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9 11:3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型 探究课 课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年 级 高一 时间 班级 出课人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 认识明清时期经济的新变化与思想文化新变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时空观念】通过对明清时期经济、思想方面出现的新现象进行梳理,认识明清经济与文化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文字史料相结合认识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的新变化,初步培养图文互证的历史意识。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中西对比,认识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落后,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往往与危机并存,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 点 明清时期在经济、文化、思想、科技领域的新变化。
难 点 明至清中叶面临的危机。
问题探究式、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课前 准备 课件准备、班级分组准备、《学案》
“导引-探究-提升”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学法指导
导入 新课 从《盛世滋生图》直观感受明清的盛世繁华,并引导学生使用图片史料,根据图片设问明清经济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展示图片史料,随即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图片史料运用的原则:以图证史重要原则:①确定图像史料的时空定位。
学案问题设置 自主学习:根据学案结合教材,完成明至清中叶经济、文艺、思想、科技的发展的表格。 2、教师给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 3、通过展现《盛世滋生图》,思危盛世,通过合作探究:明至清中叶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角色扮演:盛世之下的帝王、士人、农民、工商业者,他们有着怎样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导致怎样的社会现状的出现?) 结合教材 自学完成
合作 探究 【时空坐标】 一、居安盛世:经济文化的发展 1、经济: 【自主学习】(学案自查)1、请同学:阅读课本P82-83,完成下表。 领域新现象(变) 经济 农 业①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农作物 。 ②多种经营方式发展, 繁多,种植广泛。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 ,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 进行生产。 商业① 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 ② 贸易的发展; ③商人群体: ; ④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 。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教师并分析经济变化的影响; 文艺(小说与戏曲): 自主学习(学案自查):阅读课本P85,完成下表。 时间作者著作题材或特点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明中期吴承恩《西游记》神话小说的杰作(浪漫主义)清中期吴敬梓曹雪芹戏曲明汤显祖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清孔尚任明清昆曲舞台演出江苏昆山一带发源,长期流行道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3、思想: 时间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明朝王阳明明朝李贽明末清初黄宗羲明末清初顾炎武明末清初王夫之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出思想的倾向:个性自由,反对专制。 4、科技: 自主学习(学案自查):阅读课本P85-87,完成下表。 类别时间人物概况总结性科技著作明朝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徐弘祖官方大型典籍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清朝乾隆西学东渐明末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明末清初利玛窦清朝西方传教士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出科技的特点:①总结性著作多。②西方近代科技传播(西学东渐)。 过渡: 引入《盛世滋生图》,回顾盛世,发现危机。引导学生得出图片史料运用的第三的个原则: 以图证史重要原则: ③挖掘史料背后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景。 合作探究:明清时期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思危盛世 合作探究:明清时期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合作学习、史料运用】:盛世之下的帝王、士人、农民、工商业者,他们有着怎样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导致怎样社会现状出现?(请根据学案史料运用的内容结合同学们的所想加以回答。) 由此,让学生切身感受明清时期的社会现状,推出中外此时期的发展对比: 在鲜明的对比冲击下,感受危机,也小结全文。 设问: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启示:盛世思危 身处盛世,只有居安思危,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才能避免走向僵化。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对本节课有大致的把握。 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只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纳即可。运用教材和图片展现明清时期经济、文艺、思想、科技方面的变化,在讲解经济的时候,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素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课堂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明清时期的社会现状,引用《盛世滋生图》,,引导学生得出盛世之下隐藏的危机,并明确图片史料运用的第二的个原则: 以图证史重要原则: ②挖掘史料背后的社会背景含义和特定的微观情景。 合作探究:明清时期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推出中外此时期的发展对比的图片,引入学案中的史料运用的材料,得出以图证史重要原则:③孤证不立。在鲜明的对比冲击下,感受危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利用史料信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全球史观看问题的观念。
训练 提升 1.(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 ①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这是一部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该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答案:D,A,D。 展示高考试题,让学生明确重难点和高考考向,通过对试题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 小结 启示:盛世思危 身处盛世,只有居安思危,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才能避免走向僵化。 从明清的国际形势情境中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从全球史观上掌握本课内容。
课后习题 拓展深化:结合所学的内容, 1.请你谈一谈对王龙提出的18世纪“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观点的理解? 2.你是否赞同王龙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试题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为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解答做准备。
板书 设计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居安盛世 思危盛世
教学 反思 1、关注初高中课程衔接,本课紧承学生初中学过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新的情境创设,更加突出问题探究意识。 2、关注“学习聚焦”,抓住核心问题,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围绕“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的设计,将苏州社会景象和中外社会发展情况两条线结合起来,形成贯穿本课教学设计的逻辑链条。 3、本课突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关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注重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历史情境创设明清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同时期西方社会发展程度,形成中外对比。再由古鉴今,思考当今国际形势下的国家治理方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