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诗夜游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诗夜游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09 09:06:29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执教:大同桥镇中学 彭 稻花 本文作者是苏轼,?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的词雄 浑豪迈,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走近作者尝试朗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配乐朗读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1.解释加红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
(3)水中藻荇交横(??? )
(4)盖竹柏影也?(??? )
(5)相与步与中庭?(?????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月色入户( )
2.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组:
句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句二: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B组:
句一: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二: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赏析句子课外链接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被人指出用诗歌来诽谤新法,其政敌以“讪谤朝政”的罪名把苏轼投进监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审讯历时五个月,在多方营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怜惜其才,苏轼幸而死里逃生,被贬往黄州,充黄州团练副使(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准擅离该地,并无权签署公文,没有薪俸。 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并在坡边筑茅屋,号“东坡居士”,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与苏轼同行 背诵表演。
可以充分借助动作,神态,道具等。教师赠言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念无与乐者(???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默写填空
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是:???????? ?,用的
修辞方法是? ?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达标检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实例
大同桥中学:彭稻花
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想: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故事情节简单,但它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性,了解苏轼当时的写作背景,以赏析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感受作者内心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情感,达成教学目标。
二、简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文意。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苏轼面对挫折乐观豁达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 1、揣摩人物的心情,通过反复诵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 。
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读通,读顺,直至背诵;根据注释翻译全文,遇到问题小组合作探讨。
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此文的写作背景,课前充分预习,做到个个朗读背诵过关,能自己口头翻译好全文。
PPT制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导入:学生齐诵赵诗秀的《约客》(多媒体展示)。是呀,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的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还没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这首诗写出主客之间缺乏默契,主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落寞的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共同体会苏轼与友人怎样在月下相约,月下赏景,月下抒怀的。
(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二、初读课文
1.尝试朗读: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哪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根据课前预习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无标点朗读课文。
2.师配乐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很有个性特色。老师很喜欢这篇文章,我也很想很想把这篇文章朗读一下,可以吗?(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3.学生自由读:要求端正坐姿,双手拿书,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4.点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好认真!谁愿意单独朗读一遍?(学生点评。)
5.学生齐读。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意,诗文对抗
师:在诵读声中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独立翻译课文,圈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同组之间合作解决疑难问题;5分钟后,我们进行诗文对抗赛。老师先把比赛规则说一下:将全班分为两大组(A组和B组),第一名站起来的同学为发问方,可以从另外一组中任点一名同学就文中字、词、句的翻译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在向另外一组发问。如果回答不准确,就由本小组同学帮助回答,但发问权归另外一组所有。(生翻译,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生兴致高昂,积极踊跃)
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进行诗文对抗。
四、赏析课文。
师:真是你方问罢我登场,你问我答,你来我挡;友谊对抗,兴致高昂呀!同学们表现真棒! 文章内容我们有了初步感知,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1: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师:概括得很完整。那我们就跟随苏轼一起去赏月色美景吧
师:那本文中苏轼是如何描摹月色的呢?
生1:写月色的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师:对,我们来对比两组句子。
A组句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句二: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B组句一: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二: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师:你们真是个睿智的孩子!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么一幅空明的月色美景,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心情呢?(心情宁静)
师:你试着用欣悦的语气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生朗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发现,作者在文章前面表面上是叙事写景,其实字里行间处处有情。眼前的朗月美景,唤醒了诗人心中涌动的情,于是触景生情,作者不禁感慨道--------
师:那何为闲人呢?我们来看一则信息(ppt)
小结:“闲人”是一种被贬而闲,闲而喜月,闲而寻友,闲而赏月,闲而抒怀,闲而超脱。
五、与苏轼同行
(学生练习背诵,教室里书声琅琅)(出示课件:背诵表演,可以充分借助动作、神态、道具等)
(师生齐鼓掌)
六、课堂总结,下课
师课堂总结:人生道路充满坎坷,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想那东坡居士一生,也是屡遭贬谪,历经风雨。但,他不怕,因为总有一轮皎洁的月亮照亮了他的心灵。明月不老,经典不老;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同学们,愿你们也如苏轼一般拥有一颗闲情雅趣之心,
一份豁达乐观之情。送大家两句忠言。
(学生齐读忠言: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课件10张PPT。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执教:大同桥镇中学 彭 稻花 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是苏轼,?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出生于四川眉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的词雄 浑豪迈,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尝试朗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诗文对抗1.解释加红的词语??
(1)欣然起行?(????? ) (2)遂至承天寺?(???? )(3)水中藻荇交横(??? )(4)盖竹柏影也?(??? )
(5)相与步与中庭?(????? )?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7)月色入户( )
2.结合课文注解,翻译课文
(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句子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句子二: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句子三: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句子四: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赏析句子知识撷萃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获释出狱后,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与苏轼同行 背诵表演。
可以充分借助动作,神态,道具等。教师赠言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
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念无与乐者(???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默写填空
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