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突破1: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讲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选择题突破1: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讲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9 16: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题突破1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
【真题回顾】
命题角度1 化学与STSE
1.(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
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
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
2.(2023·辽宁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取得新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CO2合成了脂肪酸: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变
B.发现了月壤中的“嫦娥石[(Ca8Y)Fe(PO4)7]”:其成分属于无机盐
C.研制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化形式:太阳能→电能
D.革新了海水原位电解制氢工艺:其关键材料多孔聚四氟乙烯耐腐蚀
命题角度2 化学与传统文化
3.(2023·全国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
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
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
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4.(2023·湖南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5.(2022·海南卷)《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  )
A.洗涤 B.粉碎
C.萃取 D.蒸发
【考点剖析】
微点1、化学与STSE
【典题精练】
1.(2023·南通高三统考)化学材料助推了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下列所涉及的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制作运动器材比重轻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
B.轻便吸汗的运动服使用的主要材料——聚酯纤维
C.足球比赛裁判标注点位泡沫的成分——植物油
D.向软组织受伤伤口喷射药品的成分——氯乙烷
2.(2023·成都一模)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酒中添加的SO2既可杀菌,又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
B.加酶洗衣粉不宜洗涤真丝织品,会使真丝中的蛋白质变性
C.常见无机含氯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盐、ClO2等
D.不锈钢是一种含金属元素Cr和Ni的合金钢
3.(2023·青岛模拟)2022年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相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塑料易造成环境污染,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B.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是促进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C.对废旧电池必须进行分类回收,并集中进行深埋处理
D.减少CO2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以防止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
【智能提升】
1.化学与材料
高分子材料 塑料 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和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纤维 天然纤维:纤维素(棉、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
再生纤维:以木材、秸秆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加工处理得到
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煤、农副产品等为原料,将其转化为单体,再经过聚合反应得到,如六大纶等
橡胶 天然橡胶:顺式聚异戊二烯,线型高分子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等
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 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硅酸钠和二氧化硅
水泥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
陶瓷 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制备原料为黏土
硅材料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新型 陶瓷 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结构类似金刚石的,用作耐高温结构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碳纳米 材料 主要包括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金属 材料 铁、铝及其合金、新型合金等,硬度比成分金属的大,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
2.化学与资源、能源
水资源 海水淡化: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污水净化:明矾、硫酸亚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混凝剂
石油 分馏: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化学变化,获得更多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裂解:化学变化,获得短链气态烃,如乙烯、丙烯、甲烷等
煤 干馏: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出炉煤气、煤焦油、焦炭等
气化:化学变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是C+H2O(g)CO+H2
液化:化学变化,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化石 能源 天然气、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
理想 新能源 资源丰富、可以再生,对环境无污染,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和氢能等
3.化学与环境污染
(1)绿色化学
①核心思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②理想原则: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原子利用率(即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为100%。
(2)常见污染及其成因
污染名称 主要污染物及其成因
PM2.5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雾霾 SO2、NOx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
酸雨 pH<5.6的雨水,SO2、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光化学烟雾 机动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复杂的污染物
臭氧空洞 NOx、氟氯代烷等与臭氧发生作用,导致了臭氧层的损耗
水体污染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
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的CO2气体大量增加,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白色污染 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很难降解,破坏土壤结构
4.化学与人体健康
合理用药 用药原则: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的原则
认清非处方药——“OTC”标识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解热镇痛作用; 抗酸药: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等
食品 添加剂 着色剂(红曲红、柠檬黄);增味剂(谷氨酸钠);膨松剂(碳酸氢钠); 凝固剂(硫酸钙);防腐剂(亚硝酸钠、苯甲酸钠);抗氧化剂(维生素C); 营养强化剂(碘酸钾、硫酸亚铁)
食品 干燥剂 生石灰、硅胶 P2O5与水反应生成有腐蚀性的磷酸,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净水剂 铁盐、铝盐 金属阳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一起沉降下来。
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氯气、漂白粉、84消毒液、漂粉精等
过氧化物 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等
其他 臭氧、SO2、KMnO4、75%的酒精、苯酚
漂白剂 漂白粉、次氯酸钠、SO2、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
微点2、化学与传统文化
【典题精练】
4.(2023·菏泽模拟)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5.(2023·安庆高三联考)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野蚕》中“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诗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序卦传》中“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中的青铜属于单质
D.《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6.(2022·济南统考)古诗词中蕴含科学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果蔬中富含丰富的纤维素,对人体有益
B.“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制作玻璃的原材料之一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鉴别丝和飞絮可用灼烧的方法
D.“纷纷灿烂如星陨,喧豗似火攻”,烟花利用的“焰色试验”属于化学变化
【智能提升】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
文化典籍 物质判断
《物理小识》中“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 “硇水”指硝酸
《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绛矾”指 FeSO4·7H2O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碱”指K2CO3
《天工开物》中“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 “矾”指金属硫酸盐
《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 “丹”指HgO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指硫
2.传统文化涉及“变化”的判断
(1)“烈火焚烧若等闲”,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碳酸钙的分解;
(2)“熬胆矾(CuSO4·5H2O)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3)“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焰色试验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4)“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其冶炼锌的反应为ZnCO3+2CZn+3CO↑。
3.传统文化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
(1)“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过滤。
(2)“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该过程涉及蒸馏操作;
(3)“……(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煎炼”涉及蒸发结晶操作。
(4)“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涉及的操作是升华和凝华。
参考答案
真题回顾
1.B [A.苯甲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因此,其可作为食品防腐剂不是由于其具有酸性,A说法不正确;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发生了散射;豆浆属于胶体,因此,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B说法正确;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与丝织品中有色成分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说法不正确;D.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因此,其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容易被氧气氧化,从而防止水果被氧化,D说法不正确。]
2.A [A.常见的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二者相对分子质量虽大,但没有达到高分子化合物的范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A错误;B.嫦娥石因其含有Y、Ca、Fe等元素,但不含C元素,属于无机化合物,又因含有磷酸根,是无机盐,B正确;C.电池是一种可以将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D.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成分,可以将大多数物质腐蚀,而聚四氟乙烯塑料被称为塑料王,耐酸、耐碱,不会被海水腐蚀,D正确。]
3.C [A.纤维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6H10O5)n,其相对分子质量较高,是一种天然高分子,A正确;B.羟基磷灰石又称羟磷灰石、碱式磷酸钙,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属于无机物,B正确;C.熟石膏主要成分为2CaSO4·H2O,Ca(OH)2为熟石灰的主要成分,C错误;D.Fe2O3为红色,常被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俗称铁红,D正确。]
4.C [A.四羊方尊由青铜制成,青铜属合金,A正确;B.竹木简牍由竹子、木头等原料制成,竹子、木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正确;C.蔡伦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D.陶瓷是利用黏土在高温下烧结定型生成硅酸盐,D正确。]
5.C [水洗净是指洗去固体表面的可溶性污渍、泥沙等,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去石澄清是指倾倒出澄清液,去除未溶解的固体,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倾倒;慢火熬干是指用小火将溶液蒸发至有少量水剩余,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
考点剖析
微点1
典题精练
1.B [A.金属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A不符合题意;B.聚酯纤维为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B符合题意; C.植物油成分中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氯乙烷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
2.B [A.SO2可以抑制细菌生长,也具有还原性,在葡萄酒中可以杀菌,也可用于防氧化,A正确;B.真丝织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不宜洗涤真丝织品,是因为酶使真丝中的蛋白质水解,B错误;C.常见无机含氯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盐、 ClO2等,C正确;D.不锈钢主要含有Fe、Cr、Ni和少量的碳,D正确。]
3.B [A.聚氯乙烯含有氯元素,焚烧会产生污染大气的有毒物质,不能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A错误;B.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是促进碳中和的有效途径,B正确;C.废旧电池深埋处理,电池中的重金属元素会污染土壤,C错误;D.减少CO2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能防止温室效应,但无法防止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为SO2、氮氧化物的排放,D错误。]
微点2
典题精练
4.A [A.氧化铜是黑色粉末,外观不可能呈“翠色”,A错误;B.蚕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会水解,B正确;C.“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是脂肪,能够水解,C正确;D.“墨滴”是碳分散在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D正确。]
5.B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意思是取一把新鲜青蒿,以二倍的水浸泡,绞榨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C.青铜属于合金,是混合物,C错误;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丹砂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硫蒸气,遇冷时又化合生成丹砂,该过程包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D错误。]
6.D [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对人体有益,A项正确;制玻璃的原材料为纯碱、石灰石、二氧化硅,其中二氧化硅还可以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项正确;飞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纤维素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丝和飞絮,C项正确;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