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

文档属性

名称 3.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23:34: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的化学变化
3.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物质的变化 ☆☆☆☆ 中考化学仍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8分。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认识化学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一些重要的科学家
人 物 介 绍 贡 献
张青莲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侯德榜 中国化学家 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道尔顿 英国科学家 ①共同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②道尔顿还提出了倍比定律 
阿伏加德罗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 ①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②探究水的组成③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2.物质的变化(必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 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宏观实质 是否 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 物质的分子会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现 象 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改变,或有可能发光、吸放热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放热、发光等
实 例 水结冰、汽油挥发、铁丝弯曲等 食物变质、汽油燃烧、铁生锈、酿酒等
联 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但在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易错易混点】
(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沥青、汽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必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 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 容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特别提醒】
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如“木炭燃烧”是木炭的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
■考点1:物质的变化
◇典例1: (2021扬州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冰雪融化 C.食物变质 D.木材燃烧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A项,高炉炼铁过程中,铁矿石转化为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食物变质过程中,物质发生缓慢氧化;D项,木材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C、D项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典例2: (2021玉林中考)下列庆祝“三月三”的活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跳竹竿舞 B.抛绣球 C.篝火晚会 D.唱山歌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跳竹竿舞、抛绣球、唱山歌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篝火晚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 (2021连云港中考)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湿衣晾干 B.铁锅生锈 C.小麦磨粉 D.滴水成冰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A.湿衣晾干 C.小麦磨粉 D.滴水成冰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
1.2 (2021湘潭中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钢铁冶炼 D.粮食酿酒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烛燃烧 C.钢铁冶炼 D.粮食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
1.3 (安徽中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eq \o(\s\up7(),\s\do5(A.烧裂矿石)) eq \o(\s\up7(),\s\do5(B.粉碎矿石)) eq \o(\s\up7(),\s\do5(C.淘洗矿粉)) eq \o(\s\up7(),\s\do5(D.取泥制坯))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A.烧裂矿石,属于化学变化,B.粉碎矿石、 C.淘洗矿粉、 D.取泥制坯,属于物理变化。答案:A
1.4古典文学是国之瑰宝,下列古诗句中哪些涉及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请填入横线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变化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物理变化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属于化学变化。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物理变化。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属于化学变化。
1.5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而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
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发生反应:H2O+3NO2=== 2HNO3+NO。现将一支充满二
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滴有石蕊溶液的水的烧杯中(如图),发现试管内液
面上升,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有试管内溶液变红色(或试管内气体变为无色等)
(写出一种即可)。
【解析】将一支充满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滴有石蕊溶液的水的烧杯中,因为二氧化氮
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发生反应:H2O+3NO2=== 2HNO3+NO。生成的硝酸使烧杯中的紫色石蕊变红
色,试管内气体由NO2转化为NO,所以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3: (2021南宁中考)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易锈蚀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答案:D
◇典例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项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B项利用熟石灰具有碱性;C项利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项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B
2.1 (2021泰安中考)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 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 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利用了醋酸的酸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B
2.2 (2021贵港港南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碘酒作消毒剂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碘酒作消毒剂,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答案:B
2.3 (德州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用于制作导线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项利用铜的导电性,B项利用乙醇的可燃性;D项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C项盐酸用于金属除锈,是利用了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答案:C
2.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 D.氮气用作保护气——没有颜色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项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B项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项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项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答案:A
2.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氧气 ②煤 ③硝酸铵 ④石墨 ⑤不锈钢 ⑥硫酸铜。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④。 (2)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③。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⑤。 (4)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②。
(5)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⑥。 (6)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①。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1) 石墨用作干电池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2)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3) 不锈钢用于制造炊具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4)煤被称为“工业粮食”,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 (5)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是硫酸铜、氢氧化钙和水;(6)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的原因是氧气能供给呼吸。
1.(2023·广东)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
2.(2023·广东)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3. (2022·广州)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B)
A. 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 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4.(2021·广州)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B)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5. (2021·广州)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C)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活性炭有吸附性 脱色制白糖
B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治疗胃酸过多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作化肥
D CO 具有还原性 工业炼铁
A.A B.B C.C D.D
6. (2020·广州)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A. 炭黑制墨 B. 粮食酿酒 C. 胆矾炼铜 D. 燃放烟花
7.(2020·广东)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C)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8.(2023·广西)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水 ② 氖气 ③干冰 ④熟石灰 ⑤活性炭
(1)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② ; (2)可用作溶剂的是 ① ;
(3)可用作吸附剂的是 ⑤ ;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③ ;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④ 。
9. (2022·广西)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蛋白质 ③一氧化碳 ④硫酸铜 ⑤盐酸
(1)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①_。(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⑤_。
(3)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④_。(4)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②_。
(5)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__③_。
10. (2022·广西百色)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纯碱 ②黄铜 ③石墨 ④维生素C ⑤二氧化硫 ⑥氧气
(1)疫情期间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⑥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⑤ 。
(3)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仪表的是 ② 。(4)可用于制2B铅笔芯的是 ③ 。
(5)有抗坏血病功能的是 ④ 。 (6)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① 。
11. (2022·广西百色,节选)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它享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的美誉。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磷 铁 维生素B1
质量分数/% 89.3 4.7 1.3 2.8 0.24 0.064 1.4 0.00006
(1)用石磨将黄豆磨成豆浆,发生了 物理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制作豆腐块的过程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过滤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铅笔折断 B.雪糕融化
C.海水蒸发 D.蜡烛燃烧
2.(2021广安中考)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白磷燃烧 B.粮食酿酒
C.面包发霉 D.干冰升华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2021成都中考)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B)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5.化学能用于物品加工,下列加工方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D)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铁水铸成锅
C.用砂纸打磨铝片 D.用葡萄酿制葡萄酒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7.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C)
A.铁钉生锈 B.煤的气化
C.工业制氧 D.烧制陶瓷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石墨用作电极
9.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B )
A. 密度小 B. 沸点低
C. 难溶于水 D. 无色无味
10.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请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二氧化碳 ③小苏打 ④熟石灰 ⑤稀盐酸  ⑥活性炭
(1)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②。
(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④。
(3)用于焙制糕点的是③。
(4)用于净水器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的是⑥。
(5)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①。
(6)可以除去铁丝表面铁锈的是⑤。
11.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碳酸钠 ②食盐 ③钛合金 ④生石灰 ⑤食醋  ⑥甲烷
(1)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⑥_。
(2)常用于制作人造骨的是_③_。
(3)家庭中常用于除去水壶中水垢的是_⑤_。
(4)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④_。
(5)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及作洗涤剂的是_①_。
(6)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是_②_。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物质的化学变化
3.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物质的变化 ☆☆☆☆ 中考化学仍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2~8分。
考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认识化学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一些重要的科学家
人 物 介 绍 贡 献
张青莲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侯德榜 中国化学家 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道尔顿 英国科学家 ①共同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②道尔顿还提出了倍比定律 
阿伏加德罗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
 门捷列夫 俄国化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 法国化学家 ①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②探究水的组成③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2.物质的变化(必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 念 。 。
宏观实质 是否 。
微观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 物质的分子会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现 象 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改变,或有可能发光、吸放热等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放热、发光等
实 例 水结冰、汽油挥发、铁丝弯曲等 食物变质、汽油燃烧、铁生锈、酿酒等
联 系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但在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 易错易混点】
(1)物质的变化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但不能仅根据现象来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的爆炸、车胎的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
(3)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沥青、汽油、柴油等,属于物理变化,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必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 念 物质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 容 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特别提醒】
在描述性质时往往有“能”“会”“有”“具有”“可以”等字眼,而在描述变化时没有这些字眼。如“木炭燃烧”是木炭的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是木炭的化学性质。
■考点1:物质的变化
◇典例1: (2021扬州中考)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炉炼铁 B.冰雪融化 C.食物变质 D.木材燃烧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A项,高炉炼铁过程中,铁矿石转化为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冰雪融化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食物变质过程中,物质发生缓慢氧化;D项,木材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生成,C、D项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典例2: (2021玉林中考)下列庆祝“三月三”的活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跳竹竿舞 B.抛绣球 C.篝火晚会 D.唱山歌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跳竹竿舞、抛绣球、唱山歌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篝火晚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 (2021连云港中考)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湿衣晾干 B.铁锅生锈 C.小麦磨粉 D.滴水成冰
1.2 (2021湘潭中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蜡烛燃烧 C.钢铁冶炼 D.粮食酿酒
1.3 (安徽中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eq \o(\s\up7(),\s\do5(A.烧裂矿石)) eq \o(\s\up7(),\s\do5(B.粉碎矿石)) eq \o(\s\up7(),\s\do5(C.淘洗矿粉)) eq \o(\s\up7(),\s\do5(D.取泥制坯))
1.4古典文学是国之瑰宝,下列古诗句中哪些涉及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请填入横线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变化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物理变化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化学变化
1.5通常情况下,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微溶于水;而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
易溶于水,且会与水发生反应:H2O+3NO2=== 2HNO3+NO。现将一支充满二
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滴有石蕊溶液的水的烧杯中(如图),发现试管内液
面上升,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还有试管内溶液变红色(或试管内气体变为无色等)
(写出一种即可)。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3: (2021南宁中考)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易锈蚀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等。答案:D
◇典例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A项利用石墨具有导电性;B项利用熟石灰具有碱性;C项利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项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答案:B
2.1 (2021泰安中考)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无水酒精擦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泥土 D.汽油清洗工具上的油污
2.2 (2021贵港港南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石灰作干燥剂 D.碘酒作消毒剂
2.3 (德州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用于制作导线
B 乙醇能够燃烧放出热量 用作燃料
C 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用于金属除锈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用于加工坚硬的物件
2.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化学性质稳定 D.氮气用作保护气——没有颜色
2.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①氧气 ②煤 ③硝酸铵 ④石墨 ⑤不锈钢 ⑥硫酸铜。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干电池电极的是④。 (2)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③。
(3)可用于制造炊具的是⑤。 (4)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②。
(5)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⑥。 (6)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①。
1.(2023·广东)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冰雪融化 C.海水蒸发 D.溪水流淌
2.(2023·广东)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道尔顿确东定了空气的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3. (2022·广州)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 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4.(2021·广州)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5. (2021·广州)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活性炭有吸附性 脱色制白糖
B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 治疗胃酸过多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作化肥
D CO 具有还原性 工业炼铁
A.A B.B C.C D.D
6. (2020·广州)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炭黑制墨 B. 粮食酿酒 C. 胆矾炼铜 D. 燃放烟花
7.(2020·广东)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大米酿酒 D.玻璃破碎
8.(2023·广西)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水 ② 氖气 ③干冰 ④熟石灰 ⑤活性炭
(1)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2)可用作溶剂的是 ;
(3)可用作吸附剂的是 ;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9. (2022·广西)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蛋白质 ③一氧化碳 ④硫酸铜 ⑤盐酸
(1)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 _。(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 _。
(3)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 _。(4)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 _。
(5)常用于工业炼铁的是__ _。
10. (2022·广西百色)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纯碱 ②黄铜 ③石墨 ④维生素C ⑤二氧化硫 ⑥氧气
(1)疫情期间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3)用于制造机器零件、仪表的是 。(4)可用于制2B铅笔芯的是 。
(5)有抗坏血病功能的是 。 (6)可用作洗涤剂的是 。
11. (2022·广西百色,节选)豆腐是由两千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它享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的美誉。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
成分 水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钙 磷 铁 维生素B1
质量分数/% 89.3 4.7 1.3 2.8 0.24 0.064 1.4 0.00006
(1)用石磨将黄豆磨成豆浆,发生了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制作豆腐块的过程涉及豆腐与水分离的环节,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铅笔折断 B.雪糕融化
C.海水蒸发 D.蜡烛燃烧
2.(2021广安中考)下列事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磷燃烧 B.粮食酿酒
C.面包发霉 D.干冰升华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2021成都中考)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5.化学能用于物品加工,下列加工方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铁水铸成锅
C.用砂纸打磨铝片 D.用葡萄酿制葡萄酒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7.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铁钉生锈 B.煤的气化
C.工业制氧 D.烧制陶瓷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其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D.石墨用作电极
9.氮能长时间保存活体组织和生物样品,主要利用氮气的性质是( )
A. 密度小 B. 沸点低
C. 难溶于水 D. 无色无味
10.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请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二氧化碳 ③小苏打 ④熟石灰 ⑤稀盐酸  ⑥活性炭
(1)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3)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4)用于净水器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的是 。
(5)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 。
(6)可以除去铁丝表面铁锈的是 。
11.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碳酸钠 ②食盐 ③钛合金 ④生石灰 ⑤食醋  ⑥甲烷
(1)沼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 _。
(2)常用于制作人造骨的是_ 。
(3)家庭中常用于除去水壶中水垢的是_ _。
(4)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 _。
(5)常用于生产玻璃、造纸及作洗涤剂的是_ _。
(6)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是_ _。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