要说的是活字印刷术,而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昇创造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距今大约近1000年,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
9.【解答】A、历史体现文明,地理则体现自然,通过对地理环境的研究,来寻找地理环境对历史文明的影响,故正确;
B、地理因素可能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但这不是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故错误;
C、材料中没有涉及价值观念的信息点,故错误;
D、对地理的研究与展现历史发展进程没有关联,故错误;
故选:A。
10.【解答】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算筹演变成算盘。中国的穿珠算盘,制作简单,物美价廉。算盘“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珠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算运算法变成口诀,流利顺口,大大加快了运算速度。题干显示的成语明显与珠算相关,故D正确。
ABC均与题干成语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故ABC错误。
故选:D。
11.【解答】题干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那个人抱着布匹来换丝,并不是真的换丝,而是来谈论婚事,并不是我约期又悔改,而是你没有良媒;
A、材料中抱着布匹来换丝,而是直接来谈论婚事,说明有一定的自由,故错误;
B、材料中抱着布匹来换丝,体现了一种物物交换的形式,故正确;
C、中国古代的婚姻一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错误;
D、材料中未涉及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的信息点,故错误;
故选:B。
1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雄据北方;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偏居四川与汉中;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立足江东。所以,B项中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局势,故B正确;
曹操并没有称帝建国,取代汉朝,故排除A;
袁绍是东汉末年河北军阀,曹操没有占据西南地区,故排除C;
司马炎是西晋皇帝,没有跟孙权生活在同一时期,故排除D。
故选:B。
13.【解答】“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据此可以知道题目是指选官制度,而且这种选官制度是不分阶层的;“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则说明这种选官制度可以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和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符合题干“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故可排除A、D两项。
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不符合题干“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故B项不符合题意。
科举制使得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从而可以培养“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就有利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分析,钱穆所说的制度应为科举制,故C项正确。
故选:C。
14.【解答】材料中司马迁的观点意思“生活在现代的人,应该记住以前的道理,用它来做借鉴,但不是要一定与古人一样”即借鉴历史,但不盲从古人的意思。故D项符合。ABC项与题干不符,且表述错误,故排除。
故选:D。
15.【解答】依据题干图示中的文字“长城的修建,公元前一世纪”,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一世纪处于西汉时期,这一时期西汉国力衰弱,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匈奴,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B。
16.【解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时期是宋代。宋代时期,理学兴起,在文学艺术方面平民化色彩逐渐增强,而且货币大量流通,出现了纸币,这一时期科举制普遍化,同时官僚政治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
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错误;
C项是明清时期的特征,错误;
D项是西汉时期的特征,错误。
故选:A。
17.【解答】A.铁农具和牛耕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A不符合题意;
B.唐朝时期,丝织业和陶瓷业发达。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非常有名,唐三彩造型精美,B不符合题意;
C.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唐代不可能见到活字印刷佛经和粉彩瓷,C符合题意;
D.汉代新疆用坎儿井灌溉农田,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解答】材料反映出,辽朝在幽云十六州模仿唐朝的两税法,这是一种封建剥削方式,属于南面官的统治范畴,B项正确。
A项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C、D两项跟材料内容和史实不符,均排除。
故选:B。
19.【解答】内迁的五族谁的影响最大,这要看内迁各族的历史贡献。北魏鲜卑族的贡献:统一了黄河流域;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这样大的贡献是其他各族所不能比的。
故选:A。
20.【解答】从画面上颇值得我们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画中的教师盘腿而坐,而学生侧依次跽坐(跪坐);二是教师身边所立者,专门为教师服务和维持教学秩序。这说明汉代教师很受尊重、享有很高的地位。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汉画像石‘讲经图’”可联系到西汉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以教授、课试为职责。因此“经”应是指儒学经典。B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项表述错误,造纸术出现于西汉,但符合题意。
故选:D。
21.【解答】根据表格可知,唐朝天宝以后人口从持续增加到急速下降再到回升。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期统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所以人口持续增加;唐玄宗天宝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对社会和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由盛而衰,因此政治局势导致人口锐减,故C项正确;
AB两不是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2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欧几里德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故B符合题意;
卡利马库斯等学者首次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故排除A项;
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们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故排除C项;
希腊化时代的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故排除D项。
故选:B。
23.【解答】A.《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记述了很多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
B.泛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作者泛胜之,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但不是很完整,也不是很系统。
C.《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不是最早的。
D.《天工开物》不光是农业,还包括手工业,而且明朝时期的著作也不是最早的。
故选:A。
24.【解答】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的意图是加强皇权专制。
故选:A。
25.【解答】依据材料“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可知,元朝政治上虽实行南北分治,但文化上士人南北交流频繁。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元朝的统一,而士人南北交流频繁有利于推动南北文化的融合,因此反映了国家统一对文化融合的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
北人南往并不是受崇儒信仰的驱动,而是为了游历江南,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故C项错误;
从材料可知,元朝实行南北分治的统治政策,并不是南北交流的指向标,故D项错误。
故选:A。
26.【解答】材料“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等显示是元朝的文学成就,故C正确。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涉及的是唐朝,排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涉及的宋朝,排除B。
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C。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27.【解答】(1)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2)天干纪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纪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故答案为:
(1)垂髫;及笄;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耄耋之年。
(2)丙、壬;寅、午、亥。
28.【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疗效,故A对应④;结合所学可知,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故B对应⑥;结合所学可知,扁鹊创造望、闻、问、切诊断方法,促进了医学的发展,故C对应③;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故D对应②;结合所学可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故E对应⑤;结合所学可知,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其代表作为《千金方》,故F对应①。
(2)结合所学可知,最早载有中医基础理论的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原则;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结合所学可知,促成中医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的主要因素是在实践中建立;采纳了阴阳五行和经络等学说解释人体和病理;积累了大量诊断防治经验;医家个人努力与创新等。
故答案为:
(1)④⑥③②⑤①。
(2)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3)在实践中建立;采纳了阴阳五行和经络等学说解释人体和病理;积累了大量诊断防治经验;医家个人努力与创新等。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2分)
2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两晋指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故答案为:
东汉→三国(220—280年)(魏蜀吴)→西晋(266—316年)→东晋(317—420年)、十六国→北朝(439—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420—589年)(宋、齐、梁、陈)→隋朝统一。
30.【解答】对秦始皇的评价可用从功过两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了深远影响。
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过: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