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分类练
知识点01分子模型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知识拓展】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
1.水含有个分子,蔗糖含有个分子,这些都说明物质是由______组成的。春季人们容易感染流行性感冒,感染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由此可以判断飞沫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
2.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______ 性质的______ 称为分子。分子很小,其数量级为______ 。
3.人们常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来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的本质。如图是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02 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4.爆炒肉片时,厨师们往往预先将肉片拌入适量的淀粉,在放入锅中炒,这样肉片里的水分难以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能保持肉片的鲜嫩味美,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这种现象说明了______。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或“”瓶。若实验温度分别为,,,。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6.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而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
布朗运动是______的运动。
A.分子 原子 小颗粒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______选填“水”或“花粉”分子的运动是______选填“有规则”或“无规则”的。
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
方法一:______;方法二:______。
知识点0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4、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距 最小 较小 最大
分子间的作用力 最大 较大 最小
分子运动 在固定位置振动 在一定范围运动 在空间自由运动
一定的体积 有 有 无
一定的形态 有 无 无
7.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事实说明( )
A.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此实验装置可以探究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B. 乙图: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丙图: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丁图:注射器中的水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9.图是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状态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
B. 气态、液态物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固态物质的分子不做无规则的运动
C.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引力较大
D. 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规律方法整合练
10.刮大风时尘埃在空中飞舞,对于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大小 B. 可以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尘埃分子
C. 它的直径大约为 D. 它是由许多分子构成的
11.新型冠状病毒直径为左右,传播方式之为病毒混杂在飞沫中传播飞沫是指直径在的小液滴,而制造医用口罩的材料间院约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沫能飞出外,是因为飞沫在做分子运动
B. 虽然新冠病毒很小,但它还是由分子构成的
C. 医用口罩对新型冠状病完全没有防御的能力
D. 制作口罩的材料,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12.刚装修过的房间会闻到很重的油漆味,这现象表明了( )
A.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分子间有空隙
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分子间有阻力
13.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现象表明(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分子间存在斥力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4.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秋季北方频发“沙尘暴” B. 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 隆冬时分,大雪纷飞 D. 金秋时节,桂花香气袭人
15.“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合______。
16.将体积分别为、的水和酒精混合时,应先在玻璃管中倒入______ 选填“水”或“酒精”,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______ 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_ 。
17.年月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泡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用开水泡茶,茶香更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拿起杯盖,杯盖上会沾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8.劣质的油性油漆、板材、涂料、胶粘剂等材料含有较多的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在夏天时特别严重,因为________越高,________越剧烈.
19.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 。
20.根据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红了,说明分子在______ ;
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
图丙:向试管中注水,然后再注入酒精至充满,封闭管口,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能够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结束后,发现塞子较难拔出,这是主要是因为______ 的作用。
规律方法提优练
21.对下列四幅图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
B. 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 丙图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丁图中在注射器里装入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22.室温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用密封细管相连,右边烧瓶内装满水,左边烧瓶内充满空气,如图所示。现将装置浸没在热水中,则气、液界面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A. 向右 B. 向左 C. 不动 D. 无法确定
23.如图所示是科研人员制备得到的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 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 油分子与“纳米纸”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24.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B. 乙: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C. 丙:抽掉玻璃板后,两瓶内气体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丁:不再蹬地,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5.如图两滴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看到墨水在 选填“冷”或“热”水中扩散的比较快,这说明温度越 选填“高”或“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6.如图所示为某层蒸笼蒸包子的过程,我们会闻到包子的香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这属于 现象;同时,由于多层的蒸笼最上面的温度最低,水蒸气到达最上层蒸笼后易发生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故最上层的包子通常先熟。
27.年月日晚上,“三亚城市旅游节”在鹿回头风景区启动,架无人机在空中幻化成各种浪漫的告白姿态如图。在无人机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晚还有香味扑鼻的特色美食文化体验,“香味扑鼻”是 现象。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28.在“天宫课堂”中叶光富将水分别挤在两块液桥板上,水球状似倒扣着的碗。液桥板合拢,两个水球“碗底”挨“碗底”;液桥板分开,一座中间细、两头粗的“桥”将两块板相连;王亚平再将液桥板拉远,液桥变得更细、更长,仍然没有断开。上述现象说明了 ,在太空中,水分子 选填“在”或“不在”做无规则运动。
拓展提优创新练
29.小明为了研究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了几个实验:
图实验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实验现象,主要说明了 ;能否先加酒精再加水 ,原因是 ;
图实验,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 ;
图实验时,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日后”、“静放日后”所呈现的现象,其中 选填标号“甲、乙、丙”量筒是表示溶液静放日后的实验现象,现象主要说明了 。
30.阳湖中学的科学实验小组在做“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时,得到了表一所示实验数据:
表一:
表二:
注意: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指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的总质量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表一数据作进一步计算处理后得到了表二数据,其中有些数据尚未填上,请你把表二所缺的数据计算出来,并计算实验序号对应的混合液的密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已知
根据表二数据,画出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随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
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时,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
从表二或图中可得出,在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当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分子 不是
【解析】解:由“水含有个分子,蔗糖含有个分子”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直径约为,是非常小的,但病人咳嗽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因飞沫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所以飞沫不是分子。
故答案为:分子;不是。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过题中给出的分子的直径和飞沫的大小来分析。
此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及对分子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2.【答案】化学 最小颗粒
【解析】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故答案为:化学;最小颗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分子非常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应该注意:分子是组成物质的颗粒,但不是最小颗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3.【答案】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道基础题。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解答】
如图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4.【答案】蒸发 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水的蒸发,能提高肉片的温度,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味美又营养丰富。
在炒肉片过程中,厨房内的肉香味能传的很远,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蒸发;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有蒸发与沸腾两种形式;组成物质的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该题考查了物态变化以及扩散现象,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题目
5.【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要尽可能的排除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干扰因素。
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通过两只瓶内的气体颜色变化,来反映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由于空气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气体,所以一般情况下空气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解答】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气体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
6.【答案】;
水;无规则;
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解析】【分析】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很小,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布朗运动就是通过转换法来对分子的运动进行间接的研究。
本题考查布朗运动,解答此题的方法是读资料,据资料中的信息解答。
【解答】
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所以说布朗运动是花粉小颗粒的运动,故选C;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要使布朗运动加快,可以提高液态温度,使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更剧烈;也可以减少花粉颗粒的体积,使得其质量减小,运动状态更容易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水;无规则;提高水的温度;将花粉变得更小一点。
7.【答案】
【解析】解: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故C正确。
故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是中考的热点,应加强学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8.【答案】
【解析】解: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空气与二氧化氮混合是气体的扩散,而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C正确;
B、两个铅块挤压可以挂上重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
D、注射器中的水之所以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但分子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基础题。
9.【答案】
【解析】解:、物质状态变化时,其体积也发生变化;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造成的。故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分子,无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它们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的距离变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引力也较小;故C错误;
D、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
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不同,决定了物体三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构造不同、形状和体积方面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正确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间距、作用力。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排列不同,决定了物体三态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构造不同、形状和体积方面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10.【答案】
【解析】【分析】
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是由很多的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很小,尘埃的体积远远大于分子的体积;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难度不大,要掌握。
【解答】
构成物质的分子体积非常小,如果将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球,其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利用光学显微镜分辨不出它们,所以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B错误;
空气中的尘埃是固体小颗粒,比分子大得多,由许多分子构成,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答案】
【解析】解:、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微米的含水颗粒,是物体,不是分子,所以飞沫能飞出外不是因为飞沫在做分子运动,故A错误;
B、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新冠病毒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医用口罩对新型冠状病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故C错误;
D、制作口罩的材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故D错误。
故选:。
【分析】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医用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为背景,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2.【答案】
【解析】【分析】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闻到气味一般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本题考查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
刚装修过的房间会闻到很重的油漆味,因为油漆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待在房间里人的鼻子中的缘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符合题意,不符题意。
故选A。
13.【答案】
【解析】解: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
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
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4.【答案】
【解析】解: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隆冬时分,大雪纷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金秋时节,桂花香气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现象,表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知道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与微小物体的运动区分开来。
15.【答案】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解析】解:“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
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6.【答案】水 空隙
【解析】解:
在比较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因为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应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水,目的是记录水和酒精混合前的总体积;
水和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则水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补了对方分子间的空隙,而使体积变小。即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
故答案为:水;;空隙。
分子动理论记住三点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扩散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很难被拉伸或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能用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扩散 温度 引力
【解析】解:泡茶时能闻到茶香,是茶叶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扩散越快,所以茶香更浓,所以扩散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杯盖上会沾有很多小水珠不掉落,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扩散;温度;引力。
两种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8.【答案】温度;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要知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相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即扩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解答】
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毒有机物,用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是因为有毒有机物向室内空气中慢慢扩散,即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为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夏天时,扩散现象更为严重。
19.【答案】不是;无规则运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扩散现象、分子运动,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一切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为扩散现象。
【解答】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微生物,它通过飞沫传播,飞沫所做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
疫情期间,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学楼都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不是;无规则运动。
20.【答案】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混合后体积变小 大气压
【解析】解:图甲:将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儿水会变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丙: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结束后,发现塞子较难拔出,这是主要是塞子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故答案为: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混合后体积变小;大气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或由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液面上方气压变小。
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准确的用所学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21.【答案】
【解析】解:甲图探究的是扩散现象的问题,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上面的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故A正确;
B.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丙图中紧压在一起的两个铅块能够吊起钩码而不分开,这正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
D.丁图中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故D错误。
故选:。
由分子的基本性质可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还存在着间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热点。
22.【答案】
【解析】【分析】
解题的关键是应注意:液体不易被压缩,气体易被压缩,在温度升高相同的情况下,液体体积比气体体积增加的多,所以液面左移。
物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气体容易被压缩,液体不容易被压缩,所以液面向左移动。
【解答】
将烧瓶放入热水中,由于热传递,瓶内气体和水的温度升高,由于物体热胀冷缩,所以空气与水体积都要变大;
但是,气体体积容易被压缩,而液体不易被压缩,所以水的体积增加的多,气体体积增加少,所以,气、夜界面点左移,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3.【答案】
【解析】解:、分子之间有空隙,只是空隙较小。故A错误;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故D正确。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对于任何物体都是成立的。
此题用一个新型的实际特例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分子动理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不要受问题变化的影响。
24.【答案】
【解析】解:、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可见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A正确;
B、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故B正确;
C、抽掉玻璃板,二氧化氮和空气之间发生扩散现象,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滑板车,当我们不再蹬地,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
熄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根据下方燃着的小木条先熄灭,上方燃着的小木条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助燃、不可燃,且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本题是一道物理与化学的综合题,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分子动理论以及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点,虽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25.【答案】热 高
【解析】解: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所以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热;高。
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此题考查了分子热运动,属于基础知识。
26.【答案】扩散 液化
【解析】解:我们会闻到包子的香味,是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由于多层的蒸笼,最上面的温度最低,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易发生液化现象,再放出大量的热,故最上层的包子通常先熟;
故答案为:扩散;液化。
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据此判断;
通过一个事例考查了液化现象、扩散现象等知识点,与实际联系密切,是一道好题。
27.【答案】运动 扩散 斥力
【解析】解:在无人机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运动的;
“香味扑鼻”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故答案为:运动;扩散;斥力。
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位置的改变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判断、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和分子间作用力,属于基础题。
28.【答案】分子间存在引力 在
【解析】解:液桥变得更细、更长,仍然没有断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在太空中,水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此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属基础题目。
29.【答案】分子间有间隙 不能 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明显 分子间有引力 甲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图实验说明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体积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体积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能先加酒精再加水,这样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明显;
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肥皂泡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刚开始时,水与硫酸铜溶液两者各自独立,界面分明。由分子动理论可知,水分子和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上面的水分子要向下运动,进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同理硫酸铜分子向上运动,进入到上面的水中,时间越长,两者混合的越均匀。由图所示,甲图两者混合的最均匀,所以甲是静放日后的实验现象。
故答案为:分子间有间隙;不能;混合后总体积变化不明显;分子间有引力;甲;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内容:一是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二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三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30.【答案】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到对方间隙里去了;
实验序号中混合后减小的体积:,
实验序号中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
实验序号中混合液的密度:;
;
;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密度公式的运用、图像法的运用及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表一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得到混合后减小的体积;根据题目提供的计算公式和密度公式计算实验序号对应的混合液的密度;
根据数据表中所给“减小的体积”与“酒精的质量分数”的对应点的数据逐一描点,然后连接成线,这是利用描点作图法,运用图象法解答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分析出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的对应的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即可;
通过表二或图中分析,“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减小的体积”从图象上曲线的变化寻找规律。
【解答】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其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到对方间隙里去了;
实验序号中混合后减小的体积:,
实验序号中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
实验序号中混合液的密度:;
根据表二数据,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随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如图:
;
根据表二提供的数据,可以得出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时,混合后体积减小得最明显;
从表二或图中可得出,在酒精和水混合前的总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当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增大时,酒精和水混合后“减小的体积”变化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
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分子互相进入到对方间隙里去了;
实验序号中混合后减小的体积:,
实验序号中混合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
,
实验序号中混合液的密度:;
;
;
先增大后减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