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第1课 生物与环境(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广东省中考生物复习课件:第1课 生物与环境(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13: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课 生物与环境
[填一填]
1.人出汗、呼气和排尿,植物落叶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__。蛙鸣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______。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存在______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关系,“草盛豆苗稀”体现了两者之间的______关系。
废物
繁殖
生态因素
共生
捕食
竞争
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____,其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___和________流动的。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________。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____”之称,能够______水源,保持水土等。______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能净化水质,______抗旱。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实验。
生态系统
食物链
食物网
生物圈

涵养
湿地
蓄洪
对照
[抄一抄]
刺激________ ________  繁殖________ ________   
遗传________ ________
捕食________ ________ 竞争________ ________
食物链________ ________
肺________ ________ 湿地________ ________
生物圈________ 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B.通电能运动的机器人
C.不断长大的钟乳石
D.不断传播的电脑病毒
A
2.(2023四川)春景里会看到许多生命现象,下列关于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生活需要营养
B.“惊起一滩鸥鹭”——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岸边柳树发出嫩芽”——能够繁殖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有变异现象
C
3.(2023四川)民间素有“惊蛰雨雷,小麦成堆”的农谚。农谚中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阳光
C.空气 D.温度
A
4.(2023山东)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蚯蚓能翻耕土壤
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
C.夏天温度高,细菌繁殖快
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B
5.科学家珍妮·古道尔长期深入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与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珍妮·古道尔在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测量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D
6.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学校选取裸地、草地、灌木丛三处不同的地点,每天早晨、中午、晚上测量其周围的空气湿度,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表中数据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同一地点,早晨的空气湿度最大
B.早晨的空气湿度大是因为夜里植
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C.同一时间,灌木丛周围的空气湿
度最大
D.实验说明植树造林对调节气候、
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
时间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裸地 草地 灌木丛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
B
7.(2023江苏)小红在种植番茄过程中,设计实验探究水分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组植株都浇适量的水
B.选取两株番茄植株进行实验
C.两组植株均置于黑暗处
D.两组植株都放在适宜温度下
D
8.(2023佛山)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阴暗和明亮环境中各放10只鼠妇。能准确表示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D
9.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10.(2021黑龙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A
C
11.(2022湖南)风调雨顺,草木茂盛,兔繁殖加强,狼数量随后增多。关于此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对生物产生了影响
B.上述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C.狼的数量增多对草有保护作用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被打破
D
12.(2023四川)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
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
A
13.(2023安徽)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
C.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清除稗草对生态系统没有影响
A
14.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
供①利用
C.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
②积累的毒素最多
A
15.(2022山东)小王同学依据所学知识,绘制了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乙通过①过程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B.通过捕食,乙的能量全部进入丙体内
C.图中生物之间可以构成2条食物链
D.丁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乙
A
二、非选择题
16.(改编)读图理解:南岳衡山终年翠绿,四时郁香,以风景秀丽著称。在这一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生活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还有土壤、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图一是由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有___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生产者是____。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图一中食虫鸟和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若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图二中的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
3
草→兔→鹰

分解
者/细菌和真菌
捕食和竞争

(4)若食草昆虫被大量捕杀,短期内草的数量将会______。但一段时间后,草的数量又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多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    有一种食草昆虫对植物危害大,控制此昆虫数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生物防治:可合理引入食虫鸟和蜘蛛等昆虫的天敌;②农药防治:大面积喷洒灭虫农药。请结合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选择一种合理的防治方法并简要说出理由。
你选择的防治方法是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提示:必须回答“生物防治环保/不污染环境”或“农药防治污染环境/可能产生抗药性”作为主要理由;也可补充“能有效保护天敌”“防治有效期长”等其他优点)

17.(改编)实验探究:为了探究鼠妇的生活是否受到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某兴趣班学生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根据如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该兴趣小组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法。
(2)图一表示兴趣班学生实验装置设计图,甲、乙、丙、丁四组中,对照组应是____组,图中的大圈代表圆形纸盒,其中的A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而B区面积应分成___等份,并设置成相应的环境条件。
实验

4
(3)该设计图包含了___组对照实验。丙、丁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3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甲、丁
(4)当图一的A区放入20只鼠妇后,图二的坐标表示有关丁组鼠妇的6次记录数据,从第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鼠妇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
(5)实验研究时选用2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小组进行了五次实验,应计算五次观察数据的______值。
8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

平均
完成实验后,我们应该怎么处置这些鼠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放回适合它
们生活的大自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