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百校调研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百校调研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09 16: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12月百校调研测试
地理 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 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宜宾市某研学小组利用暑假时间前往甘孜州进行研学活动。从宜宾到亚丁景区全程都是清一色的沥青路面,进入甘孜州后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下图为此次研学活动行程安排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 推测研学路上速度最慢的路段及其原因是 ( )
A. 宜宾—康定 距离最远 B. 康定—雅江 道路崎岖
C. 雅江—理塘 滑坡多发 D. 理塘—景区 风雪漫天
2.为了应对当地高海拔的环境,本次甘孜州的研学活动需要携带的物品有 ( )
A. 晕车药 口哨 B. 防晒霜 厚的衣物 ( C. 氧气瓶 雨伞 D. 放大镜 身份证
龙潭子壶穴群(106°18′E,32°34′N)位于四川省旺苍县境内,该壶穴群所在河段的河床海拔介于950-1 000 米,属岩溶地貌。右图为龙潭子壶穴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 3-4题。
3.形成龙潭子壶穴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 风力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海浪侵蚀 D. 流水侵蚀
4.与龙潭子壶穴群成因相似的地貌景观是 ( )
A. 北美五大湖 B. 云南罗平孤峰
C. 罗布泊雅丹地貌 D. 新疆巴里坤风蚀壁龛
短程民航飞机通常在离地面约6000-9 000米的对流层上部高空飞行。某客机从甲地上空(6 116 米)飞往乙地上空(7 474 米)的过程中,乘客均能看到窗外“蓝天白云”景观(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第 5-6题。
5.该客机飞行方向最可能是 ( )
A.杭州飞往广州 B. 武汉飞往北京
C. 杭州飞往武汉 D. 乌鲁木齐飞往长春
6.乘客看到窗外“蓝天白云”景观的地理原理分别是 ( )
A. 散射 吸收 B. 散射 反射 C. 辐射 吸收 D. 辐射 反射
下图为中亚五国城镇化动力机制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7-8题。
7.影响中亚五国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是 ( )
A. 国家人口数量 B. 国外投资规模 C. 公路交通建设 D. 科技发展水平
8.影响中亚五国城镇化水平提升显著的是加强中哈 ( )
A. 能源合作 B. 文化交流 C. 教育合作 D. 环境合作
右图为 2019—2021年太平洋赤道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变化图(单位:℃)。读图,完成第9-10题。
9. 图示时期,太平洋赤道 ( )
A. 表层海水南部比北部温度高
B. 表层海水东部比西部温度高
C. 深层海水比表层海水变化明显
D. 表层海水比深层海水变化明显
10.2021年 ( )
A. 秘鲁沿岸渔业减产
B. 信风势力明显较弱
C. 澳大利亚东部洪灾多
D. 影响我国的台风较少
右图为世界局部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 11-12题。
11. 影响 M→N 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度 D. 地形
12.影响甲地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 B. 海拔高
C. 东南风 D. 上升流
荔枝树喜高温高湿。甲村地处荔枝种植的黄金地带,村民世代种植荔枝,村中荔枝种植面积达6800亩,占到村子耕地面积的87%以上。为了解决荔枝生产和销售问题,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村中组建了荔枝专业合作社。村中形成“农业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社员的荔枝实现“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四个统一。 据此,完成第 13-14题。
13.合作社成立前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 )
A. 种植经验缺乏 B. 荔枝质量参差不齐
C. 劳动力严重不足 D. 荔枝种植面积过大
14.荔农加入合作社的好处有 ( )
①不用出工出力,坐等分红
②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③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能力
④享受优质的信息服务和市场营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区域碳排放总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下表为我国四大地区碳排放量总量占比变化趋势情况(暂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四大地区 2000年 2003 年 2006 年 2009 年 2012 年 2015 年 2018年
甲 12% 11% 10% 10% 9% 9% 8%
乙 21% 19% 18% 18% 18% 18% 18%
丙 26% 26% 28% 29% 32% 33% 34%
丁 41% 43% 44% 43% 41% 40% 40%
15. 表中四大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
A.甲—西部地区 B. 乙—中部地区 C. 丙—东部地区 D. 丁—东北地区
16.甲地区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口大量外迁 B. 科技水平最高 C. 产业结构调整 D. 大力发展水电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 17-18题。
17.图中村落位置的地质构造与河流流向分别是 ( )
A. 背斜 西流向东 B. 向斜 西流向东
C. 背斜 东流向西 D. 向斜 东流向西
18.M、N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
夏至日,位于杭州(120°E,30°N)和包头(110°E,41°N)的两位学生同时观测太阳。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地方时6点的太阳高度 ( )
A. 一样高 B. 杭州高 C. 包头高 D. 地平线以下
20.该日杭州日影最短时,包头 ( )
A. 地方时为 12点 40分 B. 影子朝向东北
C. 手表显示 11 点 20 分 D. 影子朝向西北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三峡水库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水位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21题。
21. 地理信息技术在三峡水库的应用主要有 ( )
①利用 BDS监测大坝是否安全 ②利用 RS计算水库蓄水量 ③借助GIS 制作水位变化曲线
④借助 RS统计某次降水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下图为2022年和2021年在沪外省市户籍常住人口主要来源地情况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
22.甲省最可能是 ( )
A. 安徽 B. 河南 C. 四川 D. 浙江
23.与2021 年比,甲省户籍在沪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文化认同感 B. 环境改善 C. 人口老龄化 D. 产业转移
右图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第24-25题。
24.甲地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25.与锋面②相比,锋面① ( )
A.向暖气团移动 B. 移动速度较慢 C. 与 H 中心有关 D. 与L 中心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45 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鄂州花湖机场是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也是湖北对外开放的“空中出海口”。花湖机场采用“货运机场+航空公司+多式联运+临空经济”的主流模式,完善“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集聚临空偏好型产业,探索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与花湖机场不同,天河机场以客运为主,白天飞行量大,晚上飞行量小,两个机场错峰运行。
材料二 图1为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示意图。图2为鄂州市近十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从交通布局角度,分析花湖机场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
(2)简析花湖机场对鄂州市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鄂州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4分)
2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 为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根据地形特征将安徽省分为大别山区(A)、皖南山区(B)、中东部平原丘陵(C)和淮北平原(D)4个区域。 图2为2011—2015年4—9月安徽省不同地形条件下短时强降水发生比例的月变化图。
(1)简析安徽省不同地形区特征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6分)
(2)与皖南山区比,描述淮北平原短时强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淮河安徽河段多洪灾的主要原因。(3分)
28.(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澳大利亚已探明的铁矿石资源90%都集中在西部。铁矿石是澳大利亚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丙地铁矿是中国最早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大型矿山资源项目,目前由我国中钢集团参与合作经营,采用常规的露天开采。
材料二 图1为澳大利亚略图。 图2为甲、乙两地降水资料图。
(1)甲、乙两地夏季的降水 (填“多”或“少”),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2)与乙地相比,分析黑德兰港建设的有利条件。(6分)
(3)从国家资源安全的角度,简述我国中钢集团参与合作经营丙地铁矿的意义。(4分)
(4)分析丙地铁矿开采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5分)
浙江省2024届高三年级12月百校调研测试
地理 试题卷 答案
一、选择题Ⅰ
1. B【解析】经计算可知康定—雅江路段速度最慢。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多为盘山公路,道路崎岖,且当地位于第一阶梯到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
2. B【解析】当地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缺氧,为了保证旅游的安全,需要携带防晒霜、夜晚需要添加的厚衣物、氧气瓶等物品。
3. D【解析】龙潭子壶穴群位于四川省旺苍县境内,从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湿润,以流水侵蚀为主。从洞穴大小可排除冰川侵蚀。
4. B【解析】北美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罗布泊雅丹地貌和新疆巴里坤风蚀壁龛为风蚀地貌,云南罗平孤峰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5. A【解析】由客机通常飞行在对流层上部可知,从甲地上空飞往乙地上空,海拔变高,对流层上部高度变高,即由高纬向低纬飞行,符合高纬向低纬的是杭州飞往广州,A 正确;武汉飞往北京是低纬飞向高纬,B错误;杭州飞往武汉是同纬度自东向西飞行,C错误;乌鲁木齐飞往长春是同纬度自西向东飞行,D错误。
6. B【解析】“蓝天”是蓝光被散射造成的。云层对大气的反射作用,使得飞机上的乘客看到“白云”。
7. 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外资外贸对中亚国家发展、政府、市场、城镇、乡村等影响均较大,城镇化进程受国外投资规模影响大。
8. A【解析】中哈能源合作,能够带动中亚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该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环境合作虽有影响,但不明显。
9. D【解析】从图中看不出表层海水南部与北部温度,A 错误;该图是太平洋赤道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变化图,不能反映东西部水温高低,B错误;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明显,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明显,D正确,C错误。
10. C【解析】2021 年太平洋赤道表层海水温度东部偏低,西部偏高,出现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说明信风较强,太平洋东岸上升流明显,沿岸渔业资源较丰富,A、B错误;热带海域水温升高,利于台风的形成,影响我国的台风偏多,D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水温偏高,上升气流明显,降水增多,出现洪灾增多,C正确。
11. B【解析】M→N 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同属热带,其由森林到荒漠的变化,主导因素是水分。
12. D【解析】甲地位于赤道附近,本应该是热带雨林带,而在这却形成了热带荒漠带,其形成与纬度关系不明显,A错误;甲地海拔不高,B错误;该地东南风从印度洋带来充足的水汽,应该是降水丰富,与事实不符,C错误;东南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风,为离岸风,从而形成上升流,降温减湿,加剧干旱,形成热带荒漠带,D正确。
13. B【解析】合作社成立前,荔农自己种植、自己销售,缺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容易出现果子质量参差不齐、收购商压价等问题,B正确;根据“村民世代种植荔枝”可知,种植历史悠久,不存在种植经验缺乏问题,A 错误;种植面积大,容易带来规模效益,当地也不存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C、D错误。
14. D【解析】加入合作社后依然需要按照合作社要求的标准进行生产,需要出工出力,①错误;种植荔枝实行标准化生产,并非机械化生产,②错误;加入合作社后,可以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享受更广泛更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③④正确。
15. B【解析】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碳排放占比最高,丁对应东部地区;东北虽以重工业为主,但经济总量低,碳排放所占比重也较低,甲对应东北地区;乙碳排放相对较小,而且变化不大,为中部地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碳排放总量占比上升明显,丙对应西部地区。
16. C【解析】甲为东北地区,该地区近年来碳排放占比下降,说明发展速度变慢。东北老工业区因资源枯竭,处于产业转型阶段,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碳排放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17. B【解析】由岩层新老关系,可以推测村落所在地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由河流和400米等高线可知,河流自西向东流。
18. A【解析】由河流流向可以判断 M、O、P、N 四点的海拔逐渐降低。M、N之间岩层新老关系为中间老两翼新,可以判断其为背斜。
19. C【解析】夏至日地方时6点,北半球太阳已升起,而且越北日出越早,地方时6点太阳高度越高,故包头太阳高度高。
20. D【解析】杭州日影最短时,即杭州的地方时为 12点。包头位于杭州西北方向,地方时为11 点 20分,手表示东八区区时12:00,太阳位于东南方位,影子朝向西北。
二、选择题Ⅱ
21. B【解析】BDS 可以监测地壳的微小移动,利用 BDS监测大坝是否微小移动来确认其是否安全,①正确;水库蓄水量无法用 RS 计算,②错误;在 GIS中输入相关数据,可制作并输出水位变化曲线图,③正确;某次降水量无法用 RS统计,④错误。
22. A【解析】安徽与上海经济水平差异大且离上海近,人口流入最大,A 正确;河南与四川均为人口大省,经济水平与上海相差大,四川相对更远,乙为河南,丙为四川,B、C排除;浙江与上海经济相差最小,距离较近,且近年来产业转移规模小,上海的中低端产业主要转向中西部地区,故浙江流入上海人口占比较稳定,D排除。
23. D【解析】甲省为安微省,该省在沪常住人口减少与上海的产业转移有关系。产业转移增加安徽省的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外流。
24. D【解析】甲地受图中锋面气旋产生的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等压线可以得出,气压先降低后上升,D符合题意。
25. C【解析】两者都是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A 错误;移动速度快慢看不出来,B错误;锋面②是由锋面气旋产生的冷锋造成的,锋面①是由冷高压中心H产生的冷锋造成的,C正确,D错误。
三、非选择题
26.(1)水陆空联运,对外交通便捷;(2分)避开航空客运线路,空域条件好。(2分)
(2)吸引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迁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分)带动水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分)吸引外来人员,促进商业服务业的发展。(1分)
(3)第一产业比重略微下降,导致农村劳动力剩余,促进城镇人口比重上升;(2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上升明显,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生大量就业岗位,吸纳大量农村人口,促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2分)
27.(1)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明显;(3分)中东部平原丘陵和淮北平原以平原为主,地势平缓,水土流失少。(3分)
(2)特点:淮北平原短时强降水 4—6月发生次数较少,7—8月发生次数更多。(2分)原因:淮北平原地理位置相对偏北,雨带向北推进,带来降水较晚。(2分)
(3)7—8月强降水发生概率大;(1分)支流多,来水量大;(1分)地处平原,排水不畅。(1分)
28. (1)多(1分) 原因:甲地因气压带风带南移,(1分)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1分)降水多;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受暖流影响,降水增多。(1分)
(2)靠近铁矿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2分)沿岸礁石较少,海上航行相对安全;(2分)东南信风为离岸风,风浪相对较小。(2分)
(3)积极参与资源全球化战略;(1分)保障国内高品位铁矿石的供应(或降低铁矿石的供给风险);(1分)争取铁矿资源的话语权(或定价权);(1分)拓展资源供应渠道。(1分)
(4)露天开采破坏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2分)矿渣堆放占用土地,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2分)排放废气和粉尘,造成大气污染。(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