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开辟、翻地、播种、浇水、收获、果实”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学习作者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的原因。
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物喻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落花生等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预习课文,解决生字。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对,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品。出示落花生(课件),同学们可能对它并不熟悉,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落花生》这篇课文,了解它是怎么生长的以及它的用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这个课题,同学们可能已经猜到了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了。不过老师提醒你们不要被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哦!那好,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教师随即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并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
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花生的生长过程吧!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小故事的发生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并划出关键的语句。教师随即出示有关语句。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的品质和精神。以下是一个示例:
(1)“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抓住“尝尝”、“新”体会出“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喜爱花生。并让学生知道这是在种花生、收花生之后的事。同时引出下一部分——吃花生。
(2)“我说:‘无论人或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或长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抓住“居然”、“有用”、“无非”等词体会出“我”对花生的重视以及对它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引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教师随即板书:不图虚荣、默默奉献、有真才实学、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好处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教师随即板书:不图虚荣、默默奉献、有真才实学、对自己和别人都有好处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教育学生做一个不图虚荣、默默奉献、有真才实学的人!最后齐读父亲的话,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父亲话的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表达做人的道理——要做不图虚荣、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理。
集体交流讨论: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板书:知错就改、言行一致等品质和精神。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父亲话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精神。教师总结全文:这篇课文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四个方面来表达做人的道理——要做不图虚荣、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理。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篇课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做一个不图虚荣、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的人!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和用途,更深刻地理解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句话铭记在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背诵课文中父亲说的话,并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收集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交流。
七、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我还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