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判断题。(本题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3三上·瑞安月考)试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通过实验可知,在试管的水面上做标记,水结冰后的体积在标记以上,说明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大了。
2.(2023三上·瑞安月考)将一杯水放置在温度为4℃的冰箱冷藏室一个晚上,这杯水会结冰。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只有在零度以下才会以冰的形式存在。水在零度以上都是以流动的液体方式存在,加热会变成气态。放入4度的冷藏室,还是会以水分的形式存在。
3.(2021三上·衢江期末)水能流动,沙子也能流动,所以它们都是液体。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的分类, 沙子是固体,虽然沙子像液体一样会流动,但沙子是固体,不是液体。
4.(2023三上·瑞安月考)为了更好的观察试管中的冰融化后体积的变化,我们可以用橡皮筋在试管的冰面做标记。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冰融化后,水的形态变了,融化后体积变小了,水的成分不变。观察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用橡皮筋在冰面做标记的作用是便于观察体积变化。
5.(2023三上·瑞安月考)纸撕碎后可以变成新的物质“纸屑”。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把纸撕碎变成纸屑,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6.(2023三上·瑞安月考)我们可以用磁铁吸的方式分离木屑和铁屑。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我们可以用磁铁分离木屑和铁屑,铁屑被磁铁吸附,木屑不能被磁铁吸附。
7.(2023三上·瑞安月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比较,食盐溶解能力更强。
【答案】正确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 根据对溶解能力实验的认识,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6克食盐,9.6克小苏打,说明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8.(2023三上·瑞安月考)动物和我们都 需要空气,但植物不需要空气。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等其它气体大约占 0.9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和动物、植物都要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植物离不开空气。故题于说法错误。
9.(2021三上·龙湾期末)没盖盖子的“空”杯子里没有空气,盖上盖子后杯子内才有空气。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空气无处不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是有质量。
10.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有空气。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解答】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有空气。
【分析】砖四四方方,砖瓦表面比较粗糙,有颗粒,颜色不均匀,比较坚硬,韧性不好,吸水性较好,放在水里会沉。
二、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2023三上·瑞安月考)下列生活现象中, 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
A.头发吹干
B.烧杯倒水
C.毛巾拧干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水面蒸发包括水分化汽(又称汽化)和水汽扩散两个过程。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水的蒸发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头发吹干了属于水的蒸发现象。
12.(2020三上·广元期中)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由固体变成液体。
13.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食盐 B.沙 C.没有东西留下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食盐能溶解到水中,过滤滤纸上留的是沙。
14.(2023三上·瑞安月考)小科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的烧杯中,试管中的水迟迟不结冰,下列操作能使试管中的水结冰的是( )。
A.充分摇晃试管
B.在试管中加更多的水
C.在碎冰中加入足量食盐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冰的熔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会制造更低的温度,使结冰的速度更快一些。
15.(2023三上·瑞安月考)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中,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1号杯敞开,2号杯盖上透明玻璃片,3天后小科发现( )。
A.1号杯水位下降多
B.2号杯水位下降多
C.两个杯子水位下降-样多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室温下会发生形态变化,由水蒸发为水蒸气,1号杯子敞开口,水蒸发后变为水蒸气跑到空气中,2号杯子有玻璃片盖着口,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到玻璃片会重新凝结为水滴,没有跑出去,所以1号水杯的水位更低。
16.(2023三上·瑞安月考)冬天,向窗户上“哈气”(呼出一大口气),会看到窗户上出现一片小小的水珠。这些水珠( )。
A.是我们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B.是窗外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了
C.窗户渗水了
【答案】A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冬天窗户上有水珠是物理学的液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冬天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屋内温度高,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大,当室内的湿气遇到较冷的窗户时,水蒸气便会在窗户内侧凝结成水珠。
17.(2023三上·瑞安月考)观察冰时,我们一般不使用的观察方法是( ) 。
A.用手摸 B.用鼻子闻 C.用嘴巴尝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看颜色、形状,鼻是嗅觉器官,闻气味,舌是味觉器官,尝味道;手感受软硬、冷热等感觉,观察冰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使用的观察方法是用嘴巴尝,以免危害生命健康。
18.(2023三上·瑞安月考)在做分离水和食盐的实验时,应在观察到( ) 时熄灭酒精灯。
A.水全部不见
B.有较多白色颗粒出现
C.水开始冒泡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做蒸发实验时,应该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供干,防止继续加热发生食盐进溅造成事故。
19.(2023三上·瑞安月考)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答案】A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在熄灭时应该用灯盖该灭。酒精灯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也不能用嘴吹灭。A选项符合题意。
20.(2023三上·瑞安月考)小明想要装一些山里清新的空气回家,最好是用( )。
A.竹篮 B.密封袋 C.烧杯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小明想要装一些山里清新的空气回家,最好是用密封袋;竹篮、烧杯不密封,没法装空气。
21.(2023三上·瑞安月考)感冒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主要是因为(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的性质可知,空气具有流动性,流感病毒就是借助空气的流动性快速传播的。
22.(2023三上·红塔期中)下图中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A图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正常的状态;B图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的状态;C图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拉伸的状态。
23.(2023三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把袋子装满空气并扎紧袋口,用手摸袋子可以感受到空气( )。
A.很软 B.很重 C.很热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用手触摸时空袋子,会有很软的感觉。
24.(2023三上·瑞安月考)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
A.弹弓
B.电风扇
C.足球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轮胎、自动喷漆、足球充气都是空气容易被压缩的这一性质应用。
三、组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25.(2023三上·瑞安月考)水沸腾了:如右图所示,用该实验装置来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1)从开始加热烧杯里的水,一直到水沸腾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现象的括号内打“√”)
水温逐渐升高( )水中逐渐出现气泡( )
水中气泡自下而上越来越大( )气泡慢慢变少了( )
(2)下列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3)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
(4)此时水 (填“有”或“没有”)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5)如右图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 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
(2)C
(3)96℃
(4)没有;100℃
(5)变鼓;水蒸气;变大
【知识点】水的蒸发;温度计;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水加热至沸腾这个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
(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平齐。
(3)图中温度计的一个小格代表1℃,温度计的液在90和100之间过6个小格,此时的水温是96℃.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此时水没有沸腾。
(5)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发现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膨胀,热空气上升导致的.
26.(2023三上·瑞安月考)厨房里,小明找到了妈妈常用的调味品一一食盐、味精、小苏打、食用油等,并展开了科学研究。
(1)下列物质不能像食盐-样溶解在水中的是( ) 。
A.味精 B.小苏打 C.食用油
(2)“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小科将食盐分成2克一份,这样做是为了( )
A.减少食盐使用量
B.避免实验出错
C.方便控制食盐使用量
(3)小科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发现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没有溶解,他应该( )。
A.加一些水,直到食盐全部溶解
B.继续加食盐,用力搅拌
C.停止实验,统计溶解食盐克数
(4)小科想要研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在研究该实验时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请在正确做法的括号内打“√”)
A.两杯水一样多( )
B.一杯水100毫升,一杯水200毫升( )
C.一杯水60℃,一杯水100℃( )
D.两杯水都60℃ ( )
E.两杯液体都搅拌( )
F.一杯液体搅拌,一杯液体不搅拌 ( )
(5)通过正确的比较,小科发现,食盐在 (填“热水”或“冷水”)溶解得快一些,你还知道哪些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吗?如 、 。
(6)小明想要分离食盐溶液里的食盐和水,并选择了下图的各实验仪器。请你将正确的实验仪器名称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括号里。
①蒸发皿②三脚架③石棉网④烧杯
【答案】(1)C
(2)C
(3)C
(4)A.两杯水一样多(√ )
B.一杯水100毫升,一杯水200毫升( )
C.一杯水60℃,一杯水100℃( √)
D.两杯水都60℃ ( )
E.两杯液体都搅拌(√ )
F.一杯液体搅拌,一杯液体不搅拌 ( )
(5)热水;搅拌;碾碎
(6)②④③①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生活中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味精、小苏打,还有很多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 食用油、面粉等。
(2)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小科将食盐分成2克一份,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控制食盐使用量,更精确的得出水中溶解食盐的量。
(3)小科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发现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没有溶解,说明此时的食盐在水中达到了饱和,他应该停止实验,统计溶解食盐克数。
(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比如:食盐的量、都要搅拌或者都不搅拌和水的质量等都要保持不变。
(5)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烷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图中的实验器材按顺序是三脚架、烧杯、石棉网、蒸发皿。
27.(2023三上·瑞安月考)如图,小科把一团纸粘在杯底,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了一些彩色泡沫塑料,再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至水底,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槽里撒一些彩色的泡沫塑料是为了( )。
A.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B.让实验更漂亮 C.使纸团不湿
(2)杯子竖直倒扣至水底后,发现纸团 (填“湿了”或“没有湿”),这是因为杯子里的 (填“水”或“空气”)占据空间。
(3)如右图,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继续实验,我们观察到( ) 。
A.纸还是没湿
B.纸湿了
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
(4)如右图所示,用打气简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我们发现( )。
A.杯子里的水面上升
B.杯子里的水面下降
C.杯子里的水面没有变化
【答案】(1)A
(2)没有;空气
(3)B
(4)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1)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所以A符合题意。
(2)杯子竖直倒扣至水底后,发现纸团没有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纸团不会湿。
(3)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在杯底扎一个小孔,空气会从小孔跑出,再把杯子压入水底,看到的现象是杯子里水面慢慢升高,杯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纸团湿了。
(4)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发现杯子里的水位线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杯底的空气越来越多,空气占据杯子底部的空间越来越大,空气把水从挤压出杯子,因此水位线逐渐下降了。
28.(2023三上·瑞安月考)空气的探索。
(1)往皮球里打气,皮球会变大,这是因为( )。
A.空气会占据空间 B.空气很轻 C.空气有重量
(2)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 )。
A.石头 B.桔子 C.绿豆
(3)如果平衡后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0筒空气,此时天平( )。
A.左边下沉 B.右边下沉 C.保持平衡
(4)小明拿出来两个注射器,一支装满空气,一支装满水,堵住管口:
用黑布包住两个注射器,以下方法不能分辨出空气和水的是( ) 。
A.用手掂一掂 B.推一推活塞 C.闻闻气味
(5)揭开黑布后,用手按压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 )
A.无法压下去
B.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C.能压到底
(6)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请用编号填写下面的维恩图。
①无色②占据空间③看得见④没有固定形状⑤摸不着⑥很轻
【答案】(1)A
(2)C
(3)A
(4)C
(5)B
(6)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有一定的质量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有一定的质量。
(1)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往皮球里打气,皮球会变大,这是因为空气会占据空间。
(2)因为空气虽然有质量,但是很轻,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体积小,质量轻的绿豆,不适宜使用质量较大的石头或桔子。
(4)如果天平平衡后,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0简空气,左边气球质量增加,此时天平会出现左边下沉,右边上升。
(4)A.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注射器,一支装满空气,一支装满水,因为水重,空气轻,用手掂一掂,可以判断出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压缩,推一推活塞,也可以判断出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物质,用闻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判断出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故C符合题意;
(5)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0,因此,用手按压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6)根据对空气和水的认识,它们的相同点有都是无色、占据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区别于水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到,很轻;水不同于空气的特征是看得见、摸得到,比较重。
1 / 1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判断题。(本题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2023三上·瑞安月考)试管里的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2.(2023三上·瑞安月考)将一杯水放置在温度为4℃的冰箱冷藏室一个晚上,这杯水会结冰。
3.(2021三上·衢江期末)水能流动,沙子也能流动,所以它们都是液体。 ( )
4.(2023三上·瑞安月考)为了更好的观察试管中的冰融化后体积的变化,我们可以用橡皮筋在试管的冰面做标记。
5.(2023三上·瑞安月考)纸撕碎后可以变成新的物质“纸屑”。
6.(2023三上·瑞安月考)我们可以用磁铁吸的方式分离木屑和铁屑。
7.(2023三上·瑞安月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比较,食盐溶解能力更强。
8.(2023三上·瑞安月考)动物和我们都 需要空气,但植物不需要空气。
9.(2021三上·龙湾期末)没盖盖子的“空”杯子里没有空气,盖上盖子后杯子内才有空气。
10.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有空气。
二、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2023三上·瑞安月考)下列生活现象中, 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
A.头发吹干
B.烧杯倒水
C.毛巾拧干
12.(2020三上·广元期中)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13.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 )。
A.食盐 B.沙 C.没有东西留下
14.(2023三上·瑞安月考)小科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的烧杯中,试管中的水迟迟不结冰,下列操作能使试管中的水结冰的是( )。
A.充分摇晃试管
B.在试管中加更多的水
C.在碎冰中加入足量食盐
15.(2023三上·瑞安月考)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中,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1号杯敞开,2号杯盖上透明玻璃片,3天后小科发现( )。
A.1号杯水位下降多
B.2号杯水位下降多
C.两个杯子水位下降-样多
16.(2023三上·瑞安月考)冬天,向窗户上“哈气”(呼出一大口气),会看到窗户上出现一片小小的水珠。这些水珠( )。
A.是我们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B.是窗外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了
C.窗户渗水了
17.(2023三上·瑞安月考)观察冰时,我们一般不使用的观察方法是( ) 。
A.用手摸 B.用鼻子闻 C.用嘴巴尝
18.(2023三上·瑞安月考)在做分离水和食盐的实验时,应在观察到( ) 时熄灭酒精灯。
A.水全部不见
B.有较多白色颗粒出现
C.水开始冒泡
19.(2023三上·瑞安月考)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以下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20.(2023三上·瑞安月考)小明想要装一些山里清新的空气回家,最好是用( )。
A.竹篮 B.密封袋 C.烧杯
21.(2023三上·瑞安月考)感冒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主要是因为(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22.(2023三上·红塔期中)下图中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的是( )。
A. B. C.
23.(2023三上·瑞安月考)如图所示,把袋子装满空气并扎紧袋口,用手摸袋子可以感受到空气( )。
A.很软 B.很重 C.很热
24.(2023三上·瑞安月考)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
A.弹弓
B.电风扇
C.足球
三、组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52分。)
25.(2023三上·瑞安月考)水沸腾了:如右图所示,用该实验装置来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1)从开始加热烧杯里的水,一直到水沸腾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请在正确现象的括号内打“√”)
水温逐渐升高( )水中逐渐出现气泡( )
水中气泡自下而上越来越大( )气泡慢慢变少了( )
(2)下列温度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3)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
(4)此时水 (填“有”或“没有”)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5)如右图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发生的变化是 (填“变鼓”或“变扁”), 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26.(2023三上·瑞安月考)厨房里,小明找到了妈妈常用的调味品一一食盐、味精、小苏打、食用油等,并展开了科学研究。
(1)下列物质不能像食盐-样溶解在水中的是( ) 。
A.味精 B.小苏打 C.食用油
(2)“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小科将食盐分成2克一份,这样做是为了( )
A.减少食盐使用量
B.避免实验出错
C.方便控制食盐使用量
(3)小科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发现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没有溶解,他应该( )。
A.加一些水,直到食盐全部溶解
B.继续加食盐,用力搅拌
C.停止实验,统计溶解食盐克数
(4)小科想要研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在研究该实验时下面哪些做法是正确的?(请在正确做法的括号内打“√”)
A.两杯水一样多( )
B.一杯水100毫升,一杯水200毫升( )
C.一杯水60℃,一杯水100℃( )
D.两杯水都60℃ ( )
E.两杯液体都搅拌( )
F.一杯液体搅拌,一杯液体不搅拌 ( )
(5)通过正确的比较,小科发现,食盐在 (填“热水”或“冷水”)溶解得快一些,你还知道哪些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吗?如 、 。
(6)小明想要分离食盐溶液里的食盐和水,并选择了下图的各实验仪器。请你将正确的实验仪器名称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括号里。
①蒸发皿②三脚架③石棉网④烧杯
27.(2023三上·瑞安月考)如图,小科把一团纸粘在杯底,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了一些彩色泡沫塑料,再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至水底,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槽里撒一些彩色的泡沫塑料是为了( )。
A.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B.让实验更漂亮 C.使纸团不湿
(2)杯子竖直倒扣至水底后,发现纸团 (填“湿了”或“没有湿”),这是因为杯子里的 (填“水”或“空气”)占据空间。
(3)如右图,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继续实验,我们观察到( ) 。
A.纸还是没湿
B.纸湿了
C.无法确定纸会不会湿
(4)如右图所示,用打气简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我们发现( )。
A.杯子里的水面上升
B.杯子里的水面下降
C.杯子里的水面没有变化
28.(2023三上·瑞安月考)空气的探索。
(1)往皮球里打气,皮球会变大,这是因为( )。
A.空气会占据空间 B.空气很轻 C.空气有重量
(2)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 )。
A.石头 B.桔子 C.绿豆
(3)如果平衡后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0筒空气,此时天平( )。
A.左边下沉 B.右边下沉 C.保持平衡
(4)小明拿出来两个注射器,一支装满空气,一支装满水,堵住管口:
用黑布包住两个注射器,以下方法不能分辨出空气和水的是( ) 。
A.用手掂一掂 B.推一推活塞 C.闻闻气味
(5)揭开黑布后,用手按压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 )
A.无法压下去
B.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C.能压到底
(6)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请用编号填写下面的维恩图。
①无色②占据空间③看得见④没有固定形状⑤摸不着⑥很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通过实验可知,在试管的水面上做标记,水结冰后的体积在标记以上,说明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大了。
2.【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只有在零度以下才会以冰的形式存在。水在零度以上都是以流动的液体方式存在,加热会变成气态。放入4度的冷藏室,还是会以水分的形式存在。
3.【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的流动性
【解析】【分析】考查物体的分类, 沙子是固体,虽然沙子像液体一样会流动,但沙子是固体,不是液体。
4.【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冰融化后,水的形态变了,融化后体积变小了,水的成分不变。观察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用橡皮筋在冰面做标记的作用是便于观察体积变化。
5.【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把纸撕碎变成纸屑,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6.【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我们可以用磁铁分离木屑和铁屑,铁屑被磁铁吸附,木屑不能被磁铁吸附。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 根据对溶解能力实验的认识,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6克食盐,9.6克小苏打,说明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8.【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氮气大约占 78%,氧气大约占 21%,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水蒸气等其它气体大约占 0.9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人和动物、植物都要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植物离不开空气。故题于说法错误。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空气无处不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但是有质量。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解答】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有空气。
【分析】砖四四方方,砖瓦表面比较粗糙,有颗粒,颜色不均匀,比较坚硬,韧性不好,吸水性较好,放在水里会沉。
11.【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水面蒸发包括水分化汽(又称汽化)和水汽扩散两个过程。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水的蒸发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头发吹干了属于水的蒸发现象。
12.【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由固体变成液体。
1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食盐能溶解到水中,过滤滤纸上留的是沙。
14.【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冰里加盐就是降低了冰的熔点,如果在零下4度的温度,就会加快结冰速度,在零下4度以上的温度,就会融化冰。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会制造更低的温度,使结冰的速度更快一些。
15.【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室温下会发生形态变化,由水蒸发为水蒸气,1号杯子敞开口,水蒸发后变为水蒸气跑到空气中,2号杯子有玻璃片盖着口,蒸发后的水蒸气遇到玻璃片会重新凝结为水滴,没有跑出去,所以1号水杯的水位更低。
16.【答案】A
【知识点】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冬天窗户上有水珠是物理学的液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冬天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大,屋内温度高,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大,当室内的湿气遇到较冷的窗户时,水蒸气便会在窗户内侧凝结成水珠。
17.【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看颜色、形状,鼻是嗅觉器官,闻气味,舌是味觉器官,尝味道;手感受软硬、冷热等感觉,观察冰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使用的观察方法是用嘴巴尝,以免危害生命健康。
18.【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做蒸发实验时,应该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供干,防止继续加热发生食盐进溅造成事故。
19.【答案】A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在熄灭时应该用灯盖该灭。酒精灯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也不能用嘴吹灭。A选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 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小明想要装一些山里清新的空气回家,最好是用密封袋;竹篮、烧杯不密封,没法装空气。
21.【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的性质可知,空气具有流动性,流感病毒就是借助空气的流动性快速传播的。
22.【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是由许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当受到压力时,压缩后的空气微粒之间距离变小,向上拉后微粒距离会变大。A图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正常的状态;B图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被压缩的状态;C图表示注射器内的空气拉伸的状态。
2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直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用手触摸时空袋子,会有很软的感觉。
24.【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被压缩,轮胎、自动喷漆、足球充气都是空气容易被压缩的这一性质应用。
25.【答案】(1)√√√×
(2)C
(3)96℃
(4)没有;100℃
(5)变鼓;水蒸气;变大
【知识点】水的蒸发;温度计;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水加热至沸腾这个过程中,水温逐渐升高,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
(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平齐。
(3)图中温度计的一个小格代表1℃,温度计的液在90和100之间过6个小格,此时的水温是96℃.
(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此时水没有沸腾。
(5)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发现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膨胀,热空气上升导致的.
26.【答案】(1)C
(2)C
(3)C
(4)A.两杯水一样多(√ )
B.一杯水100毫升,一杯水200毫升( )
C.一杯水60℃,一杯水100℃( √)
D.两杯水都60℃ ( )
E.两杯液体都搅拌(√ )
F.一杯液体搅拌,一杯液体不搅拌 ( )
(5)热水;搅拌;碾碎
(6)②④③①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生活中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比如食盐、味精、小苏打,还有很多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比如: 食用油、面粉等。
(2)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小科将食盐分成2克一份,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控制食盐使用量,更精确的得出水中溶解食盐的量。
(3)小科在“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发现充分搅拌后还有食盐没有溶解,说明此时的食盐在水中达到了饱和,他应该停止实验,统计溶解食盐克数。
(4)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比如:食盐的量、都要搅拌或者都不搅拌和水的质量等都要保持不变。
(5)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烷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图中的实验器材按顺序是三脚架、烧杯、石棉网、蒸发皿。
27.【答案】(1)A
(2)没有;空气
(3)B
(4)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1)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方便观察水位的变化,所以A符合题意。
(2)杯子竖直倒扣至水底后,发现纸团没有湿,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纸团不会湿。
(3)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在杯底扎一个小孔,空气会从小孔跑出,再把杯子压入水底,看到的现象是杯子里水面慢慢升高,杯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据了,纸团湿了。
(4)用打气筒连着球针,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发现杯子里的水位线逐渐下降,这是因为杯底的空气越来越多,空气占据杯子底部的空间越来越大,空气把水从挤压出杯子,因此水位线逐渐下降了。
28.【答案】(1)A
(2)C
(3)A
(4)C
(5)B
(6)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空气的特征;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有一定的质量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有一定的质量。
(1)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往皮球里打气,皮球会变大,这是因为空气会占据空间。
(2)因为空气虽然有质量,但是很轻,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体积小,质量轻的绿豆,不适宜使用质量较大的石头或桔子。
(4)如果天平平衡后,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0简空气,左边气球质量增加,此时天平会出现左边下沉,右边上升。
(4)A.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注射器,一支装满空气,一支装满水,因为水重,空气轻,用手掂一掂,可以判断出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压缩,推一推活塞,也可以判断出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故B不符合题意;
C.水和空气都是无色、无味的物质,用闻闻气味的方法不能判断出装空气和水的注射器,故C符合题意;
(5)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是不能被压缩到0,因此,用手按压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6)根据对空气和水的认识,它们的相同点有都是无色、占据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区别于水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到,很轻;水不同于空气的特征是看得见、摸得到,比较重。
1 / 1