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23:5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卷整洁
一、选择题
1.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比如( )。
A.红旗飘动 B.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 C.吹口哨
2.玻璃瓶中存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一半空气,剩下的会是( )。
A.半瓶空气 B.大半瓶空气 C.一瓶空气
3.气象卫星是天气预报中一个重要的观测仪器,它主要是在( )中起作用。
A.数据收集 B.数值天气预报 C.气象员做出预报
4.天空中会出现各种形状的云,云的出现有时候也能反映出天气状况。在阴天和快要下雨时最不可能出现的云是( )。
A.卷云 B.层云 C.积云
5.在50毫升水里放1克不知名物质,用玻璃棒搅拌,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过了一会儿,杯底有少量沉淀。取15毫升液体过滤,滤纸上留下了粉末状颗粒。这样的物质在水中( )。
A.溶解了 B.没有溶解 C.溶解了一部分
6.美术课上,小丽用纸剪出了漂亮的窗花,小东用橡皮泥捏了只小鸭( )。
A.产生了新物质 B.没有产生新物质 C.窗花发生了本质变化
7.下列几组液体中,都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洗发液 酱油 B.酒精 食用油 C.白醋 橄榄油
8.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正确的做法( )。
A.一杯水多些,一杯水少些
B.一份食盐和一份小苏打的质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C.等前面放入的食盐全部溶解后,再往水中放食盐
9.下面四幅图中,能更准确地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
A. B. C.
10.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①)打到气球中后(②),体积变小了(②<①),说明( )。
A.空气变少了 B.空气被压缩了 C.空气没有变化
二、填空题
11.地面上的水过一会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 了。
12.将底部粘有小纸团的杯子竖直扣入水中,纸团没有湿,说明空气 。挤压堵口注射器里的一段空气,发现空气可以被 。
13.气温在0℃以下时,未加保护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这是因为冰的体积比水 。
14.因为空气可以被 (填“压缩”或“拉伸”),所以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
15.物体可以分为固体、 和 三种类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属于
16. 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用来测量它的仪器叫 ,如果测量仪器的箭头指向东南方向,此时风向为 。
17.同学们,你们的脏衣服一般是谁洗?当妈妈将你的衣服洗干净;悬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过去半天你会发现湿衣服干了。湿衣服上的水跑到了 中,成了 。
18.孔明灯、热气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19.烧水时,壶嘴冒出的“水汽”是 。
20.如下图所示天平,杯中装有空气的AB两端保持平衡,当小科把二氧化碳倒入天平的B端(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则小科看到的现象是: 。
三、判断题
21.把橡皮泥做成一个小猪的形状,它还是橡皮泥。( )
22.将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然后,用滤布或滤纸过滤,就可以把沙分离出来。( )
23.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放在眼前。( )
24.蒸发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
25.同样质量的铁块和空气,空气的体积要大许多。( )
四、实验题
在做风的模拟实验时,我们进行了观察分析,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26.如图1,不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选填“飘动”或“不飘动”)
27.如图2,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 )。(选填“飘动”或“不飘动”)
28.如图2,点燃蜡烛后,纸筒外和纸筒内的空气相比( )。
A.纸筒外的空气热 B.纸筒内的空气热 C.纸筒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
29.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知道风的形成与( )有关。
A.纸条 B.蜡烛 C.热空气
30.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点燃蜡烛后,纸筒内的空气受热,体积( ),变轻上升。
31.根据( )我们能够判断风的方向。
A.烟的方向 B.旗杆的方向 C.人行走的方向
“纸团遇水是否变湿”的实验。
32.做“倒扣入水里的杯子,杯底的纸团是否会湿”的实验时,方法( )是正确的。
A. B. C.
33.将塑料杯倒立压入水底(如上图A),我看到的现象是( )。
3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再注入空气,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水仍不进入,纸不湿 B.水部分进入,纸不湿 C.很多水进入,纸变湿
35.用打气筒从小孔往杯子里打气,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1.B
【详解】空气占据空间,能被压缩,这是空气的特性。空气被压缩后,体积变小,能同时产生一种力,叫做弹力。压缩空气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比如充气蹦蹦床、橡皮艇、救生圈、包装使用的泡沫空气垫等。红旗飘动和吹口哨体现了空气能流动。故选B。
2.C
【详解】空气是气态,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占据空间。玻璃瓶中有一瓶空气,现在抽出半瓶空气后,剩余的空气会因空气分子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扩散至整个瓶内,所以玻璃瓶中还剩一瓶空气。故选C。
3.A
【详解】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气象卫星是天气预报中一个重要的观测仪器,它主要是在数据收集中起作用。
4.A
【详解】天空中会出现各种形状的云,云的出现有时候也能反映出天气状况。在阴天和快要下雨时最不可能出现的云是卷云,卷云通常和晴好天气有关。
5.B
【详解】在50毫升水里放1克不知名物质,用玻璃棒搅拌,小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过了一会儿,杯底有少量沉淀,看起来是部分溶解,然后取15毫升液体过滤,不是直接过滤(不含沉淀),滤纸有颗粒说明物质没有溶解。
故选B。
6.B
【详解】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美术课上,小丽用纸剪出了漂亮的窗花,小东用橡皮泥捏了只小鸭,经过这些改变,纸,橡皮泥只是改变了形状、大小,还是原来的物质,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7.A
【详解】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洗发液、酱油、白醋、酒精放入水中能够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它们可以溶解在水中。食用油、 橄榄油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它们不能在水中溶解。A组符合题意。
8.C
【分析】做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对比实验时,变量是物质不同,其它条件是相同的。
【详解】A.一杯水多些,一杯水少些,条件改变了,不符合要求,错误。
B.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必须相同,而不是大致相同,错误。
C.等前面放入的食盐全部溶解后,再往水中放食盐,方便观察,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正确。
故选C。
9.C
【详解】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沸腾。题干中的三幅图中,能更准确地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C,气泡越往上越大。
10.B
【详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注射器内的空气(①)打到气球中后(②),体积变小了(②<①),说明空气被压缩了。
11.水蒸气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所以地面上的水过一会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
12. 占据空间 压缩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将底部粘有小纸团的杯子竖直扣入水中,纸团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挤压堵口注射器里的一段空气,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
13.大
【详解】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的特性。热胀冷缩是许多物体的基本特征。但是水在结冰时,出现不同于“热胀冷缩”特殊现象,即“热缩冷胀”,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冰相比,冰的体积大,水的体积小。所以气温在0℃以下时,未加保护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
14.压缩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所以气球可以被拧成不同的形状
15. 液体 气体 气体
【详解】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属于气体。
16. 风向 方向标 东南风
【详解】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果测量仪器的箭头指向东南方向,此时风向为东南风。
17. 空气 水蒸气
【详解】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当妈妈将你的衣服洗干净悬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过去半天湿衣服干了。说明湿衣服上的水蒸发了,跑到了空气中,成了水蒸气。
18.空气受热会上升
【详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质量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上升。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9.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水滴
【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烧水时,从壶嘴等处冒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极小的小水滴。
20.A端上升、B端下沉
【详解】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如图所示天平,杯中装有空气的AB两端保持平衡,当小科把二氧化碳倒入天平的B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所以B端的重量就变大了,B端就会下沉。
21.√
【详解】根据物质变化的认识,橡皮泥捏成小猪的形状,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还是橡皮泥,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沙子,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食盐。用水分离食盐和沙: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用滤布(或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3.×
【详解】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热量。蒸发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25.√
【详解】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不同物质微粒疏密程度不同,空气微粒之间比较疏松,铁块微粒之间比较致密,所以同样质量的铁块和空气,空气的体积要大许多,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6.不飘动 27.飘动 28.B 29.C 30.变大 31.A
【分析】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热,有的地方空气冷。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
26.如图1,不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不飘动,因为没有风。
27.如图2,点燃蜡烛,把纸条放在上面的洞口,看到纸条飘动,因为热空气比较轻,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所以冷热(温度)的差异促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28.如图,点燃蜡烛后,纸筒外和纸筒内的空气相比,纸筒内的空气热,纸筒外的空气冷。
29.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知道风的形成与热空气有关。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30.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31.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根据烟的方向我们能够判断风的方向,烟飘动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32.A 33.有少量水进入到杯子里去,纸一直都是干的 34.C 35.杯子里水面慢慢降低,杯子里的空间又被空气占据了。
【解析】32.将一团纸紧紧塞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杯底的纸团才不会湿,故图A正确。
33.将塑料杯倒立压入水底(如上图A),我看到的现象是:有少量水进入到杯子里去,纸一直都是干的,是因为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空气把水和纸隔开了。
34.在杯子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从图中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很多水进入,纸团会湿。因为空气从小孔流出来了,水进入了杯中。故选C。
35.用打气筒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能将水挤出杯子,杯子里水面慢慢降低,杯子里的空间又被空气占据了。因为空气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