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4张PPT。人教新课标七下语文单元期末复习导学课件
第一单元 5课时导学+1课时写作第一单元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确凿( ) 菜畦( ) 脑髓( )
书塾( ) 蝉蜕( ) 倜傥( )
kuī( )甲 mì( )食 收liǎn( )
答案:záo qí suǐ shú tuì tì 盔 觅 敛﹒﹒﹒﹒﹒﹒【巧辨字形】
畦 qí 菜畦 田园分成小菜畦
洼 wā 洼地 田中有水成洼地﹒﹒﹒﹒(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少有人来。
②________:形容人声喧闹。
③________:鉴定和欣赏。
答案:①人迹罕至 ②人声鼎沸 ③鉴赏【词义辨析】
鉴赏 欣赏
【同】都是动词,都有“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趣味”的意思。
【异】“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鉴赏”一般是对物而不针对人。“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欣赏”的对象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举例】①她对雕塑有敏锐的鉴赏力和很强的理解力。
②2014年7月25日,第32届新泽西热气球节在雷丁顿举行。数十个造型各异的大型热气球同时升空,吸引了数万民众观看
欣赏。2.读一读,做一做
(1)从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回忆了百草园和__________的童年生活,“从……到……”表明全文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答案:三味书屋 空间转移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答案: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
化革命的主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2.图解课文 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鲁迅“旧事重提”,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做对比,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读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探究一 百草园
1.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答案:乐于观察百草园的优美景色;乐于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乐于冬天雪后的捕鸟活动。2.精读第2段,体会作者精雕细琢、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色,并完成下表。答案:【知识链接】
如何描写景物
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叫景物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一种是在写人、叙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
要写好景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要选好观察的角度,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看,或仰视、或俯瞰。 ②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景贵在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陶醉之情。
④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探究二 三味书屋
3.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哪几个片段?
答案:①提问“怪哉”;②小园玩耍(折蜡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③师生共读;④上课时偷玩(做戏、画画儿)。
4.“我”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答案: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几眼而已。探究三 品味语言
5.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精彩语句,并仿照下面的参考示例,对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或赏析。
参考示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一课一法】【即学即用】
(1)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答案:加点词生动地再现了景物的性状特征,写出了孩子的独特感受。“长吟”的调子、“伏”的样子、“直窜”的动作,在孩子眼里那么美好、那么富有情趣,字里行间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答案:作者在“蟋蟀”“覆盆子”“木莲”后面加上“们”,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它们当作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答案:用“扫”“露”“支”“撒”“系”“牵”“看” “拉”“罩”等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突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你认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请谈谈你的独到见解。
学生甲: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它不但没有百草园的美丽景色和捕鸟的快乐,而且先生迂腐,教学内容深奥难懂,教学方法守旧,学习气氛沉闷。
我的观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不乏情趣的。这里有读书的乐趣,如习字、对课,能够不断丰富知识;在这里可以放开喉咙读书;先生爱学生,严而不厉,戒尺、罚跪不常用,不过瞪几眼;同时先生读书时的动作、神态也很有趣。此外,还有寻蝉蜕、描绣像等,这些都使作者的读书生活充满了情趣。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骊歌( ) 叮嘱( ) 抽屉( )
徘徊( ) 肿胀( ) 栅栏( )
花pǔ( ) 衣jīn( ) 懒duò( )
答案:lí zhǔ ti huái zhànɡ zhà 圃 襟 惰﹒﹒﹒﹒﹒﹒【巧辨字形】
栅 zhà 栅栏 树木做成木栅栏
跚 shān 蹒跚 足步不稳是蹒跚﹒﹒﹒﹒(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②________:一吸一顿地哭泣。
③________:告别的歌。
④________:再三嘱咐。
答案:①狼狈 ②抽抽搭搭 ③骊歌 ④叮嘱【词义辨析】
叮嘱 嘱咐
【同】都是动词,两者都有告诉对方做某事之义。
【异】“叮嘱”着重于“叮”,再三嘱咐,反复叮咛,语气比“嘱咐”重;“嘱咐”含告诫劝勉语气,不带强制性。
【举例】①直到出门,妈妈还不停地叮嘱我。
②早上上学时,妈妈嘱咐我上课要专心听讲。2.读一读,做一做
(1)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答案: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2)本文在结构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双线并行。其中一条线索是______________,作者由戴夹竹桃到最后看到夹竹桃垂落为线索,重点刻画爸爸对“我”深厚的爱。其次是以________
______为线索,文章从毕业典礼起笔,引出对爸爸的回忆,感觉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答案:爸爸爱花 毕业典礼【知识链接】
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同时存在和发展的两条线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同时这种形式我们因平时接触较多而容易掌握。如果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和表现,就会使文章显得丰厚深刻,获得阅读者的认同。 (1)并行式。并行式结构中连缀文章的两条线索往往是并列存在平行发展的,文章中出现的两个事件具有同等的地位,它们或是同向映衬或是反向对比,借助两者间的关系共同指向文章中心,更强烈鲜明地表现文章主题。
(2)寓言型。寓言型材料的发展与故事合拍,就可以把故事的许多内容和情感蕴含在寓言型材料中得到表现,使主题显得丰厚而有意味。 (3)包容式。最常见的双线结构,故事的发展以一条线索为明线,另一条包容在其中的为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表面文字中能看见的贯串文章始终的,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一般是故事发展的情节,在表面用来穿针引线的线索。暗线是相对来说要从文章中分析得来的贯串文章始末的线索。暗线有很多种类,可能是人物的心理变化,可能是在某个时代下社会思想意识的变更,还可能是贯串始终的关系,或者暗中歌颂什么、反对什么等作者的想法。【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
子,台湾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
人物”。代表作有《窗》《冬青树》《城南旧事》
《婚姻的故事》《春风》《晓云》等。2.图解课文 写作背景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林海音有一个叔叔在大连参加抗日活动时被日本人逮捕。林海音的爸爸前往大连收尸,身心俱疲,回京不久,肺病复发,于1931年去世。《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从这场病写起的。探究一 故事情节
1.文中写了哪些眼前的事情?
答案:“我”坐在大礼堂准备参加毕业典礼;礼堂的钟声响了,典礼开始;韩主任讲话,同学们也唱起了骊歌;毕业典礼归来,意识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2.文中由眼前的事引发出哪些过去的事情?
答案: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六年前赖床受罚;爸爸爱花的情形;爸爸要“我”闯练,到银行汇款给日本的陈叔叔。探究二 人物形象
3.本文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请仿照参考示例,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参考示例: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赏析: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地表达出爸爸严厉的要求中饱含绵绵的父爱情意,表现出爸爸对“我”冷暖温饱的关心。【一课一法】
描写人物常用方法及作用【即学即用】
(1)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抄”“倒”“抡”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爸爸当时非常生气的心情,从而表现出爸爸的严厉,对“我”要求的严格。(2)“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答案: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爸爸希望“我”能够遇事坚强,有责任感,注重培养“我”的自立能力。
4.联系全文,结合上述分析,请概括父亲的性格特点。
答案:父亲是一位“严”在其外、“爱”在其内,重感情、喜欢花,对子女要求严格的可亲可敬的好父亲。5.“我”(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开始胆小、任性,有时懒惰,在爸爸的教导下,变得勤快、勇敢。当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时,英子表现出的是镇定、安静,她已经明白“长大”的真正含义,懂得了承担责任。【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文中很多地方写到花,怎样理解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甲:作者以“花”为线索贯串全文始末。文章开篇由“我”衣襟上别的夹竹桃花引出“我”去医院探望爸爸的情形,进而回忆“我”赖床挨打的往事,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爱;中间由爸爸生病不能料理花儿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最后写毕业典礼回来,“我”看着满院垂落的花儿,听到爸爸病逝的噩耗,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我的观点:“花”在小说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它是爸爸的象征。当爸爸身体健康的时候,花就开得很旺盛;而爸爸辞世的时候,花儿就垂落了。它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更具内涵。第3课
*丑 小 鸭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沮丧( ) 骇人( ) 迸出( )
泥泞( ) 木屐( ) 讪笑( )
jí( )妒 丑lòu( ) 火qián( )
答案:jǔ hài bènɡ nìnɡ jī shàn 嫉 陋 钳﹒﹒﹒﹒﹒﹒(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对尊长或宾客尊重有礼貌。
②________:兴致高,情绪热烈。
③________:人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
答案:①恭恭敬敬 ②兴高采烈 ③来势汹汹【词义辨析】
嘲笑 嘲讽
【同】都是动词,都有讥笑的意思。
【异】“嘲笑”侧重于用话语笑话对方。“嘲讽”侧重于讽刺。
【举例】①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嘲笑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②这部电视剧是对贪官污吏的嘲讽。2.读一读,做一做
(1)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答案:沼泽地——农家小屋——灌木林——农夫家——大花园。
(2)在种种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答案: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3)当大家都赞美丑小鸭的美时,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答案:因为他觉得自己卑微、无力和渺小,不习惯别人对他的赞美。
(4)请概括丑小鸭的性格特点。
答案:虽有自卑,但不自贱;虽屡遭厄运,但仍坚忍不拔;虽身处逆境,却从未放弃追求;它生活漂泊无依,理想却始终坚定不移,那就是追求快乐,渴望理想,崇尚自由,向往美丽。【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
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被尊为“现代童话
之父”。创作童话一百六十余篇,主要作品有
《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
《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2.图解课文 背景简介
本文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创作于1844年,《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丑小鸭”,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第4课
*诗 两 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瞬息( ) 欺骗( ) 忧郁( )
zhèn( )静 怀liàn( ) bēi( )伤
答案:shùn piàn yù 镇 恋 悲﹒﹒﹒(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忧伤愁闷。
②________: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③________:情绪稳定或平静。
答案:①忧郁 ②瞬息 ③镇静2.读一读,做一做
(1)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答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了艰难困苦等不幸(这里特指在生活中因遇到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诗人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正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意?
答案: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当你经历磨难之后回想起来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这里诗人也是在倡导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答案:面对挫折要正确、乐观地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出生于莫
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
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2.图解课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背景简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未选择的路》
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幽jì( ) 延mián( ) 路jìnɡ( )
答案:shè zhù qī 寂 绵 径﹒﹒﹒【巧辨字形】
伫 zhù 伫立 一人伫立佛像前
贮 zhù 贮存 宝贝贮存金库中(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②________:有害物质混入空气、土壤、水源等而造成危害。
③________: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④________:长时间地站着。
答案:①涉足 ②污染 ③萋萋 ④伫立2.读一读,做一做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答案:从诗歌的内容与结构看,诗中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索,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2)第一小节“那路口”指的是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
答案:是指两条路的交叉点。“久久伫立”说明作者在反复斟酌进行选择。
(3)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
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
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
“交替性的诗人”,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
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作品有成名作《波士顿以北》,另外还有《新罕布什尔》《见证之树》等诗集。2.图解课文 背景简介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第5课
伤 仲 永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答案:扳 攀 牵,引2.一词多义答案:(1)兼词,于之/代词,仲永的情况 (2)到,向/在 (3)自己/从 3.古今异义
(1)稍稍宾客其父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稍微
(2)泯然众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答案:(1)渐渐 (2)常人4.词类活用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作状语,________)
(2)稍稍宾客其父 (名词作动词,________)
(3)父异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
(4)邑人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
(5)父利其然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
答案:(1)每天,天天 (2)以宾客之礼相待 (3)对……(感到)诧异 (4)认为……奇怪 (5)认为……有利﹒﹒﹒﹒5.文言句式
(1)还自扬州。(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自扬州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使学。(省略句,省略“学”的主语“仲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从扬州回来。 (2)不让(仲永)学习。6.读一读,做一做
(1)方仲永才能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指物作诗立就”;②少年时期“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泯然众人矣”。
(2)作者认为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直接原因是“不使学”,其父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3)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答案: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语言雄健,长
于说理,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著有
《临川先生文集》。2.图解课文 背景简介
在历史上有不少名人著书立说,论述有关“神童”的问题,但对这个问题论述得比较全面的是王安石,他根据实例,从反面进行论证。为此,他特地写了一篇题为“伤仲永”的文章,对神童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进行了分析、议论。《伤仲永》是我国古代探讨神童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献。单元写作指导
第一单元叙事要完整
一件事情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总会涉及一些人物,事情也会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六个“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以时空转换为线索,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叙述都非常完整。 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读书,第一次看动画片,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帮妈妈做事……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优秀作文】
我的第一次做饭
以前我家的饭都是妈妈做的,我和爸爸只要往桌边一坐,就会有美味可口的饭菜上桌。然而昨天可就不同了,昨天的午饭是由我这位第一次做饭的“小厨师”做的。①要做饭,当然就要先买菜,做事要做完整嘛! 【专家点评】
①点题,和题目相呼应,点明第一次做饭。 上午九点来钟,爸爸骑着摩托车带我和妈妈来到菜市场正门,给了我20元钱,让我进去买菜。②开始我心里十分害怕,拉着妈妈不放。妈妈握了握我的手,鼓励我说:“吕达,你一定能行,妈妈支持你。”听了妈妈的话,我松开了她的手,攥着手里的钱,走进了市场。市场里的人真多啊,一片繁忙的景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吵得人头昏脑涨,我都快受不了了。③我快速地买好了菜,逃跑似的走出市场。②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
③场景描写生动形象,也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 到了中午十一点钟,我就开始做饭了。第一次做饭真不容易呀!淘米时把衣服给弄湿了,切菜时又厚一块薄一片,重一刀轻一刀的。听着“嗤——嗤——”的切菜声,我真想扔下菜刀不干了!④④运用拟声词,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开始炒菜了。第一道菜是炒土豆丝。我把妈妈叫来站在旁边当“顾问”。她先教我开火,我按照她说的方法,先按下开关,往左边一扭。火还没有点着,液化气“滋滋”地冒着,吓得我不知怎么办才好。⑤妈妈说:“嗨!关掉,关掉!用力往下按,对了对了……”我用力往下按,再往左扭,“啪,噗……”火着了。一会儿工夫,锅烧得直冒烟,“顾问”叫我赶快倒油,我笨手笨脚地打开油壶盖,倒了起来。油“汩汩”地往锅里倒,妈妈连声喊:“行了,行了,停,停……”我却还在倒,唉,油又倒多了。⑥我无⑤表现出一开始做饭紧张害怕的心理。
⑥语言、动作描写细致,表现了“我”炒菜时的手忙脚乱。可奈何地望着锅中的油,叹了一口气说:“唉,倒多了就倒多了吧!管它呢!”油烧得“滋滋”响,我把土豆丝和辣椒丢进锅中,“啪”,辣椒和土豆丝刚洗过,沾上了水,一下锅,油就溅了起来,溅到了我的脸上。我“哎哟哎哟”地直叫,恨不得把头缩进脖子里去。⑦妈妈见了,说:“离锅远点儿,头别低得太下。”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果然好多了。炒了几下,我又放入一点点盐和味精,管它是多还是少。又过了一会,我就把菜盛进了盘子里。⑦炒菜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情景真实。 就这样,我一共炒了三道菜。三道菜中,一道味道咸了点儿,两道又淡了点儿,但爸爸妈妈却说好吃。我想:他们是在鼓励我吧,这到底是第一次嘛!⑧ ⑧结尾简洁,详略得当。 【总评】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把第一次做饭的经过叙述得清楚、具体,语言流畅,层次分明。详写了炒土豆丝的过程,恰当地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描写得让人如身临其境。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技法一 记叙顺序应清晰
【问题习作】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凤仙花安了家。我坚持不懈地浇水,它们终于精神焕发了。刚开始它们是病恹恹的,耷拉着脑袋,似乎没救了,可我偏不信!一片片叶子泛着绿光,直逼你的眼,腰杆儿虽细,但挺得直直的。【诊断分析】这段文字,叙述顺序混乱,写凤仙花由病恹恹到腰杆儿挺直这一过程时,时间上颠三倒四。
【修改提升】
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凤仙花安了新家。刚开始,它们是病恹恹的,耷拉着脑袋,似乎没救了,可我偏不信!在我坚持不懈地浇水后,它们终于精神焕发了。一片片叶子泛着绿光,直逼你的眼,腰杆儿虽细,但挺得直直的。半个月后,居然长高了许多。写法小结一 记叙的顺序要清晰
每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要做到记叙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技法二 详略得当巧安排
【问题习作】夏天的雨是狂热的,没有丝毫预兆下,天空便开始“敲出咚咚的鼓声”,瞬间,大雨倾盆,雨,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抛洒在烟波浩渺的湖面上,点点闪闪,晶莹明亮。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之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
【诊断分析】这段文字只是简单地写了夏天下雨的过程,下雨时雨势的特点应详细来写,至于下雨之前的景象应略写。【修改提升】
夏日的雨,没有春雨的缠绵,秋雨的浪漫,她只是随心所欲地落下阵阵清新。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可一会儿就黑云压阵,这一切,全凭夏雨的兴趣。可不,还来不及多想,一阵瓢泼大雨便从天宇一泻而下,哗啦哗啦,如千万支利箭射向地面,撞碎起层层水雾;又如无数支钢针,斜密交织起一幅气势磅礴的雨帘。地上的水波在雨的玩弄下,如一排排发怒的细浪忽左忽右地嬉戏于天地间,旋转起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螺旋纹。写法小结二 妥当安排详写和略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所以要详写。技法三 记叙过程要具体
【问题习作】“你还在看电视,能考上大学吗?”爸爸朝我怒骂着,一听见“大学”这个刺耳的名词,我真恨不得冲出家门再也不回来。我不服气地反驳说:“我不要你管!”我不情愿地把电视关了,冲进房间,才不管他在背后说什么。【诊断分析】语段只是简单地写了两人争吵的过程,对于两个人的语言表达不够具体、形象,不能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修改提升】
“你看你又在看电视!你到底知不知道读书呀!看你现在这个样子,就知道是考不上大学的!”爸爸怒气冲冲地朝我吼着,一听见“大学”这个刺耳的名词,我真恨不得冲出家门再也不回来。我不服气地反驳说:“我怎么啦,我就是我,我自己的前途我自己闯,不要你管!”啪!我不情愿地把电视关了,冲进房间,才不管他在背后嘀咕些什么。客厅里又一次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写法小结三 把事情经过写具体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就需要写清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具体表现,如人物在当时情况下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表情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把人物的表现具体写出来,事情的“经过”部分也就具体而且生动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