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18: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是四位同学所画的体液概念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3分)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都分布着许多能分泌物质的腺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腺体的分泌物都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B.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D.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分泌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
3.(3分)一般来说,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如图1所示,其中多数神经元可能同时处于激活或失活状态,如图2,我们将不同时间产生的信号达到同一细胞,引起细胞兴奋的现象称为时间总和,不同输入信号同一时间到达同一细胞引起的变化称为空间总和,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次在较短的时间刺激A,可以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形成强度更大的动作电位
B.图中的ABC三个突触小体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C.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抑制,没有电位的变化
D.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效应可以相互抵消
4.(3分)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季节性繁殖的动物体内,性激素的合成受环境因素影响
B.人体内的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C.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接受温度下降信号刺激的是下丘脑
D.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碘的需要量增加
5.(3分)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
D.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时产生兴奋引起下丘脑产生渴感
6.(3分)下列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可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
D.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
7.(3分)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作用时分裂分化形成
B.细胞乙中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比细胞丙更发达
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
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只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
8.(3分)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B.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减弱
C.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属于信息分子,作用于相应靶细胞
D.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会攻击心脏瓣膜,这属于过敏反应
9.(3分)如图甲表示某植株幼苗的芽和根经单侧光处理后的生长情况;图乙表示在用单侧光处理这段时间内,图甲中A、B、C、D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单侧光照射可引起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图乙中F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E处的可体现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图乙中曲线①②分别代表图甲中B、D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若将图甲中植株的实验条件改为顺时针水平横放,则各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趋势与该实验的相同
10.(3分)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J型和S型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B.J型所示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
C.J型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Nt=(N0λ)t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11.(3分)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估算结果偏低
12.(3分)下列种间关系属于偏利共生关系的是(  )
A.清洁鱼与接受清洁服务的鱼类
B.俪虾与囚禁它的海绵动物
C.人与肠道内的微生物
D.马与其身体上的跳蚤
13.(3分)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以碳的有机物形式流动一般不发生在(  )
A.大气和生产者之间
B.生产者和植食动物之间
C.肉食动物和分解者之间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
14.(3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C.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D.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也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
15.(3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的能力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恢复力稳定性
D.随着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二.多选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多选)16.(3分)辣椒素受体(TRPV1)是一种阳离子通道受体,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等部位表达,介导神经多肽的释放,与疼痛和炎症产生密切相关。辣椒素所带来的疼痛,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的内啡肽等激素。TRPV1感知的天然刺激物包括辣椒的活性成分辣椒素(Capsaicin)、毒蜘蛛产生的多肽毒素(DkTx)、树脂大载含有的植物毒素(RTX)等,同时也能感知温度变化(>43℃从而参与生物体的体温调节,效果和辣椒素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吃辣椒使人产生的不良反应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有关
B.对辣椒素敏感的人平时尽量喝温水,(45℃),有助于身体健康
C.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在户外活动时,要避免接触昆虫如毒蜘蛛,但对植物无需在意
(多选)17.(3分)长期高脂饮食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这类人群是Ⅱ型糖尿病易发群体。科研人员为探究高蛋白饮食在肥胖患者Ⅱ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在制备营养性肥胖模型大鼠后,再给予等热量的3组不同类型饲料喂养24周,24周后对模型大鼠静脉注射葡萄糖开展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神经系统和相关激素的多重调节
B.5min后模型大鼠血糖均降低,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所致
C.高蛋白饲料组大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
D.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类食物的摄入
(多选)18.(3分)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表面,其他部位没有
B.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利于人体散热
C.用酒精擦拭皮肤有利于人体散热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能产生冷觉
(多选)19.(3分)光敏色素和向光素是植物具有的能接受特定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受到红光和远红光照射时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最终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B.生长素的侧向运输与向光素的自磷酸化有关
C.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能催化细胞核中特定基因的表达
D.向光素是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受体蛋白质
(多选)20.(3分)某生态专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建立这一生态系统主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
B.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之一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食物链短的特点
C.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消费者的作用,释放出矿质离子(或无机盐),被植物利用
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进行应激反应和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小陈用针尖扎了小李一下,小李无意识地作出了反应,此时,小李受刺激部位膜内外电位是   ,此电位的形成是   造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   结构,在该结构中传递的信号分子是   .
(2)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产生   激素,作用于垂体,经垂体分泌激素,进一步作用于甲状腺,引起人体内   激素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同时,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   (填两种腺体),使其分泌的激素增多,增加产热.
(3)如图中若要通过刺激位点M和N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   .
22.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可以查到多种自身抗体。RA以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B细胞识别抗原并接受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为    ,后者产生大量抗体。RA患者和健康人相比,在免疫系统的组成方面,如    的种类存在差异。
(2)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患者可以采取    (填写“免疫增强疗法”或者“免疫抑制疗法”)治疗。若关节已经坏死,临床采取更换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人工关节需要无毒、无刺激、力学性能好、组织相容性好等要求,往往是金属和高分子材料或惰性材料(陶瓷)制造而成。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组织相容性好的生理学含义    。
(3)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如图所示的途径调节 GC 的分泌。GC 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    ,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    ,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4)G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完成实验方案(在横线上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组别 前期处理 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 后期处理
正常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
造模组 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模型组:   
姜黄素组:   
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b.注射生理盐水 c.注射姜黄素 d.关节肿胀 e.关节不肿胀
23.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外界环境、植物激素等共同影响,图1表示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拟南芥合成IAA的部位主要有    。
A.茎尖 B.根尖 C.老叶 D.成熟种子
(2)据图甲可知,就IAA和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而言,表现出两重性的植物激素是    。
A.IAA B.GA C.IAA和GA D.二者均没有
(3)据图甲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AA的浓度为a时,根和茎均不生长
B.GA的浓度为b时,根的生长受抑制
C.IAA浓度大于b时,茎的生长受抑制
D.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
(4)农业生产中常用2,4﹣D、萘乙酸(NAA)等生长素类似物,而不直接使用从植物体内提取的IAA,主要原因是    。
A.IAA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甚微
B.IAA易发生光氧化导致分解
C.生长素类似物生产过程简单
D.生长素类似物容易被酶分解
为研究植物激素对细胞的影响,某活动小组用2,4﹣D、NAA培养拟南芥细胞,其中①组不添加外源生长素类似物,②组添加2μmol L﹣1的2,4﹣D,③组添加2μmol L﹣1的NAA。部分实验结果见表(分裂指数指处于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组别 ① ② ③
细胞形态(放大倍数相同)
细胞长宽比 1.41 1.08 1.54
分裂指数(‰) 1.05 2.84 0.49
(5)表中细胞的结构A表示    。③组中细胞内结构A的位置与①、②两组不同,被    (填细胞器)挤到了细胞的一侧,可以推测③组细胞已成熟。除此以外,据表还可以推测2,4﹣D和NAA对拟南芥细胞作用的差异有(写出两点):   。
CONSTANS(缩写为CO)是响应日照长度、调控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APETALA2(简称为AP2)是种子发育的调控基因。为探究CO和AP2在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中的作用,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CO块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开展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6)由图甲可知,拟南芥属于    (填“长日照”或“短日照”)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依据是    。
(7)根据图甲、乙结果,在虚线框中填入适当的“参考符号”,将光周期调控拟南芥种子大小的分子假说模型补充完整    。
24.图1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物群落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生物群落中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1,则调查该生物群落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研究该生物群落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
(2)图2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    (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    。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
(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物群落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    。
25.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海洋牧场”进行海洋渔业生产,“海洋牧场”是将人工放养的鱼、虾、贝、藻等聚集起来,进行有计划的海上放养和系统管理,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某研究小组建立贝—鱼—藻复合生态系统,在贝类养殖区开展网箱养鱼,间养大型海藻,其物质循环如图1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判断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    (填成分),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    。
(2)与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    。
(4)如图2为其中能量[单位为103kJ/(m2 a)]流动过程示意图,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A流向C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    中的能量。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1.【解答】解: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分析题干选项A、B、C、D中的概念图,选项C中的概念图符合体液的概念图。
故选:C。
2.【解答】解:A、内分泌腺的分泌物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但外分泌腺不是,A错误;B、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错误;C、当人经历某些刺激(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细胞代谢,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同时肾上腺素还能升高血糖,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C正确;D、下丘脑分泌的物质有激素等,不全都是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C。
3.【解答】解:A、据图可知,要使后膜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更大的动作电位,需要两个神经元同时多次适宜刺激的累加,A错误;
B、AB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C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B错误;
C、突触C释放的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差值变大,C错误;
D、阶段5中A+C的刺激峰值为零,说明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产生的效应可以相互抵消,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A、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性激素的合成受光周期或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A正确;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中枢是必不可少的结构,B正确;
C、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下丘脑能感受到温度下降这种刺激,C正确;
D、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甲状腺激素的自身合成与分泌,导致碘的需要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的,A正确;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
C、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C错误;
D、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时产生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引起渴感,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胰岛素属于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只能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不参与代谢的过程,A错误;
B、胰岛素降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相互拮抗,B正确;
C、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可以升高血糖,C正确;
D、血糖过低时,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平衡,D正确。
故选:A。
7.【解答】解:A、图中细胞甲表示B细胞,细胞乙表示浆细胞,浆细胞可以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A错误;
B、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B错误;
C、抗原﹣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C正确;
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能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A、各种激素分子以信息分子的形式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传递信息,并通过与靶器官和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发生特异性结合,A正确;
B、当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T细胞,人体丧失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和全部的细胞免疫,B正确;
C、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均属于信息分子,都作用于相应靶细胞,C正确;
D、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D。
9.【解答】解:A、植物的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使茎弯向光源生长,根背光生长,该实验可说明单侧光照射可引起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正确;
B、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茎敏感,图乙中F处的生长素浓度低于E处的可体现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B正确;
C、在单侧光照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图乙中曲线①②生长素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可代表图甲中B、C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错误;
D、若将图甲中植株的实验条件改为顺时针水平横放,则BC变为近地侧,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会导致BC生长素浓度升高,各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趋势与该实验(图示左侧光照射)的相同,D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点是比较形象直观,缺点是不够准确,A正确;
B、J形曲线是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种群增长快慢,B正确;
C、J型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 Nt=N0λt,C错误;
D、K值是环境容纳量,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则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D正确。
故选:C。
11.【解答】解:A、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A错误;
B、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正确;
C、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目偏少,使得估算结果偏高,D错误。
故选:B。
12.【解答】解:A、清洁鱼与接受清洁服务的鱼类,对双方均有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
B、俪虾与囚禁它的海绵动物,对俪虾有利,对海绵动物没有影响,属于偏利共生关系,B正确;
C、人与肠道内的微生物,对双方均有利,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
D、马与其身体上的跳蚤,对跳蚤有利,对马有害,属于寄生关系,D错误。
故选:B。
13.【解答】解:A、碳元素在大气和生产者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往返,A错误;
B、生产者被植食动物捕食,摄取的是生产者的含碳有机物,B正确;
C、肉食性动物的遗体遗骸和残落物等内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C正确;
D、生产者的枯枝落叶等还有的含碳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正确。
故选:A。
14.【解答】解:A、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条件,B正确;
C、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C错误;
D、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原因是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A、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具有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
D、随着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呈现复杂化,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
16.【解答】解:A、吃辣椒让人产生疼痛感,说明有神经系统的参与,之后身体分泌内啡肽,内啡肽是激素,所以说明有体液调节参与。所以吃辣椒使人产生的不良反应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该过程并未涉及到免疫调节,A错误;
B、辣椒素受体能感知温度变化(>43℃),对辣椒素敏感的人平时尽量喝冷水,有助于减轻高温刺激造成的不适,B错误;
C、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C错误;
D、TRPV1感知的天然刺激物包括辣椒的活性成分辣椒素、树脂大戟含有的植物毒素等,所以在户外活动时,除了要避免接触昆虫如毒蜘蛛,也要注意避免接触某些植物,D错误。
故选:ABCD。
17.【解答】解:A、胰高血糖素升高和血糖浓度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等物质的调节,A正确;
B、胰岛素是身体中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所以5min后模型大鼠血糖降低,主要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所致,B正确;
C、高蛋白饲料组大鼠的胰岛素浓度降低,但是其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与对照组大鼠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一致的,所以不能说明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C错误;
D、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减少高脂性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类食物的摄入,高脂饲料升高血糖浓度更高,D正确。
故选:ABD。
18.【解答】解:A、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A错误;
B、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有利于增加产热,不利于人体散热,B正确;
C、用酒精擦拭皮肤,酒精挥发带走热量利于人体散热,C正确;
D、大脑皮层产生冷觉,D错误。
故选:BC。
19.【解答】解:A、植物生长发育,从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的表达,环境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基因组的表达,也可以通过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基因组的表达,A正确;
B、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的向光素调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最终使得植物器官不对称生长,B正确;
C、光敏色素不是酶,不能起到催化作用,C错误;
D、向光素是一种自磷酸化蛋白激酶,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说明向光素是接受蓝光刺激的受体蛋白,D错误。
故选:AB。
20.【解答】解:A、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显示“桑”和“蔗”是生产者,它们利用太阳能、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用桑叶喂蚕,蚕是初级消费者,蚕吃了桑叶后产生的蚕粪投放到池塘中,作为鱼的饲料;“蔗”的蔗叶也可以喂鱼。鱼塘内的微生物可以分解鱼的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如氮、磷、钾等元素,混合在塘泥中,然后用塘泥作为肥料施给桑树和甘蔗。所以,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主要遵循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A正确;
B、由于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此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之一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食物链短的特点,B正确;
C、蚕粪、蔗叶等进入鱼塘经过分解者的作用,释放出矿质离子(或无机盐),被植物利用,C错误;
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正确。
故选:ABD。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解答】解:(1)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小李受刺激后,刺激部位产生兴奋,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兴奋部位的膜内外电位状态是外负内正.在突触上,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在突触上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只能单向传递.
(2)当人体感受到寒冷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分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进一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肾上腺和甲状腺,使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多,提高细胞代谢,增加产热量.
(3)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故答案为:
(1)外负内正 钠离子内流 突触神经递质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肾上腺和甲状腺
(3)刺激M点,测量N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N点,测量M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位置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22.【解答】解:(1)B细胞识别抗原并接受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刺激后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RA患者和健康人相比,免疫器官没有差异,由于RA患者体内产生了多种自身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同时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所以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种类上存在差异。
(2)自身免疫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引起,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患者可以采取免疫抑制疗法治疗;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叫作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研究表明,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否则就会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组织相容性好的生理学含义是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3)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知道,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GC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分泌的CRH和ACTH减少,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退,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GC),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4)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造模组前期需完成RA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而造模组注射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因此两组前期处理后关节情况分别为:关节不肿胀和关节肿胀。后期处理仍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正常对照组仍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而姜黄素组需要注射等量的姜黄素。故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bedbc。
故答案为:
(1)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抑制疗法 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3)减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b e d b c
23.【解答】解:(1)生长素主要的合成是有根尖、茎尖、幼嫩的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AB正确,CD错误。
故选AB。
(2)分析图甲,可知,I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GA的作用一直是促进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A、由图可知,IAA的浓度a时,生长素对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根不生长,对茎的作用未知,A错误;
B、由图可知,GA的浓度为b时,促进根的生长,B错误;
C、IAA浓度大于b时,随浓度的增大,茎的生长先表现为促进作用,后表现为抑制作用,C错误;
D、由图可知,相对茎而言,根对IAA和GA更敏感,D正确。
故选D。
(4)农业生产中常用2,4﹣D、萘乙酸(NAA)等生长素类似物,而不直接使用从植物体内提取的IAA,主要原因是IAA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甚微、IAA易发生光氧化导致分解、生长素类似物生产过程简单,而生长素类似物不容易被酶分解(植物体内没有对应的酶),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5)表中细胞的结构A表示细胞核;成熟细胞中有大液泡,液泡会把细胞核挤到细胞的一侧,③组中细胞内细胞核的位置与①、②两组不同,被液泡挤到了细胞的一侧,可以推测③组细胞有大液泡已成熟;观察图表能够发现添加2,4﹣D促进细胞分裂,添加NAA促进细胞成熟,故可以推测①2,4﹣D和NAA对拟南芥细胞作用的差异有:2,4﹣D能促进拟南芥细胞的分裂,而NAA对此有抑制作用;②NAA有较弱的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2,4﹣D对此有抑制作用。
(6)由图甲乙可知,拟南芥在短日照时种子变小,故拟南芥属于长日照植物;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在长日照、短日照时,种子大小没有变化,故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调控种子大小与CO、AP2均有关,依据是:光周期改变不影响CO缺失突变型、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种子的大小,而改变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大小。
(7)光是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拟南芥属于长日照植物,由图可知CO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小、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大,CO对AP2的表达是抑制作用,长日照下,促进CO基因的表达,对AP2的表达是抑制作用增强,从而种子大,短日照下,抑制CO基因的表达,对AP2的表达是抑制作用减弱,从而种子小。
故答案为:
(2)A
(3)D
(4)ABC
(5)细胞核 液泡 2,4﹣D能促进拟南芥细胞的分裂,而NAA对此有抑制作用;NAA有较弱的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而2,4﹣D对此有抑制作用
(6)长日照 光周期改变不影响CO缺失突变型、AP2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种子的大小,而改变了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大小
(7)
24.【解答】解:(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
(2)在t2时刻甲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步的增减变化,说明乙捕食甲,故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因天敌的减少而增加,又因为生存斗争的激烈而减少,最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故其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
(4)生物种类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群落的物种组成 S0m2 记名计算法
(2)不等于0 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
(4)群落演替
25.【解答】解:(1)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珠母贝可取食有机碎屑,是分解者,也可能捕食浮游动植物,是消费者,故珠母贝可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分解者,与传统网箱养鱼相比,此生态系统中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鱼类的粪便和残饵为海藻和珠母贝提供营养物质,意义在于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意义在于减少N、P等物质直接排放至无机环境,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2)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与贝一鱼一藻复合生态养殖相比,传统网箱养鱼往往受自然灾害及病害影响较大,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3)分析贝—鱼—藻复合生态养殖需要不断有人工进行物质投入的原因是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4)由题图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C为分解者。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103+2×103=1.8×104[kJ/(m2 a)],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03[kJ/(m2 a)],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03÷(1.8×104)×100%≈16.7%。A(生产者)流向C(分解者)的能量包括自身遗体残中的能量和B(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故答案为:
(1)消费者、分解者 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同时减少了N、P等直接排放至海水中,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
(2)传统网箱养鱼的生态系统中组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3)人工生态系统不断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4)16.7% B粪便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