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11:15:44

文档简介

怀化市2023-2024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测试生物
一、单选题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图为人体某器官结构示意图,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论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均是④ B.若该器官是肺,则运动状态下的 O2 浓度 A 处高于 B 处
某病原体感染导致①所在管道的盲端堵塞,可导致⑥总量增多而引起组织水肿
若该器官是肝脏,则饥饿时 A 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 B 处
近段时间狗咬人事件频发,当人受到狗的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到惊吓后,血糖浓度升高,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功能加快B.受到惊吓后,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出现呼吸急促现象C.此时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当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会引发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下丘脑热敏神经元感受阈的高低决定体温的高低,这个阈值称为体温调定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 为 37℃。若某病原体侵入人体内环境,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到 38.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体温调定点上移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感冒“发烧”持续 38. 5℃不退的原因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退烧”时,机体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舒张、出汗增多来增加散热
D.机体发热时内环境稳态失衡,酶活性均降低,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哮喘是由过敏原引起的,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 IgE, IgE 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 质引发哮喘,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原理,IgE 的量越多,哮喘症状越严重
IgE 与肥大细胞结合后,产生组胺和其他化学物质,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下降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的过敏原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船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下图 1 所示;下图 2 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情况;下图 3 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作用情况。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一段时间后,图 1 所示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背光生长
若图 1 中茎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p 的范围是 m<p<2m
图 3 中②可表示的是顶芽,c-d 表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若把图 1 装置放回地球同时去掉光源,植物根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近地侧生长素浓度 r 的范围是r>2m 6.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 10~12 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 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蝗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B.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 K 值
C.蝗灾发展期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应尽早防治D.前 18 个月沙漠蝗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近似“S”形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B.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残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下图为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 表示营养级,其中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为 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海水立体养殖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2488kJ/(m2·a)
能量从 M 流向 N 时的传递效率约为 11. 8% D.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使牡蛎的产量降低
研究发现,线粒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如丙酮酸经氧化脱羧形成的乙酰辅酶 A 可调控细胞核内某些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功能。如图为 T 淋巴细胞的线粒体部分调控关系的示意图,其中 NFAT 蛋白为 T 细胞核活化因子,在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重要基因转录中起关键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乙酰辅酶 A 经过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 CO2 和 NADPH
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 NADH 在线粒体基质中与 O2 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图中相关基因的组蛋白乙酰化,激活其转录,此过程中该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 D.线粒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可进入细胞核调控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转录,提高机体免疫力
10.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类型和去向(d 表示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方式不相同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是 b1+c1+d1
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1/(a1+b1+c1+d1)×100% 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11.下列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占用资源的情况,称为生态位
B.生物富集的渠道与能量流动渠道相同,与物质循环一样具有全球性C.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平衡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工程建设会增加生态足迹,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原理
12.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当 BC 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使 GC 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 内源性大麻素与甲膜和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发生相应的作用。据此分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甲膜,使 BC 释放的谷氨酸增多
B.内源性大麻素作用于丙膜,进而使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降低导致 Ca 通道活性上升
C.细胞 AC 与细胞 BC 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甲膜
D.正常情况下,甘氨酸受体和 Ca 通道不会成为内环境的成分 二、不定项
13.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均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升高血糖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是反馈调节的体现C.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可由垂体释放,弥散到体液中作为信使传递信息D.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成、卵细胞的生成和第二性征出现
14.下图表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 3 种植物激素含量以及小麦籽粒质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3 种激素在小麦籽粒形成的同一阶段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小麦籽粒质量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含量,与其它激素关系不大
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成熟后期 3 种激素的含量均较低
小麦籽粒的形成本质上受到基因表达的调控,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15.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可称为生态位。斑点叉尾鱼和鲢鱼是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人们常常将它们混合放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对两种鱼所摄取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研究绘制了下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d 越小说明两种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激烈
B.b 越大说明斑点叉尾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对生态位的研究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斑点叉尾鱼和鲢鱼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16.2023 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湿地保护和湿地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 )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法
恢复湿地建设要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体现了协调生态学原理
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禁止对湿地的开发和利用D.湿地修复过程中既要减少对原物种的破坏,又要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三、非选择题
17.(14 分)长期紧张、熬夜、营养不良等可导致人体头发提前变白,出现所谓的“少年白头”现象,其相关调节机
制如图 1 所示,其中 NE 是去甲肾上腺素。图 2 是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 1 分析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时可分别作为 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导致黑色素细胞减少而引起头发变白。
图 2 中,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 A 末梢内 NE 合成后储存在 中,NE 释放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图 2 中,NE 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可以使后膜 ,从而导致 Na+ 内流产生兴奋,而当 中 NE 含量过多时,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自身受体 a2,通过 调节机制抑制前膜释放从而避免 NE 含量继续增多。
图 2 中,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 A 释放的 NE 还可以作用于谷氨酸能轴突末梢(B)上的突触前异源性受体 a1 和 a2, 分别促进和抑制谷氨酸释放,由此可推知,受体 a1 和 a2 的结构 (选填“相同”或“不同”),神经递质的这种调节方式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18.(10 分)mRNA 疫苗是一种免疫效力好,生产周期短的核酸疫苗。但长期以来,不稳定性和体内递送效率低下等问题都限制着 mRNA 疫苗的应用,科研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图 1 是 mRNA 修饰示意图, 图 2 是 mRNA 疫苗免疫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中,将正常 mRNA 尿苷中的 进行修饰。修饰 mRNA 进入细胞后经 过程产生抗原肽,加工后运输到细胞表面,该细胞相当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细胞。
据图 1 分析,经 mRNA 修饰后的mRNA 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有 。疫苗生产加工时会用脂质膜对mRNA
进行包裹,其意义有 。
19.(10 分)金银花开花时,其颜色先白后黄,白色金银花两三天后变成黄色。金银花的茎不能直立生长,需要缠绕支柱上升(如图所示),缠绕现象主要是生长素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茎缠绕生长的原因最可能是缠绕茎内侧由于支柱接触的刺激导致内侧生长素浓度 (填“>”“<”或“=”) 外侧浓度,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较 (填“高”或“低”),所以外侧生长较 (填“快”或“慢”)。 (2)研究表明,植物茎旋转缠绕的方向特性,是它们各自的祖先遗传下来的本能,是由各自遗传基因控制的。在漫长的进化历程里,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缠绕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空间,使其生长发育得更旺盛,它们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就随时朝向东升西落的太阳运动。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 (三个方面)共同完成。
(3)有科学家认为金银花变色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可能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证明是否与乙烯相关,请以一定浓度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稀利、金银花植株为实验材料,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20.(16 分)某湿地经过多年科学有序的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空间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惹人驻足。为保护某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此湿地,一个多世纪内其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甲,图乙是在某调查阶段该物种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甲可知,该物种在增长速率最大时的种群数量大约是 只。据图乙可知,该种群在第 5 年时年龄结构
是 。第 5-20 年间,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 年。
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S”形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 (填“前”或“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 K/2 左右,用 (方法)调查该种鱼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 (填“多”或“少”)。
图 1 是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相关实验,并测得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
分析图 1 实验数据得知,在 0~7d 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形增长,超过 7d 之后,由于 原因(至少答出两点),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 100 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上图,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为 个/mL。
21.(10 分)松花湖是 1937 年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是吉林省的最大湖泊。如图 1 为松花湖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松花湖及周边区域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 1 中所示之外,还有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秋季松花湖层林尽染,处处彩色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松花湖还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生态学家对该湖泊乌鳢种群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图 2 中的“*”表示调查结果,据调查结果可判断该乌鳢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 。
乌鳢和鲶等大型肉食鱼类在捕食鲢、鲤等时,遵循“收割理论”,即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此现象有 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B
6.C
7.D
8.C
9.C
10.C
11.B
12.D
13.C
14.CD
15.CD
16.BC
17.(1)神经递质和激素
(2) 突触小泡 控制物质进出
(3) 钠离子通道通透性增加 突触间隙 (负)反馈
(4)不同
18.(1) 尿嘧啶 翻译 抗原呈递
(2) 稳定性好,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为了防止mRNA疫苗被细胞内的相关酶降解,增强mRNA疫苗的稳定性和递送效率
19.(1) < 低 快
(2)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3)将白色金银花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施加适量蒸馏水,另一组施加等量一定浓度的乙烯利,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两组花色变化情况
20.(1) 1000 增长型 20
(2) 后 标记重捕法 多
(3) 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培养液pH下降 1.2×108
21.(1)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等生产者 直接和间接
(2)衰退型
(3)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可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生物的生存腾出空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