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新课导入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这句话反映了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那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会形成怎样的联系呢?
1.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能举例说出有毒物质的富集现象
学习目标
新知学习
捕食现象
请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食物链。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什么生物学现象?
食物链和食物网
树
蝉
螳螂
黄雀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食物链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食物链
食物链的书写原则
1.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2.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
3.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你能写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所包含的食物链吗?
观察与思考
用箭头连接下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
1.你连接的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观察与思考
提示:图中一共有11条食物链,它们之间相互交错。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相互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食物网
从理论上分析,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青蛙、鼠的数量会增加;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观察与思考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虽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过度放牧,草不能及时再生,导致草原的食物网会受到破坏。严重时会造成沙漠化,难以恢复原样。
过度放牧,草场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思考
这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有什么启示?
讨论水族箱中能量的来源和流动
水族箱
活动
讨论
1.水箱中各种动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2.水箱中各种植物如何获得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
3.能量如何在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量来源:
能量流动的起点: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
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来自太阳的能量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植物的残枝落叶
被兔吃掉
被狐吃掉
兔的遗体
狐的遗体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散失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上一环节的能量部分流向下一环节。
(2)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 10%-20%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煤炭
石油
厂房、汽车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
工业排放
摄食
观察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中的循环运动。
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联系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返循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有毒物质的富集
(图中的红点代表有毒物质)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沿着食物链越积越多,越是处于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就越高,这种现象叫有毒物质的富集。
随堂巩固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看不到的生物,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生态系统的两个功能是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效率是____________。
植物
细菌、真菌
4
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物质循环
10%~20%
课堂总结
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1.食物链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相互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植物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鹰
(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兔子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写法:
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有毒物质的富集:较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就越高
3.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