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下科学-期末专项复习卷(二)-第二章 光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八下科学-期末专项复习卷(二)-第二章 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6-08 15:55:18

文档简介

期末专项复习卷(二)
参考答案与解析
25.10;放大镜
26.凸透镜;实;照相机
27.望远镜;放大镜
28.甲;丁
29.漫反射;实像
30.OG;30;右
期末专项复习卷(二)
第二章 光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吸收
B.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设备能接收条形码反射的光
C.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D.扫描器能识别条形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3.如图所示,从竖直悬挂的平面镜内看到一个悬挂在对面墙上的钟面上的指针位置,此时时间是(  )
A.7︰25 B.6︰35 C.5︰25 D.4︰35
4.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
5.阳光斜射到银幕上,发生反射的情况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6.平时我们能在公园的湖里看见天上的云和水里的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B.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鱼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C.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鱼是折射形成的实像
D.云是折射形成的虚像,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7.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8.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9.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
10.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
11.振宇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8cm C.6cm D.4cm
12.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现将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过程中,关于看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先成虚像后成实像;②笔尖一直变长变大;③到某一位置时,笔尖突然改变方向;④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13.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
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情况制成的
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
14.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的是(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15.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6.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的距离不能超过(  )
A.1m B.2m C.3m D.4m
17.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18.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湖边高出水面30m的山顶A处,望见一艘飞艇停留在湖面上空某处并观察到飞艇底部标志P点的仰角为45°,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为60°,则飞艇离开湖面的高度为(已知,只考虑镜面反射,不考虑折射)(  )
A.111.96m B.81.96m C.84.32m D.114.32m
19.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20.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儿观察药瓶子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
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21.二维码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用手机上的照相机镜头将图象“扫入”手机中就能读取信息,“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二倍的镜头焦距,二维码经过手机镜头所成的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2.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
23.天黑了,小明打开客厅的灯,会在窗玻璃上看到另一个“自己”,这是由于   形成的;同时,小丽玩起了手影游戏,墙壁上的“大雁”是由于   形成的。
24.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次,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θ=45°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   个,镜鼓旋转的转速是   转/min。
25.如图所示是张欢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6.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   像(建填“实”或“虚”),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   (写一种)。
27.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28.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   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   图。
29.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鼠标垫(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到鼠标内的光学感应器。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
3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    度,分界面的   (左/右/上/下)侧是空气。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3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增大入射角i会观察到反射角r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
(2)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看到反射光线OF   靠(“靠近”或“远离”)法线。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32.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   (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33.小强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1)探究前,小强让一束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由图1可知,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探究时,小强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了下表所示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物距/cm
50
40
35
30
25
20
15
像距/cm
12.5
13.3
14
15
16.7
20
30
由上表可知,第3次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   的实像,第7次成的像比第6次成的像   (选填“大”或“小”)。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蜡烛的像仍在光屏中心,应将光屏向   移动。
(3)探究后,小强总结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图2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小强正确判断出了这是倒立、   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则应向   移动凸透镜。
四、作图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题各2分,共4分)
34.如图所示,已知一束光的一条边缘光线a的传播光路,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另一条边缘光线b的传播光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光学元件。
35.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第34题图 第35题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