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8 19: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0张PPT。人教新课标七下语文单元期末复习导学课件
第六单元 5课时导学+1课时写作第六单元
第26课 猫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污涩(  ) 红绫(  ) 惩戒(  )
怅然(  ) 蜷伏(  ) 懒惰(  )
怂yǒnɡ(  ) 悲chǔ(  ) 忧yù(  )
答案:sè línɡ chénɡ chànɡ quán duò 恿 楚 郁......【巧辨字形】
蜷quán 蜷伏  小虫蜷伏菜花上
倦juàn 疲倦  人捉小虫好疲倦....(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__:不愉快的样子。
②__________:文中是不光滑的意思。
③__________:鼓动别人去做。
④__________: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逃走。
答案:①怅然 ②污涩 ③怂恿 ④畏罪潜逃2.读一读,做一做
(1)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回忆性文笔写了几只猫?重点写的是哪一只?为什么?
答案:写了三只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因为这只猫曾被自己冤枉吃鸟,而遭到责打,对于它的死,“我”有着深深的愧疚。(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用在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充满了自责,这是对自己良心的责问,包含了忏悔、负疚、痛苦的思想情感。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郑振铎,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要
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
《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等。另有《郑振铎
文集》。 2.背景介绍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3.图解课文探究一 猫的概况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答案:探究二 猫的故事
2.文中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与猫有关的故事?
答案:三妹从隔壁要来一只猫,后来这只猫生病死了;从舅舅家抱来的猫,被过路人捉去了;收养的一只流浪猫,被“我”冤苦后死了。
3.三次失去猫“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失去第一只猫:酸辛;失去第二只猫:怅然、愤恨;失去第三只猫:自责、痛苦、忏悔。4.第三只猫死亡的原因澄清后,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答案: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探究三 语言品析
5.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刻画,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仿照参考示例品析下面的语言。
参考示例: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猫的毛色、形态和性情。体现出作者对这只小猫的喜爱之情。【一课一法】【即学即用】
(1)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猫的厌恶之情,为下文发现冤屈猫后的后悔自责埋下了伏笔。
(2)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极度愧疚之情。(3)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表明了“我”认为这件事一定是花白猫所为,写出了“我”对花白猫的愤恨之情,为下文棒打小猫提供了理由。【拓展探究微博】
大家一起聊:《猫》这篇文章,文字浅显但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你能说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吗?
学生甲: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我的观点:示例:体现了“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表现了“我”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精神。第28课
*华 南 虎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胆怯(  ) 沟壑(  )    莽莽(  )
抽搐(  ) 不羁(  ) 趾爪(  )
zhà(  )栏 huǎnɡ(  )惚 斑lán(  )
答案:qiè hè mǎnɡ chù jī zhǐ 栅 恍 斓......(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肌肉不自觉地收缩的症状。文中指(心灵)因痛苦而颤抖。
②________:不受束缚。
③________:胆小;缺少勇气。
④________: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文中用来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答案:①抽搐 ②不羁 ③胆怯 ④石破天惊2.读一读,做一做
(1)对华南虎,“观众”和“我”持什么态度?
答案:“观众”对华南虎“砸”“呵斥”“劝诱”,态度冷漠、粗暴。“我”良知未泯,从老虎的“悲愤”中,感到了沉寂在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被触动,有所觉醒。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那么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答案: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的象征。“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3)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答案:这只华南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维护着自己的尊严。
(4)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那么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呢?
答案:华南虎是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的象征。“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5)“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到“屈辱”?
答案: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一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一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
家和作家,“七月派”的重要成员。著名作品有
《华南虎》《半棵树》《悼念一棵枫树》等。 2.背景介绍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诗人牛汉正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 3.图解课文第29课
*马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项鬣(  ) 遒劲(  ) 犷野(  )
阔绰(  ) 庇荫(  ) 妒忌(  )
xùn(  )良 jī(  )绊 piāo(  )悍
chuānɡ(  )痍 jī(  )形 kuī(  )伺
答案:liè qiú ɡuǎnɡ chuò yìn dù 驯 羁 剽 疮 
畸 窥......(2)据义填词
①__________:豪华奢侈,排场大。
②__________: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③__________:雄健有力。
④__________: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⑤__________: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⑥__________: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答案:①阔绰 ②庇荫 ③遒劲 ④妒忌 ⑤慷慨以赴 ⑥相得益彰2.读一读,做一做
(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
答案: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和自由奔放。
(2)人工驯养的马的外在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你概括一下。
答案:①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②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③有些带有装饰性的打扮。(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
答案: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
(4)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答案: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
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
主任,1753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主要著作
是博物志《自然史》。文体知识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它用文学的笔调,描写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既有科学的准确性,又有文学的生动性。它的科学性当然非常重要,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精确,它作为科学文艺的一种,文笔要轻松活泼、生动有趣,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融科学原理于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字之中。 2.图解课文第30课
狼1.古今异义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等
答案: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2)盖以诱敌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3)一狼径去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答案:(2)原来是 (3)走开..2.一词多义
(1)敌
(2)之
答案:(1)胁迫、攻击/敌人,指屠户 (2)助词,凑音节,无意义/代词,指狼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又数刀毙之( )(3)止
(4)意
答案:(3)通“只”/停止 (4)神情、态度/想,打算 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其
答案:指麦场/指柴草堆/指屠户/指狼场主积薪其中( )
屠乃奔倚其下(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屠自后断其股( )3.词类活用
(1)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________)
(3)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________)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动词,________)
(5)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________)
(6)止增笑耳 (动词作名词,________)
答案:(1)屠户 (2)打洞 (3)胁迫、攻击 (4)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5)像狗一样 (6)笑料﹒﹒﹒﹒﹒﹒4.文言句式
(1)一狼得骨止。(省略句,省略数词后面的量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野有麦场。(省略句,省略主语“屠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投以骨。(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骨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
(2)(屠户)往旁边看发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3)把一块骨头扔给(狼)。5.走进文本
(1)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遇狼→____狼→____狼→____狼→____狼
答案:惧 御 杀 悟
(2)屠户的机智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找柴堆做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乘胜追击,又杀死了另一只狼。(3)文中的狼有哪些特点?
答案:文中的狼有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山东淄川(今淄
博市)人。
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
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2.背景介绍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思想。《狼三则》的故事是富有深意的,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3.图解课文单元写作指导
第六单元描写要生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和事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读者虽没见过被描写的事物,但读了这些文字,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斑羚飞渡》中羚羊飞渡悬崖的细节就让我们身临其境、为之动容。
请阅读下面的题目,根据要求作文,写作中要进行生动的描写。 家里的相册里,总有一些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往往记录着你生活的点点滴滴。
请选取其中你最难忘的一张或一组。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优秀作文】
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儿时的相册,一张张旧得快要褪色的照片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翻着翻着,一张房型的彩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的珍贵……①【专家点评】
①开篇点题,由一张彩色照片引出下文的回忆。 照片上靠沙发坐着一个可爱的“胖娃
娃”,因坐不直,只好依靠着沙发。瞧她那
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弥
勒佛”!那红通通的小脸蛋,像一个熟透的
苹果。两只又黑又圆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
前方,好像是因为爸爸妈妈没在身边而感到
恐惧并努力地在寻找他们。②尤其引人注目
的是“胖娃娃”的身后有一巨幅背景画,画
上有三只可爱的羊,两只大羊中间那只幸福
的小羊,正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还在撒着②鲜活的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可爱的神态。娇呢!仔细看!两只大羊口中还吐着泡呢!噢!原来是“恭喜”两个字。三只羊的下方写着“我一百天了”“我是小羊”,上方写着当天的日期。③背景画画得非常精细,连老羊的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羊头上还扎着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呢!照片中那个“胖娃娃”就是我,那幅画便是我那亲爱的爸爸为庆祝我一百天画的。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羊的,所以,便有了这样的第一张全家福“三羊开泰”。③“我一百天了”点明了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 很普通的一幅画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沐浴其中,我像泡在糖罐里一样。④
小时候,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爸爸妈妈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我,他们却毫不吝啬。就拿照片来说,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奢侈地为我照一套生日照片,以此留下我成长的足迹。⑤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又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悉心照顾和谆谆的教诲……④照片中怎么能读出了浓浓的亲情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⑤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仍然每年给“我”照相,父母之爱让人深深感动。 每当翻阅这些渐渐褪色的照片,一股温馨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十一年的点点滴滴依稀现于眼前、耳边。⑥置身于爱的海洋,我相信,定能走过日后的风风雨雨,我也将以自己的辉煌抚慰爸妈不再年轻的脸庞。朦胧中,一个头戴博士帽的女孩向我款款走来,身边还伴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不是我们全家人的梦想剧场吗?向着那个美丽瞬间冲刺吧!一股莫名的力量充盈了我的全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⑦ ⑥由照片引发自己的感悟之情,让“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家庭的幸福。
⑦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总评】《老照片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温馨的家庭画面,作者以照片为线索,撷取了十一年的成长过程中几个感人的镜头加以描写,抒写了对亲情的感悟。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对全家福照片的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爸爸”的用心良苦和作者细腻的心理。本文的另一个特点是作者在写作中,能够体会出照片之外的深情,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操劳,拓展了文章的深度。文章结尾更是独具风格,以一种想象,写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那是作者的理想,也正是所有父母的希望。读后如沐春风,令人振奋。 技法一 独特特点,突出特征
【问题习作】
它的眼珠闪着光彩,鼻孔不断地喷着气,长长的毛,两只尖尖的小耳朵,长长的尾巴,四条腿稳稳地立在地上。
【诊断分析】读这个文段,我们不知道描写的是什么动物,因为没有描写清楚马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没有抓住马的根本特征,应写出马特有的特征。【修改提升】
它栗色玻璃球似的眼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鼻孔不断地喷着气,长长的鬃毛一直垂到颈根,只半遮半掩地露出两只尖尖的小耳朵,长长的尾巴不知疲倦地甩动着驱赶蚊蝇,长而壮的四条腿稳稳地立在地上。写法小结一 抓住本质,写出特点
要想清楚地描写一个事物,就必须准确把握它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以深刻、具体、清晰的印象。在一些同学笔下,“某一事物”往往只是“某类事物”,写作中抓住了主要特点,才能显出其个性,才不会使人感觉桥都是一样的桥,房都是一样的房。技法二 精选动词,描写生动
【问题习作】
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走不多远,又回来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的绕几转,把它细细捆缚。
【诊断分析】动词使用单一,语言不够生动活泼,不能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不能很好地介绍出蜘蛛的生活习性。【修改提升】
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转回来,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的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着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得细密到像一个布袋。写法小结二 描写要“动”出精彩
典型的动态描写,能够给人以具体、生动、传神的印象。把动作细细地分解,放慢镜头,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精确运用动词,可以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准确,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活”的印象。技法三 突出过程,身临其境 【问题习作】 突然,前面传来“嗖嗖”的声音,我很害怕。草在晃动,看样子是条大蛇!我吓呆了,这回我死定了,我只好准备等死。好长时间,蛇都没来咬我。咦,怎么回事?原来是一只野兔。我哑然失笑,回家了。
【诊断分析】历“险”的过程应该写得详细具体,可以分解为三点: (1)到底怎样的害怕?具体的神情是怎样的? (2)害怕到怎样的程度? (3)当时自己又是怎样想的?【修改提升】 突然,前面传来“嗖嗖”的声音,我不由得大惊失色。不会真有蛇吧?仔细一看,草不停地晃动,看样子一定是条大蛇了!我吓呆了,不住地后退,一不留神,绊到了一块石头,摔倒了。完了完了,这回我死定了。“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怎么就稀里糊涂地来了呢?”我闭上了眼睛,准备等死。可过了好长时间,蛇都没来咬我。咦,怎么回事?我坐起来,揉揉眼睛,前面正在吃草的大野兔被我吓着了,一溜烟跑没了踪影。我哑然失笑,原来刚才所谓的“大蛇”就是这个家伙呀!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不再提心吊胆,扔掉棍子回家去了。写法小结三 叙事过程要具体 叙述一件事,可以从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方面展现事件全过程,尽量使过程具体化、细致化,有时候还需要加入一些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