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交通是指人、物和信息在两地之间的往来、传递和输送,包括运输和通信两个方面。狭义的交通专指运输。”
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新变化
陆路
水路
海路
邮路
陆路
水路
海路
航空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交通的变迁
运输
通信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单元框架
主线:交通运输与社会生活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Transition in water and land transportation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阅读P69导言,了解人类运输方式的变化。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轮车的发明创造,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考:为什么轮车的发明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01
1.天然道路
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鲁迅认为的“路”是怎么来的?
你认同他的看法吗?(试着用课本里面的话来回答)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陆路交通:天然道路→人工道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一)陆路交通:2.人工道路
(1)世界 古罗马:各行省连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罗马大道的路线设计是按照城市的军事重要性展开的,一级城市之间的大道尽量笔直,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二级城市用支线连入大道,以此类推。……随着罗马向外征服,大道的军事用途逐渐下降,经济用途逐渐上升,罗马路网逐渐从运兵网下沉为物流网。
——李筠《罗马史纲》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一)陆路交通:2.人工道路
(2)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直道:公元前212年蒙恬从咸阳修建向北延伸的直道,逢山劈石、遇谷填高,仅用时2年半,长约700千米。
五尺道:秦在西南山区修建,云南与四川重要商道,因路宽五尺,故名五尺道。
秦朝直道
材料 (秦)为弛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思维拓展一:秦朝交通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背景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特点:①以都城为中心;②分布广(全国);③类型多样化;④连通性(道路网);⑤水陆并举。
2、背景:①政治:国家统一,中央集权;②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③思想:法家思想。
3、影响:
(1)积极:①有利于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②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③信息传递;④军事价值;⑤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⑥促进文化交流。
(2)消极:劳民伤财,增加百姓负担,激发社会矛盾,导致秦的速亡。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思维拓展二:根据材料分析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共同作用和不同点?
材料: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相同点:①加强对全国控制,巩固国家统一;②推动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③以首都为中心;④军事目的强;促进交通事业发展。
不同点: ①目的: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侵略相联系;
②体系: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
③特征: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
大通道——丝绸之路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朝: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中国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唐朝主要交通干线
驿道、站户、急递铺
材料2 当时(唐朝)每隔30里路设一驿。全国共有1643所驿站,其中陆驿占1297所,水驿260所,水陆两兼的驿有86所。驿站由兵部属下驾部司之驾部郎中管理。驿站每年有马死、马伤或马之体重有增减时均须呈报政府。驿站的马绝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如私人擅自借用,则须受罚。
——钱穆《中国经济史》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
(一)陆路交通:
2.人工道路
①秦朝:
地域 时期 表现
西方 罗马 帝国 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
的盛况
中国 秦朝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汉代 贯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
唐代 驿道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 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归纳总结: 古代中外陆路交通。
时间 表现
中国 春秋
秦朝
隋朝
元朝
西方 法国
荷兰
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
两大水系
已有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
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17世纪开通米迪运河
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
体现出政治中心
北移带来的影响
古代中国和西方开凿的著名的人工运河。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
(二)水路交通:运河的开凿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总长度超过100公里, 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使得该市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
知识拓展:观察地图指出元朝大运河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和意义?
变化:裁弯取直,不再经过洛阳,增加海运。
隋朝
元朝
原因:政治中心北移和经济重心南移
意义: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便于巩固统治,贯通南北促进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
1.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解决了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2.“始皇派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征。不久把河套收复,并且进展至套外,始皇将新得的土地,设了九原郡。为谋北边的一劳永逸 .始皇.....又经始两件宏大的工程。”这“两件宏大的工程”是
A.驰道和长城 B.驰道和灵渠 C.直道和长城 D.直道和灵渠
3.唐朝,大运河将长安、洛阳等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朝大运河( )
A.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4.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小路,是人类为了穿越溪流、沼泽或山丘,而将沿途的大石或巨木清理之后形成的栈道,这些栈道得到平整和加宽后,就满足了人和牲畜往来通行的需要。这反映了
A.社会制度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 B.社会需求是人工道路出现的动力
C.交通是经济活动频繁发展的前提 D.农业活动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良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02
时期 探索
西汉时期
宋元时期
明朝时期
1、中国古代对海洋探索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粱录》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
太平洋诸岛活动
(复活岛)
特点
①受制于航海技术, 活动范围有限,局部探索;
②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2.西方古代对海洋探索
(1)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487
迪亚士
1497-1498
达·伽马
1492
哥伦布
1519-1522
麦哲伦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3、西方近代对海洋探索
时间 航海家 探索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到达纽芬兰岛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
留下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线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
合恩角
1642-1643年 塔斯曼 到达新西兰和
塔斯马尼亚岛
卡伯特
卡蒂埃
哈得逊
巴伦支
俄罗斯人
塔斯曼
德雷克
3、西方近代的海洋探索
(2)其他探索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869年开通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1914年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4.国际运河开通
5.张方平在(《乐全集》中提道:“大众所聚,故谓之京师。有食则京师(北宋开封)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这论证了
A.定都开封的必要性 B.建立政权的可能性
C.民众支持的关键性 D.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6.当时被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水路枢纽,其通航后将欧亚之间的航路缩短了将近一半。列强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最看重的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利益 C.海洋资源 D.国际地位
7.1876年,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描写了他所看见的上海街头骑自行车情形:“车子前轮的两旁各有一个踏蹬,还有链。人骑车上,两脚踏蹬子,运转如飞。两手握横木,使两臂撑起,速度快如马车。”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
A.国人能够普遍接受新生事物 B.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C.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 D.洋务派民用工业取得一定成效
8.在不同的地区与历史时期,运河开凿的经济价值、军事作用和政治意义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下列对运河开凿价值的分析,正确的有
A.灵渠————沟通了中国的南方与北方,维护了国家统一
B.米迪运河————极大缩短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C.巴拿马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D.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西欧和南亚、东亚间的航行距离
9.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
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
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中国丧失厂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03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铁路:
1814,英国人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1825,英国“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国家纷纷修建铁路网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要求革新
技术保障
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
斯蒂芬森与蒸汽机车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1、铁路:
1876年,淞沪铁路
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詹天佑)
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第一条铁路干线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特点:
①起步晚、数量少、发展缓慢。
②区域分布不平衡。
③多为列强控制(半殖民地化)。
④从技术引进到自主设计建设。
⑤推动了社会力量壮大和近代化发展。
材料: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知识拓展:铁路建设对中国的影响
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①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加速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扩展
②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使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并成为所在地新的经济中心。
③交通:铁路的出现,推动了铁路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与铁路建设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④政治: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打破了封建时代中国的分散落后状态,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⑤社会:铁路建设对封建的陋习等,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工业革命
交通运输业革命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1819年,第一艘汽轮横渡大西洋成功
1812年,英国人
制造汽船试航成功
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远洋轮船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轮船开到中国;
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黄鹄号”模型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材料 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
1.打破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2.引进西方股份制,在中国走出一条招商引资募股方式创办的企业之路。
3.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培养了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近代第一家民用企业、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谐,便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①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②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1)中国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
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运河沿岸“东南四都”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
津浦铁路
(天津—南京浦口)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①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②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世界
伊利运河示意图
通海运河示意图
材料 伊利运河这条大动脉的成功打通也带动了纽约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纽约市的人口在运河建成之后出现了急速上涨的局面,由1820年的12万人,增长到了1860年的108万人。……曾经有位美国国会议员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伊利运河落成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的晴雨表之前都是悬挂在伦敦交易所;但是如今,全世界所有金融市场的晴雨表都转移到了美国的华尔街上。”
——文义明《贪婪的华尔街》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民信局收据
列强设立“客邮”,侵犯中国主权
大清邮政官局
1881年,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清朝电话局
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官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中国古代的邮驿
主要是为官方服务
从官方服务到民间服务
从主权丧失到争取邮政主权
客邮是西方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设立的邮政机构。1834年,英国人率先在广州开办邮局,其他国家国也纷纷效仿。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其中日本开办的数量最多。客邮的设立,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阻碍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清末陕西邮差
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的因素、特点和影响。
①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扩展。
②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
③交通:推动了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④政治: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⑤社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
3.影响:
(1)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2.特点:
①起步时间晚、数量少、发展缓慢②区域分布不平衡③多为列强修筑并被他们直接或间接控制④从技术引进到自主设计建设⑤推动了社会力量壮大和近代化发展。
(2)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1.因素:
有利:①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②中国政府政策的推动;③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④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传统观念的束缚;③资金、技术的缺乏;④社会政局的动荡。
能力提升
水陆交通的变迁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陆路交通
水路交通
西方:古罗马道路
中国:从秦到元的道路发展
中国:灵渠、隋朝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世界:法国米迪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
古代西方:波利尼西亚人活动于太平洋诸岛、腓尼基人横渡地中海、维京人探险北大西洋及北海、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贸易
近代西方:新航路开辟、开凿运河
交通的改进,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交通与社会变迁
火车与铁路交通
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唐胥铁路、京张铁路
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汽车的出现与发展
课堂小 结
1.(2023·海南卷)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1.B【详解】材料强调,1874年到1892年轮船招商局年年盈利,但盈利原因是因为官方扶持,如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而不是依靠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等,这并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在创办初期不处于劣势,不等于实力可以匹敌洋商,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主要目的是为军用企业提供资金,故“专意谋取贴补”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轮船招商局得到官方扶持,不等同于“享有垄断特权”,排除D项。故选B项。
对点训练
2.(2023·北京卷)“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 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 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B【详解】时空是:汉朝(中国)。②根据材料“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符合题意;④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说明汉代时期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符合题意;①根据材料信息,材料描述的是丝绸之路的繁荣,但无法判定是否为丝绸贸易,不符合题意;③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在西域地区是否设置了郡县,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瓷窑多建在运河或自然河流附近,体现了当时水运的发展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唐朝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排除A项;直到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唐代瓷窑选址优先运河和自然河流附近,不能说明瓷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辽宁卷)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4.A【详解】“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体现了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①正确;“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说明当时铁路运输业得到发展,能够长距离的运输货物,②正确;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斯威夫特创办的肉类加工厂是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而且肉类加工本身不属于机械生产,也不属于现代农业,③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2022·北京卷)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