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文档属性

名称 5.2 生活中的透镜 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9 12:2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物理观念 能说出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识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科学思维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节假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单反相机、DV等摄影用具。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它们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像特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胶片相当于   ,在胶片上得到   、   的   像。

凸透
光屏
倒立
缩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   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镜头形成一个   、   的   像。投影仪上有一个平面镜对光线起   作用,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反射
凸透镜
倒立
放大

·学习小助手·
投影仪上的投影片应倒着放置才能保证屏幕上呈现正立的像。
3.放大镜就是   ,使用放大镜时,把放大镜放在物体上方适当位置,可以看到   、   的   像。


凸透镜
正立
放大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投影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实物,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构造。
1.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B
辨析实像和虚像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光屏上   接收到。

2.如图乙所示,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光屏上   接收到。
不能
2.下列物体成的像中:属于实像的是   ;属于虚像的是   。
A.小孔成像 B.平面镜成像
C.照相机成的像 D.潭清疑水浅
E.投影仪成的像 F.放大镜成的像
B、D、F
A、C、E
照相机成像特点
1.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    。

倒立
缩小
凸透镜
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
需要
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
   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   、   的实像。
缩小

倒立
投影仪成像特点
阅读课本第9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   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
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   、   的
   像。

凸透镜
倒立
放大
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   ,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议一议,填一填:
1.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   (选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大于
2.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   投影片,同时投影仪   天花板。(均选填“靠近”或“远离”)
远离
靠近
·导学建议·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要通过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明确成像特点。如果没有实物投影仪,可以幻灯机代替。
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   光线会聚而成的,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实际
异侧
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
   形成的,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
同侧
反向延长线
不能
总结:
区别 实像 虚像
概念    光线的交点 真实光线   的交点
倒立或正立        
能否被光 屏承接        
实际
倒立

反向延长线
正立
不能
·导学建议·
区分实像和虚像时,通过成像原理图说明“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通过实验说明“能成在光屏上的是实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