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云南10年初中语文考情及趋势分析(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云南10年初中语文考情及趋势分析(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9 07: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云南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表1 近10年文言文阅读选材分析表
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年份 课内篇目 课外 篇目 关联教材(课外篇目) 主题· 核心比较点 价值导向 阅读量
作者/出处·册别 作者· 出处 课内外 比较 2023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九下 《群书治要》 内容相同· 劝谏君主 劝谏治国·君主形象 引导学生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要有自己的判断,学会明辨是非曲直。 课内451字+课外182字
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年份 课内篇目 课外篇目 关联教材(课外篇目) 主题· 核心比较点 价值导向 阅读量
作者/出处·册别 作者· 出处 课内外 比较 2022 欧阳修《醉翁亭记》(第1段)/九上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文体相同·游记内容相同·给亭子作记 寄情山水·人生志趣 引导学生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课内175字+课外189字
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年份 课内篇目 课外篇目 关联教材(课外篇目) 主题· 核心比较点 价值 导向 阅读量
作者/出处·册别 作者· 出处 课内外 比较 2021 《左传》· 《曹刿论战》(第1、2段)/九下 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 内容相同·人物品质相同 劝谏治国·责任担当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课内262字+课外159字
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年份 课内篇目 课外篇目 关联教材(课外篇目) 主题· 核心比较点 价值 导向 阅读量
作者/出处·册别 作者· 出处 课内外 比较 2020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八上 苏轼《超然台记》 作者相同·苏轼 寄情山水·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课内115字+课外75字
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年份 课内篇目 朝代 /作者/出处 册别 考查内容 阅读量
课内 单篇 2019 《湖心亭看雪》(全文) 明末清初/张岱 九上 白描手法、冰雪人格 200字
2018 《岳阳楼记》(全文) 北宋/范仲淹 九上 忧乐观 453字
2017 《陋室铭》(全文) 唐/刘禹锡 七下 托物言志 105字
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年份 课内篇目 朝代 /作者/出处 册别 考查内容 阅读量
课内 单篇 2016 《邹忌讽齐王纳谏》(全文) 《战国策》 九下 从善如流/明君之风(齐威王) 450字
2015 《鱼我所欲也》(全文) 《孟子》 九下 舍生取义 376字
2014 《出师表》(第5、6、8段) 三国时蜀汉 /诸葛亮 九下 治国之道 (亲贤远佞) 297字
考情分析
【考情总结】2023新变化:分值减少2分。
(1)考查形式:课内外比较(10年4考:2020—2023),课内单篇(10年6考:2014—2019)。
(2)课内:2014—2019年考查的课内单篇主要选自九年级,九上选材2次,九下选材3次。
(3)课内与课外文言文的关联性:2023年两则文言文内容相同,均为劝谏君主。2022年两则文言文文体相同,均为游记;内容相同,均为给亭子作记。2021年两则文言文内容相同,人物品质相同。2020年两则文言文的作者相同,均为苏轼。
考情分析
(4)选材主题:分析近4年真题可知,课外文言文选段的主题均可对接比较阅读课内篇目的核心命题点。
(5)选材内容: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多与人物故事有关,可读性强,阅读难度不大。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人物事迹,还能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很强的教育引导意义。
(6)典籍出处:课外文言文的选材多为唐宋时期的作品。
(7)阅读量:近4年课内外比较阅读中,课外选段的字数均在190字以内。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新考法 · 文本组 合形式 主语料链接辅语料 2023北京[《记承天寺夜游》链接《杂题(其一)》+《词苑丛谈》]、重庆A卷[《曹刿论战》链接《左史比事》(节选)]、重庆B卷(《陋室铭》链接“铭, 名也……”)等
诗文 联读 2023山西(《曹刿论战》+《出师表》+《过零丁洋》+《老子·第六十三章》)、甘肃兰州[《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节选)+《邠州建学记》(节选)]等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新考法 · 文本组 合形式 群文阅读 2023浙江宁波[《诫子书》+《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颜氏家训》+《战国策·秦策五》(节选)]等
创设活动情境(整个板块/ 整卷) 2023 浙江温州(“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戏曲生活市集中的【打卡高明亭】活动)、浙江杭州(“钱江潮涌”专题探究活动)、浙江宁波(“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活动)等
表2 近10年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表
1. 实词解释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23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私我也 (2)时时而间进 均为课下注释
《群书治要》 (3)今邯郸去魏远于市 (4)愿王察之也 可通过迁移法推断出意思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22 《醉翁亭记》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 均为课下注释,涉及1个文言现象
(“翼”词类活用)
《黄州快哉亭记》 (3)谪居齐安      (4)以览观江流之胜 均可迁移至课内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21 《曹刿论战》 (1)又何间焉 (2)小大之狱 均为课下注释
《乐全先生文集叙》 (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 (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 均可迁移至课内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20 《记承天寺夜游》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3)盖竹柏影也 均为课下注释
《超然台记》 (4)皆可以饱 可迁移至课内,涉及文言现象
(“饱”词类活用)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19 《湖心亭看雪》 (1)大雪三日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涉及1个文言现象
(“雪”词类活用)
2018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 (2)宠辱偕忘 均为课下注释,涉及1个文言现象
(“具”通假字)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17 《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均为课下注释,涉及1个文言现象
(“名”词类活用)
2016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均为课下注释,其中“孰”还为课后习题,涉及1个文言现象
(“孰”通假字)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2015 《鱼我所欲也》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此之谓失其本心 均为课下注释,涉及1个文言现象
(“得”通假字)
2014 《出师表》 (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2)以彰其咎 1个课下注释(彰)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考情总结】 (1)考查形式:以填空的形式考查。2021—2023年为2个课内实词+2个课外实词;2020年为3个课内实词+1个课外实词;2014—2019年均考查2个课内实词。 (2)实词形式:在所考查的实词中,仅2020、2015年分别涉及1个二字词,其余均为单字词。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实词 选词特点
(3)实词出处:选自课内文言文的21个实词,18个课下注释,3个非课下注释;选自课外文言文的7个实词,5个可以迁移至课内其他篇目,2个可以通过其他迁移法推断出意思。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新考法 依托答题支架 2023重庆B卷(8题比较辨析词义、借助偏旁释义、语境推导词义、以今证古,理解词义),河南(13题词语推断法、查阅词典法、课内迁移法),福建(7题联系课文解释词义、根据词典推断词义、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浙江嘉兴、舟山(14题文言现象——词类活用),甘肃兰州(6题查阅词典法、课内迁移法、联想词语法、结合语境法)等
2. 句子翻译
年份 篇目 真题句子 选句特点
2023 《邹忌讽齐王纳谏》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窥镜”“弗如远甚”为课下注释
《群书治要》 (2)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 “及”“反”“遂”可迁移至课内
2022 《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全句为课下注释
《黄州快哉亭记》 (2)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动心”可迁移至课内
年份 篇目 真题句子 选句特点
2021 《曹刿论战》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遍”为课下注释
《乐全先生文集叙》 (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 “任”可迁移至课内
2020 《记承天寺夜游》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耳”
为课下注释
《超然台记》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观”
可迁移至课内
年份 篇目 真题句子 选句特点
2019 《湖心亭看雪》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拏”“拥毳衣炉火”为课下注释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更有此人”为课下注释
2018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全句为课下注释
(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芷汀兰”“郁郁”为课下注释
年份 篇目 真题句子 选句特点
2017 《陋室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全句为课下注释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为课下注释
2016 《岳阳楼记》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尺”“昳丽”为课下注释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讥于市朝”“闻”为课下注释
年份 篇目 真题句子 选句特点
2015 《鱼我所欲也》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是心”“丧”为课下注释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辩”“何加”为课下注释
2014 《出师表》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贞良死节”为课下注释
(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咨诹善道”“雅言”为课下注释
年份 篇目 真题句子 选句特点
【考情总结】 (1)考查形式:近10年均考查两句,自2020年考查课内外比较阅读起,每年均考查1个课内句+1个课外句,所选句子均为文言文的重点句。 (2)内容分析:选自课内文言文的翻译句子均有课下注释中的词句,选自课外文言文的翻译句子均有重点实词可迁移至课内。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课内知识做课外题。
3. 文意理解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23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邹忌对身边小事观察得出的结论,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分) 劝谏艺术(结果)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与《群书治要》 17.【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的魏王,在处事的风格上有何不同?(2分) 从善如流/明君之风(齐威王) 教材“思考探究”二、(2)题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22 《醉翁亭记》 17.【甲】文中“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两次问答在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作者情感 教参“整体把握”
《醉翁亭记》与《黄州快哉亭记》 18.【甲】【乙】两文中的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4分) 乐观豁达 教参“整体把握”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21 《曹刿论战》与《乐全先生文集叙》 17.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3分) 责任与担当(家国情怀) 教材“积累拓展”六题(曹刿品质)
《曹刿论战》 18.【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3分) 人物形象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20 《记承天寺夜游》 17.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景艺术 教参“教学设计”3.(2)
《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 1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 乐观豁达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19 《湖心亭看雪》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手法 —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文人雅趣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18 《岳阳楼记》 16.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3分)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览物情 —
17.本文“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和《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3分) 忧乐观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17 《陋室铭》 16.作者给自己的陋室作“铭”有何用意?(3分) 托物言志 —
17.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语言特点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16 《邹忌讽齐 王纳谏》 15.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3分) 劝谏艺术 —
16.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3分) 从善如流 /明君之风(齐威王)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15 《鱼我所欲也》 1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 论证方法 —
15.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舍生取义(义利之辨)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2014 《出师表》 13.先帝为何会对桓、灵之事叹息痛恨?(2分) 治国之道(亲贤远佞) —
14.先帝遗诏中曾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治国之道(亲贤远佞) —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考情总结】2023新变化:分值减少2分。 (1)考查形式:每年考查2道简答题,自2020年考查课内外比较阅读起,每年均考查1道课内文意理解题+1道课内外比较文意理解题。 (2)内容分析:均从文章核心知识点出发考查。近4年,每年至少有1道题的设问可溯源至教材课后习题或教参“整体把握”“教学设计”。 (3)涉及考点:①内容理解(10年5考):A.理解与概括角度[2023、2022(课内外比较,同中求异)];B.理解与分析角度[2018(课内比较,求同求异)];C.提取概括角度[2020(课内外比较,相互印证)];
考情分析 年份 篇目 真题设问(加粗内容为审题关键) 核心命题点 设问溯源
D.原因分析角度(2014)。②句子赏析(10年4考):A.句子作用角度(2022);B.手法角度[2020(任选角度),2019(表现手法——白描),2018(修辞——拟人、夸张)]。③论证方法:2015(比喻论证)。④语言特点:2017。⑤情节作用:2021。⑥人物形象(10年3考):2023、2021(课内外比较,求异/求同)。⑦主旨情感(10年3考):2019(生活情趣),2017(作“铭”的用意),2016(概括道理)。⑧拓展探究(10年3考):2016(谈认识——齐王形象),2015(谈看法——舍生取义),2014(谈理解——治国之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