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8 18: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增强文言语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想学有所成,想成就一番事业,不经一番磨砺是很难成功的。追思古人那凿壁偷光的专心,闻鸡起舞的恒心,悬梁刺股的决心……抚古思今感慨良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明学士宋濂,看看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最终学有所成的。(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号﹏﹏﹏﹏﹏﹏。
2.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叩(kòu)问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qiè) 曳(yè) 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3.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致书:取得、得到。
既加冠:已经。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大。
尝趋百里外:曾经。
从乡之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稍降辞色:略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持汤沃灌:浇洗。
寓逆旅:居住。
右备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2)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用)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
与朱元思书(信)
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其:俟其欣悦(他)
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至:礼愈至(周到)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达)
若:烨然若神人(好像)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忧,忧虑)
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
故:故余虽愚(连词,所以)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故意)
道:益慕圣贤之道(名词,学说)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动词,说)
质:援疑质理(动词,询问)
非天质之卑(名词,本资,资质)
(3)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4)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手自笔录(名词作动词,动手;名词作状语,用笔。)
余立侍左右(名词作状语,站着。)
(5)古今异义词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这,此。今义:判断词)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表趋向)
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作者链接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曾受业于元末有名学者吴莱、柳贯等,以文章著名。元代至正年间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借口父母年老,坚辞不就,入山隐居著述。朱元璋起义后,接受朱元璋征聘,任江南儒学提举和太子经师,后官至《元史》编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部主事等,负责或参与《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制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5.文体链接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设问导读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节奏。
【交流点拨】余/幼时即嗜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同舍生/皆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
3.翻译下列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4.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总写,突出勤奋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 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第二段:详写,突出艰苦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四、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无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借书,
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总写:勤奋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师:从乡之先达
为师严厉: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求学艰难——受人照顾
详写:艰苦
学习生活艰苦——乐以忘忧
五、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勤奋求学的典故。
【交流点拨】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