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9 17: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影响。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分析材料,了解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分析汉武帝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及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了解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体会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汉武帝
概念解读
大一统概念
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王吉传》
大一统的含义: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与大统一的区别:“大一统”所涵盖的范围比“大统一”要广得多。“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而“大统一”就仅仅是地域上的统一了。
一、“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
单位:万人
单位:个
材料一: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二:……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史记·粱孝王世家》
材料三: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汉仪》
①诸侯势大,威胁朝廷(王国问题)
郡国制
郡县制
(秦朝)
分封制
(西周)
汉初,汉高祖刘邦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共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税收,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材料1: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
材料2:(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②豪强地主,对抗官府
2.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材料一: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
既可以宣扬仁孝,又能够把土地分给所有子弟,削弱诸侯力量。
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分化实力
转移矛盾
兵不血刃
“推恩令” 妙在哪里?
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名为推恩德
实为削你国
“天下第一阳谋”
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史记》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
——《晋书·舆服志》
3.酎金夺爵、夺地除国
酌[zhòu]金夺爵: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王削县,侯免国”(诸侯王削减领地,列侯废除爵位),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成色太差,对朕不敬,削你的爵位!
夺地除国
不少诸侯王因“骄淫失道”,而被除国,如燕王刘定国与文康王姬通奸、夺弟妻为姬及杀人等罪,被主父偃告发处死刑而自杀国除。像类似刘定国这样犯罪或谋反而被除国的,还有燕、济川、齐、淮南、衡山、江都等九国。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汉书》
材料五:强宗豪右(豪强),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官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汉仪》
4.建立刺史制度:
针对豪强地主横行问题,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司隶校尉
皇帝
(中央)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
地方
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汉初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百家争鸣
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材料1: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问题: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对统治不利。
材料2:汉初百家之学,除名、墨未见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还有相对的势力,尤其是道、法、阴阳、纵横家言,尚相对的显于汉廷与郡国之间。——《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
解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限制自由发展。
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吸收法、道、阴阳等学派的一些思想,杂糅而成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列传》
具体举措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代讲经图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大学;
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国家管理的地方教育系统。
影响: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
请根据以下两幅图片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和共同目的。
秦坑儒谷
汉代讲经图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 目的
实质
不同点 (方式、结果)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的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 正统 思想,吸收法、道思想
实现了思想统一,巩固了汉朝 大一统 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1.背景
材料1::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2:富商大贾,冶铸鬻(yù)盐(冶铁铸币卖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帮助)公家(国家)之急,黎民重(zhòng)困。
——《史记·平准书》
国家财政困难
商人控制冶铁铸币卖盐(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材料3: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造成币制紊(wěn )乱,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
----周艳常《试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
材料4:汉初盐铁采取放任政策,当时所谓富商大贾,很多都是靠冶铁煮盐致富的,而盐铁之利在诸侯王国,更容易引起政治上的危机。譬如吴王招徕lài流民,煮海为盐竟至叛乱(七国之乱)
——<<浅谈汉武帝的盐铁专卖制度>>
造成币制紊乱,物价上涨
引起政治上的危机
2.经济面临问题
3.解决措施:
材料一: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汉书》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汉书》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材料二:盐铁专卖,可以防止豪强富商垄断生产,操纵市场,可以阻塞他们剥削、兼并、役使贫民的“利途”,“损有余,补不足”,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缓和社会矛盾。防止豪强工商业来扩充经济力量,同中央对抗。——吴慧《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
盐铁官营、专卖
材料三:元鼎元年(前115),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试行均输、平准。所谓均输,是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收取各地民众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品,再拿到附近价高的地方出售,将钱交给中央。所谓平准,是中央设置平准官,用价低买进、价高卖出的方法平抑物价。——《盐铁论》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史料研读
当时的农民见经商容易致富,也纷纷弃农经商。《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想一想:这种状况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汉武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他曾多次组织数万人开挖水渠,还对黄河进行治理。有一年,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黄河决口,并亲临现场,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要背负薪柴参加堵口,终于成功堵住决口,止住水患。
白渠
治理黄河,开凿灌溉渠
推广新技术(汉代耧车)
农具的改进,促进了汉代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
四、北击匈奴
汉初匈奴不断南下威胁和袭扰。
背景:
材料: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 历史上的“汉匈和亲”》
汉初国力弱:和亲
公元前138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对抗匈奴
公元前127年卫青第一次北击匈奴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第二次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反击匈奴
时间:公元前119年
人物: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
特点:主动出击(率精骑分道北击匈奴)
结果:大获全胜
2.解决措施:
①组建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河西走廊;②前119卫青、霍去病→漠北战役→匈奴无力与对抗
重要战役——漠北战役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匈奴歌谣
影响: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收复失地且大大拓展了疆域。
人物档案
“长平侯”
卫青
霍去病
“冠军侯”
卫青,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霍去病之舅。卫青战功卓著,一生七次出击匈奴,为汉武帝时期汉朝在汉匈战争中所取得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死后陪葬茂陵。
霍去病,卫青之外甥。十八岁为剽姚校尉,二十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漠北战役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陪葬茂陵。
相关史实:卫青和霍去病是西汉的两员名将。卫青骑术高超,胆识过人。他首次出征,就敢于深入漠北,进至匈奴单于祭天和首领聚会的地方。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卫青和霍去病都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
对比西汉与秦朝的疆域图,看看有什么变化?
经汉武帝的开拓,西汉的疆域较秦始皇时扩大了近一倍。汉民族形成。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逐步实现大一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人 物 措 施 主要
贡献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军事
秦始皇
汉武帝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颁布“推恩令”(诸侯王)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焚书
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
(小篆)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
蒙恬北击匈奴修建长城(临洮-辽东)
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漠北战役)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秦始皇、汉武帝的比较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在秦汉时期,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知识拓展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就是“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有时汉武帝还亲自出题考察,如董仲舒就是通过对策而被任用的。通过察举制,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人物评价
阅读材料,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武帝的评价。
材料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2: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人,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二《汉纪十四
功: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加强对地方控制,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经济上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兴修水利;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过: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
总之,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雄才大略,是为千古一帝。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节俭。
——东汉史学家班固
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
本课小结
政治:实施“推恩令”
刺史制度
思想:1.“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兴办太学
经济:1.铸币权收归中央
2.盐铁官营、专卖
3.平抑物价。
军事:组建骑兵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汉武帝
巩固
大一统王朝
西汉
开始
进入
鼎盛
时期
1.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北击匈奴B.建立刺史制度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实行“推恩令”
2.“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天子”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加财政收入B.攻打北方匈奴C.加强中央集权 D.确立正统思想
D
检测提升
C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把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的是( )
A.“推恩令”的实施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4.汉武帝时期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将不治儒学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等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材料表明西汉( )
A.推行“无为而治”政策 B.确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
C.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D.禁绝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
B
B
5.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表明秦汉时期( )
A.国家官吏的发展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中央集权的加强
6.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浸入其器物。”汉和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如故……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汉代改变抑商政策 B.工商业者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C.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D.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在放宽
D
D
7.汉武帝时期,朝廷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这样做旨在( )
A.统一铸币 B.盐铁官营 C.平抑物价 D.休养生息
8.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提到:武帝时期标志着汉代历史的新转折。巩固工作让位于扩张和积极的主动行动……计划组织经济和增加国家的收入;计划消除入侵的威胁和改善中国在边远地区的利益。材料意在表明汉武帝( )
A.积极扩张,拓展势力范围 B.加重赋税,增加汉王朝收入
C.加强训练,消除入侵威胁 D.立足国情,巩固大一统局面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