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9 21: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吟咏中秋的诗歌,它委婉地表现了中秋月夜之下,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诗歌以写景起,以抒情结,而情又在景中含蓄地表达出来。诗歌语言凝练优美,富有韵味。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2.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借助想象、理解诗意,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揣摩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怀。
五、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亲人朋友们团聚在一起赏月聊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同学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收集的关于月亮的名句真多,看来大家对月亮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十五夜望月》。教师板书课题:十五夜望月。齐读课题(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王建,字仲初,颍川(现在河南省许昌)人,唐代诗人。大历十年(775)辞官从军,一生贫困潦倒,所写恋歌、百感、旅行、山川、仕途等题材的诗歌,或为只身漂泊的落拓文士一写哀愤愁苦的人生喟叹,或为愤世嫉俗的孤高独鹤一唱曲终人散的悲歌,带着较为浓厚的郁闷孤冷的灰色的社会氛围。长于乐府歌行体,多写当时民间题材,部分篇章揭露了唐代的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中、晚唐之交产生的《宫词》,已具规模。绝句成就突出,其写景细致逼真,富于山水画情调。对仗工整而又流畅。于是在讲究工整的近体诗中另开五七言绝句一体。今存《王建诗集》十卷,《全唐诗》编为一卷。
(三)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1. 放课文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圈点生字新词。听完之后,同桌互查生字注音是否准确。
2. 自读诗句,弄清节奏。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评价。(课件出示全诗,指定一生朗读)
3. 结合注释与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分小组进行)交流自学情况。(师生点评并更正)
4. 练习背诵古诗。(指名背与齐背相结合)
5. 回顾学法:朗读诗句→结合注释与插图理解→交流自学情况→练习背诵。
6.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给人一种幽静冷寂的氛围,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人所描写的中秋月夜图。(要求语言流畅、生动)(2) 这首诗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抒情?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教师巡回辅导,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想到的内容说清楚以及怎样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汇报交流:
多媒体出示学生所描述的月夜图。
第1-2句是写景,第3-4句是抒情。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总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十五夜望月》。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我们还总结出了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这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六)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 用你学到的知识,以《十五夜望月》为题写一篇短文,描绘出诗人所描写的中秋月夜图。
(七)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