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5张PPT。人教新课标七下语文单元期末复习导学课件
第三单元 5课时导学+1课时写作第三单元
第11课 邓 稼 先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宰割( ) 彷徨( ) 鲜为人知( )
开拓( ) 殷红( ) 至死不懈( )
呼xiào( ) qiān( )字 妇rú( )皆知
chóu( )划 diàn( )基 兽tǐnɡ( )亡群
答案:zǎi pánɡ xiǎn tuò yān xiè 啸 签 孺 筹 奠 铤﹒﹒﹒﹒﹒﹒(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__: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②__________:很少有人知道。
③__________: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④__________:每家每户都知道。
答案:①可歌可泣 ②鲜为人知 ③锋芒毕露 ④家喻户晓2.读一读,做一做
(1)本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围绕“邓稼先”写了与他有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历史背景→________→性格品质→________→沙漠创业→__________。
答案:生平功绩 民族感情 热情赞颂
(2)文章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引子”,在一百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作品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
疑》等。2.图解课文 写作背景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探究一 人物形象
1.结合文中事例说说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答案:2.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请概述两人最本质的区别。
答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他们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性格和为人。奥本海默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却忠厚平实,从不骄人。
3.“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案: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探究二 修辞手法
4.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使语言精彩纷呈,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表达效果。阅读全文,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参考示例,对其进行批注或赏析。
参考示例: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赏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四个列强侵华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列强的愤怒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一课一法】
修辞手法的分类、作用及答题格式【即学即用】
(1)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答案: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邓稼先具有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佩服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探究三 内容理解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一百年以来的历史?
答案:作者概述中国一百年以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答案: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3.文章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答案: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邓稼先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但作者对他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进行详细介绍?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我认为,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我的观点:示例一: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
示例二: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校补( ) 漂白( ) 炯炯目光( )
地壳( ) 弥高( ) 锲而不舍( )
hè( )然 zhuó( )越 jiǒnɡ( )乎不同
shuāi( )微 慷kǎi( ) 警报dié( )起
答案:jiào piǎo jiǒnɡ qiào mí qiè 赫 卓 迥 衰 慨 迭﹒﹒﹒﹒﹒﹒【巧辨字音】
“漂”的三种读音[piāo] [piǎo] [piào]
漂(piǎo)白
漂(piào)亮
漂(piāo)泊(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很不一样。
②________: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③________: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答案:①迥乎不同 ②气冲斗牛 ③兀兀穷年2.读一读,做一做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答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对于闻一多先生这样的学者和革命家,本文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呢?(用原文回答)
答案: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答案: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被誉为“农民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从军
行》《淮上吟》《春风集》《欢呼集》等。2.图解课文 写作背景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探究一 内容理解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2.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答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
3.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探究二 品味语言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答案:这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正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5.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答案: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6.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案:“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探究三 细节描写
7.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文章主题更加鲜明,请仿照参考示例赏析细节描写的语句。
参考示例:请赏析“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一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赏析:通过对闻一多先生书写小楷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一课一法】【即学即用】
(1)请分析“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一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答案: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动作、肖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革命者面对危险而从容不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2)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答案:通过对闻一多先生外貌和生活小细节的描写,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以及治学专心致志,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学生甲: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应该看到,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我们不能强求一律,说朴实的风格就好,诗化的风格就不好。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妙处。
我的观点:示例: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要吸取文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这是大家都赞同的。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厌恶( ) 深邃( ) 门槛( )
下颏( ) 重荷( ) 喧嚣( )
pán( )石 头lú( ) hóu( )躇
答案:wù suì kǎn kē hè xiāo 磐 颅 踌﹒﹒﹒﹒﹒﹒【巧辨字形】
槛 kǎn 门槛 木制门槛多古朴
滥 làn 泛滥 洪水泛滥成灾害﹒﹒﹒﹒(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__: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②__________: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答案:①杂乱无章 ②小心翼翼2.读一读,做一做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答案: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答案: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3)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答案:贝多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4)“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
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
始发表文学作品。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
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
锦集》《临窗集》等。2.图解课文【知识链接】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身于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年少时便显出了音乐上的天赋,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多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但他仍然创作了大量堪称绝唱的优秀作品。第14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迸发( ) 钦佩( ) 翘起( )
脚踝( ) 荒谬( ) 滑稽( )
白xī( ) 简lòu( ) 轮kuò( )
suǒ( )事 fěnɡ( )刺 mèi( )力
答案:bènɡ qīn qiào huái miù jī 皙 陋 廓 琐 讽 魅﹒﹒﹒﹒﹒﹒【巧辨字形】
谬 miù 谬论 言语错误真荒谬
戮 lù 杀戮 刀戈相向起杀戮﹒﹒﹒﹒(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__: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②__________:指追求享乐、放纵的生活。
③__________: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
④__________: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答案:①忘乎所以 ②寻欢作乐 ③一拍即合 ④义愤填膺2.读一读,做一做
(1)本文好像是一出舞台剧,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把内容补写完整。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人物:)核心人物是福楼拜,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主要内容:)一次朋友聚会。(2)请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描写这几位作家肖像、语言、动作的语句,并分别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答案:描写语句:略。
福楼拜:热烈激动,和蔼可亲,激情满怀,义愤填膺。
屠格涅夫:怀着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
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
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慧。(3)作者是怎样突出福楼拜这个中心人物的?
答案:采用了正衬和直接表现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这个中心人物。以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这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作为福楼拜的衬托,突出福楼拜。同时,对福楼拜进行直接描写,集中写他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他的活跃、情感丰富、思想深邃、话语深刻的特点,显示出他的才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近35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等。2.图解课文【知识链接】
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居伊·德·莫泊桑曾拜他为师。著名作品包含《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三故事》《布瓦尔和佩库歇》等。他十分注重艺术和语言的完美。他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自然主义文学的鼻祖”“西方现代小说的奠基者”。第15课
孙权劝学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通“______”,_____
答案:邪 耶 语气词2.一词多义
答案:(1)①用 ②与“为”组成“以为”,认为
(2)①了解 ②认清 (3)①掌管 ②应当3.古今异义
(1)见往事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看到,看见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答案:(1)了解 (2)三国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3)但当涉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4)及鲁肃过寻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
答案:(3)只 (4)到 ﹒﹒4.文言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军中多务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5.名句默写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1)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6.走进文本
(1)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
答案:孙权开始劝吕蒙多学点知识,可他以“军中多务”推托。孙权就现身说法、推心置腹,语气坚定而又循循善诱,“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答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答案: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4)请简要概括文中三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孙权:爱才、关爱部下、勤于读书、目光远大、善于劝学。吕蒙:坦诚、豪爽、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鲁肃:爱才敬才、彬彬有礼的文人雅士。【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图解课文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背景简介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最主要的谋士,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单元写作指导
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
记叙文常常需要写人,描写人物要抓住给人印象最深刻、最突出的特征。人的外貌各不相同,写作时千万不能写成“千人一面”。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刻画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作者善于抓住他们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动作和语言,哪一方面最富有特点,就着重描写哪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有特别崇拜的人吗?是闻一多、鲁迅、邓稼先那样的现当代名人,还是李白、孙权那样的历史人物?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小王子、哈利·波特?或者是你身边的某个人,是他的言谈举止、待人做事让你心生敬意?试以“我的偶像”为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①抓住人物的特点;②选择一两件事例表现人物性格;③不少于600字。【优秀作文】
我的偶像
我的老爸语言风趣,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一手好文章,打得一手特棒的乒乓球,还会弹琴、唱歌、说相声……因为他做起任何事情来都很专心,所以各个方面都很好。我崇拜他,他是我的偶像。①【专家点评】
①开篇直奔主题,写了老爸成为我的偶像的原因。 我先来说说学习方面。②老爸爱读书,家中一半的藏书都是他的。有一次,我不经意间翻看爸爸的一本书,呀!这是什么啊,怎么密密麻麻的像小黑蚂蚁一样,③仔细一看,原来是爸爸做的批注。后来我继续翻看其他书籍,看到爸爸不但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上,而且把书里不认识的字都写在空白的地方,注音、解释。你看,爸爸是多么严谨的人啊!②本段的中心句。
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爸爸所做的批注之多。 老爸还爱看电视,但是大多数都看有益的节目,像每天早晨的《百家讲坛》栏目,他一集也不落下。我曾经问过爸爸:“为什么你要看这么多书,看这么多有益的电视节目呢?”他只告诉我一句话:“博采众长嘛。”④④爸爸的语言虽然简短,但表现了爸爸爱看书、爱看有益的电视节目的原因。 他把职业当作事业做。每天都早出晚归,一周很少在家吃晚饭。他写稿子时能从上午一直写到傍晚。那天上完补习班,老爸接我到他单位,看着一摞摞的稿件像小山似的堆在桌子上,我惊呆了。⑤老爸对写的每一篇稿件都很重视,他总会先拟好思路,再提笔写作,之后便完全沉浸在工作之中。周六、周日他也不休息,总是趴在桌子上写东西,就连吃饭也是让我把饭放到他的书桌上。晚上一看,饭还是刚放时的模样。我劝他歇歇,他却说工作最重要,不能休息。⑥⑤“稿件像小山似的”可见爸爸的工作量之大。
⑥本段抓住爸爸“把职业当作事业做”的特点,表现了爸爸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 看,老爸的字又在展馆展出,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看,老爸的奖杯在最显眼的地方摆放,在阳光下格外耀眼。⑦
我不能像老爸一样对任何事情都很专心,但是我会向老爸学习,专心做好每一件事,决不一心二用。在学习上一定更加努力、刻苦,多看一些名著,并像爸爸那样做批注或写些读后感,而且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我决心超过老爸,我相信自己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⑧ ⑦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爸爸令人崇拜的原因。
⑧本段表明“我”的决心,这都是向偶像学习的结果啊。 【总评】这篇作文写了自己最熟悉的人物——爸爸,这样,小作者就有话可说了,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爸爸的特点,他“会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一手好文章,打得一手特棒的乒乓球,还会弹琴、唱歌、说相声……做起任何事情来都很专心”,写出了“我”崇拜爸爸的原因。语言比较质朴,但于质朴的描写中表现了爸爸的品质。如果再锤炼一下语言,多增加一些文学性就会使文章大放异彩。 技法一 认真观察抓特点
【问题习作】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哈哈地笑。我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哩!”妈妈说:“别胡说!”我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直吐舌头。“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说。“烟草有毒。”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爸爸见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衣袋里。
【诊断分析】这段文字写人物对话,只注意写人物,没有认真观察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显得干巴、乏味。【修改提升】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哈哈地笑。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哩!”妈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我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直吐舌头。“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线活,一边说。“烟草有毒。”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爸爸见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衣袋里。写法小结一 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
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听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技法二 细节描写出神韵
【问题习作】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他们没有一句话。这位青年直视着父亲,他看到父亲比原来更老了。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但马上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诊断分析】这段描写没有充分调动父亲独具个性的神情与动作,描写笼统,不能很好地表现父亲的特点。
【修改提升】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写法小结二 人物描写要注意细节
描写人物要重视细节,抓住生活中人物的细微而又具体的情节,如,细微的举动、表情、语言、动作和细微心理变化等,然后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技法三 语言描写个性化【问题习作】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没看见。”李星说。
【诊断分析】这段描写显得单调乏味。语言描写没显示出个性化特点,从这段人物语言描写上,表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修改提升】 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脚一跺:“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了。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写法小结三 个性化语言描写 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即具有人物的个性特征,语言描写时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个人”的个性特征来,能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